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如何界定语篇体裁与语言交际的关系

如何界定语篇体裁与语言交际的关系

时间:2023-05-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Hasan把体裁界定为语篇类型。Ventola认为,体裁是生成特定语篇结构的符号系统,能体现社会交往过程。(一)基于体裁的语篇观语言是人类进行话语活动的工具。体裁受到话语共同体的规约,语篇又受限于体裁,体现特定话语共同体的社会文化与心理认知因素。体裁、语篇和语境三者密切相关。

如何界定语篇体裁与语言交际的关系

体裁“genre”一词源于拉丁语的“genus”,是一种话语的类型,是符号的社会分类。早期研究可追溯到两千多年前,但受亚里士多德的影响,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对体裁的研究局限在文学的研究领域。近50年,体裁的概念才被引入语言学研究领域。随着语言学领域对体裁研究的不断深入,众多研究者都对体裁从自身的视角对体裁进行了诠释。Fowler认为,人们可以把社会交际活动分解成千变万化的类别,例如电视广告、烹饪手册、颂歌、讣告产品规格说明书、政治演说、教科书、学术论文、新闻广播、短篇小说、标签、通知、古典戏剧、体育比赛解说等,这种类别就是语言运用中的体裁。Hymes认为,体裁既可以在言语事件得到体现,也可以作为言语事件被确认。Hasan把体裁界定为语篇类型。Saville-Troike认为体裁是交际事件类型。

在体裁研究的主要流派中,对体裁的定义都大同小异,求同存异,无原则性的分歧,仅存在视角或观点的出入。澳大利亚学派以系统功能语言学为基础,强调体裁的社会目的,认为体裁是一种有步骤的、以交际目的为导向的社会交往活动。Eggins承认体裁是语言使用中有步骤、有目的的活动类型,在我们的文化中有多少种被承认的社会行为就有多少种体裁。Ventola认为,体裁是生成特定语篇结构的符号系统,能体现社会交往过程。人们的社会交往往往具有重复性和习惯性,体裁的目的性、交互性、顺序性以及与相应语境之间的联系成为研究重点。这种使用语言进行社会交往的过程往往可分成若干语步(Move)。社会交往过程包含的语步不完全一样,但却有很多相似之处。因此,可归入相同的社会交往类型,这便构成了交际体裁。

作为从特殊目的英语(ESP)角度研究题材的代表,Swales在其著作《体裁分析》(Genre Analysis)中对体裁进行了较为详尽的论述。他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描述体裁。

(1)体裁包括一组交际事件,其成员具有共同的交际目的。

(2)体裁是交际形为的形式,具有交际功能。

(3)交际目的是确定体裁的重要因素。

(4)交际目的、话题制约着语篇形式、内容及语言难度。

同一体裁的语篇具有大体相同的图式结构,而这种图式结构影响着语篇的内容和语言风格的选择。

Bhatia根据Swales的观点对体裁进一步概括如下:①体裁是一种可辨认的交际事件;②体裁不是一般的交际事件,而是一种内部结构特征鲜明、高度约定俗成的交际事件;③在建构语篇时,必须遵循某种特定体裁要求的惯例;④尽管体裁有其惯例和制约性,内行人仍可在体裁规定的框架内传递个人意图和交际目的。

修辞学派的代表人物Miller将体裁看作是一种社会行为的表现形式,他的体裁观明显不同于传统的体裁理念。他认为修辞学视域内的体裁不应该着重于语篇的内容或形式,而应该强调语篇所能完成的社会行为。因此,体裁处于不断的发展和变化之中,甚至可能会消亡。与系统功能语言学派不同,新修辞学派的体裁观更加强调对“社会动力”(social dynamics)方面的研究。也就是说,他们致力于体裁对某学科的社会文化认知功能方面的动态研究。

对体裁的界定可谓是众说纷纭,但是并不妨碍对体裁的认识和理解,而且可以发现随着研究的推进,对体裁的认识已从最初的一句话界定,逐渐过渡到交际语境、交际目的、交际过程等因素对交际信息载体“语篇”的宏观结构与微观词汇语法特征的规约作用,再到在体裁规约中语篇变异的多视角的阐释;在承认体裁相对静态规约作用和话语共同体隶属性的同时,体现体裁的动态发展性,使体裁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不断丰富完善。同时,体裁研究在语言学领域的发展,使语篇语言学和话语分析等学科对语篇的研究取得了长足发展。对语篇的体裁分析已从语言表层特征的描述逐渐发展到对语篇的宏观结构和交际功能的深层解释,力求解释语篇建构的理据,探讨语篇结构背后的社会文化因素和心理认知因素,揭示实现交际目的特殊方式和语篇建构的规范性。

