毋庸置疑,精益生产的创始者丰田公司依靠精益模式在过去五十年来赢得了巨大的收益,而其他进行精益转型的公司也同样受益匪浅。这里不会花太多的篇幅来介绍精益的基础工具,但需要重新回顾精益背后的基本原则和精神,而这恰恰是精益的本质和核心。这些原则经常被我们忘记或者熟视无睹,即使对于那些已经推行精益很长时间的企业亦然。所以需要不断强调,直至变成条件反射。
产品或者服务价值的形成过程包含三个方面:
1)概念的形成。
2)价值形成的过程。
3)传递价值。
概念的形成一定是基于对客户某种需求的满足,而客户需求包含了客户显性需求和客户潜在需求。无论是何种需求,其来源都必须是客户,而这个过程是一个由客户拉动的过程。随着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的来临,我们不能被动等待客户的反应,而是需要对客户数据进行分析,挖掘客户潜在需求。总之,概念形成的目的是为客户提供它想要的并且愿意承担的价值。
把概念变成客户想要的产品和服务,就是价值的形成过程。在精益价值流中,大家已经非常清楚一件事情,那就是产品或服务实际在过程中的增值时间(Value Added Time,简称VAT)远远小于其在过程中的传递时间,即非增值时间(LeadTime,简称LT),其比例小于5%,也就是说95%以上的时间属于浪费,是可以进行改善的部分。我们用更加简洁的过程图来说明这个过程,如图1-2所示。
(www.daowen.com)
图1-2 价值形成的过程
输入部分包括:
1)概念、规范、标准、要求等各种信息。
2)人、机、料、法、环等各部分。
输出部分包括:满足客户需求,使客户可以享受到高品质、低成本的产品和服务,当然也包括对客户最短的交货期和快速反应。
过程:输入到输出的价值形成过程。
以“少和精”的输入获得“多和益”的输出,消除一切过程中的不增值部分,这就是精益之道。这个过程按照类别可以分为生产型的过程和非生产型的支持过程,或者是物料的流动和信息流动相结合的过程,等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