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社会融入与社区发展的协调策略

社会融入与社区发展的协调策略

时间:2023-05-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通过多元治理主体的协同合作,形成良性可持续的互动关系,采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治理手段,不断提升易地扶贫搬迁社区的治理能力,构建完善的社区治理体系,探索适宜的社区治理模式,创新了基层社会治理体制机制。

社会融入与社区发展的协调策略

红安县在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中切实发挥了各级党政组织的核心领导作用和监督作用,引导易地扶贫搬迁工程中各项事业平稳运行,强化搬迁社区社会组织的服务能力建设,提高各类组织提供公共服务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也充分发挥了居委会、社区志愿团体、社工组织等社区自治组织的社会服务作用,为搬迁农户提供多样化的公共服务,满足其多元需求,弥补了政府部门在提供基本公共服务方面的不足。此外,红安县在营造易地扶贫搬迁社区自治空间方面做出较多努力,通过不断明确社区自治边界,理顺政府管理与居民自治的关系,切实推进搬迁农户的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和自我监督。完善信息共享机制,保障搬迁农户的知情权和表达权。做好社区活动宣传,建立有效的社区活动参与机制和激励机制,动员搬迁农户参与社区活动,在实践活动中提升了他们的活动参与能力和意愿。

红安县也积极鼓励有实力、有潜力的企业单位参与易地扶贫搬迁社区建设,尤其是将企业吸纳到社区治理体系中,将其视为社区治理的重要主体,为社区治理结构的改善和社区治理能力的提升提供了物质保障和经济支持。通过多元治理主体的协同合作,形成良性可持续的互动关系,采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治理手段,不断提升易地扶贫搬迁社区的治理能力,构建完善的社区治理体系,探索适宜的社区治理模式,创新了基层社会治理体制机制。坚持打造常态化的移民生活共同体、利益共同体、情感共同体、文化共同体和政治共同体,为搬迁移民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生活家园,使搬迁群众尽快融入社区生活,增强了他们的归属感、认同感、责任感、幸福感、获得感和成就感

易地扶贫搬迁作为贫困地区推进精准脱贫的重要方式,需要深入贯彻协同发展理念,始终将易地扶贫搬迁社区建设与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城乡一体化建设、新型城镇化以及乡村振兴战略相结合,全力打造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易地扶贫搬迁社区,是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建设理念,通过高效整合社区内外的可利用资源,最终实现人与社区的协同发展。

【注释】

[1]彭玮:《当前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基于湖北省的调研分析》,《农村经济》2017年第3期。

[2]陆汉文、覃志敏:《我国扶贫移民政策的演变与发展趋势》,《贵州社会科学》2015年第5期。(www.daowen.com)

[3]石杰、刘志凯:《红安推进光伏扶贫 坚决拔掉“穷根”》,http://www.hgitv.com/news/hgxw/74078.html,2017年8月24日。

[4]《红安易地扶贫搬迁 搬出“穷窝”住进“福窝”》,http://www.hgitv.com/news/hgxw/73957.html,2017年8月21日。

[5]毛红平、张红林:《上新集镇让易地扶贫搬迁户既安居又乐业》,http://www.hgdaily.com.cn/w/3/ciye/4O19495O200857O0O1.html,2017年7月31日。

[6]毛红平、张红林:《高桥镇易地扶贫搬迁助力精准脱贫》,http://www.hgdaily.com.cn/w/3/ciye/4O19495O199417O0O1.html,2017年7月12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