(一)基于体裁的语篇观

语言是人类进行话语活动的工具。共同使用一种语言的人们往往形成一种特别的言语社区或话语共同体。言语共同体由共享的语言或语言变体组成,而且共同体内部还必须具有一系列能够确保正确运用这些变体的规则和习俗,进而对共同体语言的应用起到制衡作用。Swales认为,话语共同体具有广泛认同的、常见的公开目标,个体应依据共同体内成员间的交流机制实现信息交流。个体也只有参与这种机制性交流,才能成为共同体的成员。在交际目的的作用下,话语共同体使用并占有一种或多种体裁,并通过体裁解决文本角色和话语要素的使用问题。同时,以是否拥有属于自己的体裁作为判断一个团体是否为话语共同体的重要条件。

体裁受到话语共同体的规约,语篇又受限于体裁,体现特定话语共同体的社会文化与心理认知因素。体裁、语篇和语境三者密切相关。语言不能生存在真空之中,语言的使用总是发生在具体、特定的环境里。语境是语篇所处的环境。系统功能语言学把语境概括化为话语范围、话语方式和话语基调,即为语境构型,分别于三大元功能或纯理功能相对应。Halliday和Hasan认为,体裁是意义层次的概念,作为意义构型与语境构型对应。Martin认为,语域是体裁的表达形式,与情景语境(话语范围、话语基调和话语方式)相对应。对于Halliday和Hasan而言,语域与体裁是同一层级的概念;对于Martin来讲,语域与情景语境对应,是体裁下一层级的概念,与体裁之间是体现关系。虽然Halliday和Hasan与Martin对体裁和语域的层次关系存在不同的理解,但是都认为体裁与语境具有对应关系,区别主要在于是否以语域为中介。

语篇则是在情景语境的话语范围、话语基调和话语方式三个维度的规约下,在词汇语法层面的一系列选择的结果。一个语篇反映一个语境/语域构型,反映单一交际事件。然而,作为人类话语活动的工具,语言往往具有话语共同体的归属性,而这种归属性以体裁的形式体现。体裁作为具有相同交际目的的一类交际事件的图式概括,是社会交际事件类别的宏观表现形式,是抽象的。对话语共同体中同类交际事件的再次发生起到行为导向的作用。虽然“语篇是使用中的语言”,而单纯地从语篇的角度来理解使用中语言及语言的功能性,并不能够完全反映语篇背后的社会文化因素和心理认知因素,以及实现交际目的特殊方式和语篇建构的规范性。而将语篇置于体裁的视域下,在话语共同体的环境下实现语篇主体建构,更好地诠释作者/讲话人与读者/听者的关系,突出语篇对话语共同体的针对性,更好地把握实现交际目的特殊方式和语篇建构的规范性。(www.daowen.com)

(二)体裁的分类

体裁研究的一个作用在于对进行语篇分类,从而简化语料的处理,并且有利于实现体裁的系统化。问题在于特定文化中究竟有多少种体裁,是有限的还是无限的,很多学者为此开展了研究。

Kinneavy构建了一个封闭的语篇体裁分类系统,包括表达型、劝说型、文学型和指示型。他的分类建立在编码者/解码者、符号和现实三个变量关系的基础上。语篇的体裁类型取决于上述变量中成为交际焦点的那些变量。如果交际重心在于编码者,那么语篇属于表达型;如果重心在解码者,那么语篇是劝说型;交际重点是语言符号的语篇属于文学型;如果交际重点是对客观世界的描述,则语篇是指示型。他的分类可以看作是对体裁分类的有益探索。

Biber的研究将体裁分析引入语料库语言学领域,他的研究成果已经成为基于语料库的统计研究的典范。他运用统计手段对语料中词汇、短语和句子的出现频率进行总结,归纳出8种体裁类型:involved production, informational production,narrative concern, explicit reference, situation-dependent reference, overt expression of persuasion, abstract information和online informational elaboration。他用于确立语篇体裁类型的重要依据大多与语篇系统的概念元功能与人际元功能有关。

Longacre首先运用系统的观点对语篇体裁进行分类,通过“指示性”和“时序结构”两种参数来确立叙事体、戏剧、程序体、说明体和劝告体5种体裁。可以看出,叙事体、戏剧和程序体的语篇都具有时序特征,而说明体和劝告体则不具备时序特征。Longacre进一步对不同语篇体裁的语言特征进行分析以证明上述分类的有效性。他的研究迄今在语篇体裁的研究领域有着广泛影响。不能否认,Longacre的研究成果具有很高的价值,但是他采用的参数“时序结构”仍然停留在语篇选择的层面,而“指示性”这一参数也可以从语域和语旨的角度进行解释。

Martin在Longacre的基础上,从语场和语式的角度对“事实性”的体裁展开深入研究。双方分析的都是不同体裁之间的系统联系。Martin为此也构建了一个体裁层面的系统网络,部分地描述了服务交际事件的产生机制,适用于生成同一语篇体裁的结构成分。不仅描述了体裁结构成分生成的过程,同时也体现了体裁的产生机制。当然,这个系统网络也存在不足之处。例如,未能体现结构成分发生的时间顺序,没有考虑到在实际语料中,有些成分可能根本就不出现的情况等等。

Katharina通常被认为是最早从翻译的角度研究体裁的学者之一,关注体裁的目的在于找到评价翻译作品质量的客观标准。她从逻辑性、审美性和会话性的角度进行体裁分析,并且确认了信息类、表达类和施为类三种相应的体裁类型。事实上,这三种体裁的分类和翻译策略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例如,报告、教科书和说明书等信息类体裁的内容比较稳定。翻译此类体裁的策略通常是直译(straight forward),目的在于表现文本内容信息。表达类体裁包括小说、诗歌和喜剧等,该类体裁形式具有艺术化特征,翻译时多采用等值(identifying)的方法。施为类的体裁,如广告、布道和宣传册具有感召作用,目的在于寻求回应,相应的翻译策略为编译法(adaptation)。

Snell-Hornby也从翻译角度进行了体裁分类的探索。他的分类从电影、诗歌到报纸和广告,内容跨度很大。显然这个过于细致的分类并不利于对体裁分类的整体性把握。

上述研究为体裁分类研究提供了较为清晰的理论框架,但是,也必须关注体裁分类的不确定性。因为体裁分类本身具有模糊性,有些体裁可能介于两种体裁之间,或更偏重其中一种。而且,互文性的作用使体裁始终处于动态的变化之中。因此,某一层面上看似相同的体裁在不同的社会共同体中可能具有截然不同的表现形式。

(三)商务英语体裁

商务英语在理论上源于特殊目的英语(English for Specif ic Purpose,ESP)体系,并且近半个世纪以来,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迅猛发展,商务英语已经成为ESP最大的一个分支。Hutchinson和Waters指出,特殊目的英语应被视为一种方法而非产品;更确切地说,是基于学习者需求的一种语言学习方法。他们根据学科分类将特殊目的英语分为科技英语、商务英语和社科英语三类,每个分支又可以再次分为学术用途英语(EAP)和职业用途英语(EOP)。

商务英语和一般目的英语在理论上都属于语言学的范围,商务英语是在国际商务活动中使用的共同语言,是商业领域的工作人员为了完成商业运行,同时符合内部习惯和惯例而选择词汇、短语和语法结构来进行口头或书面形式的沟通。英语的商务语篇既是语言存在和使用形式,也是国际商务活动的工作方式,是以英语为载体的相关商务专业题材文本(如合同、标书、信函、教材、评论、演讲和报告等)。与普通英语相比,商务英语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大量使用商务术语和套语,这也是传统的商务英语研究的重点。近年来,研究重点已逐渐转移到商务英语运用的语篇体裁化特征。

商务语篇是在商务交际过程中具有完整交际意义的语言表现形式。口头形式可以是一次商务演讲、一次电话推销、一段欢迎致辞、一次面对面的谈判、一句电视或广播中的广告语等,书面形式则可能是一封商业书信、一份商业报告、一份企业策划案、一份招标文件。大到一份合同,小到一句书面广告语,甚至于只有一个词的商标、商号,只要能够在商务场合中表达完整的语义、具有特定的商务功能,都属于商务语篇的范围。

语篇的组织形式体现为体裁,在商务职业沟通中,体裁常与职业实践相结合,体现一定的职业目的。常见的商务体裁有书信、电邮、传真、便条、通知、启事、公司简介与宣传册、招商引资文本、产品宣传、促销、广告、产品说明与技术规格、商务合同、协议书、商标、商号、名片银行金融文本、涉及商务的法律、法规条款、外宣经贸政策文件、商务报刊新闻、商务场合祝词、演讲词和商务案例文本等。每种体裁都有其固定的职业目的、行使的功能与目标读者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