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光伏发电、德青源金鸡产业全覆盖的基础上,红安县还要求各乡镇要因地制宜、因户施策,争取每个大型安置点都有对接的后续扶贫产业,为搬迁户增加收入拓宽路径。数据统计显示,红安县光伏扶贫带动2413户,每户每年增收3000元,2017年6月30日已全部并网,2017年并网后的收益已发放给贫困户,享受健康扶贫的3314户,享受工业、旅游业扶贫的780户,享受种养殖等农业产业带动的940户,通过资产入股分红、收益的822户,享受劳动就业培训的1056户,享受教育扶贫的780户,金融扶贫的597户,政策兜底的1916户,享受其他政策的928户。易地扶贫搬迁贫困户经过多样化的增收方式,失业待业人口实现再就业,他们的家庭收入明显增长,贫困群众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
竹林社区推进香菇大棚种植实现脱贫。根据《关于印发〈红安县竹林社区香菇后扶产业基地建设方案(2018—2020年)〉等意见的通知》的要求,2018年首批20户种植户已经实施香菇种植,2018年总体实现100户香菇种植大棚建设。2019年完成100户贫困户种植菌棒上架,带动贫困户稳定增收。配套建成仓库、烤棚、晒场等配套设施,到2020年再完成200户贫困户种植菌棒上架。除香菇种植外,还引进1—2个食品、制衣企业,实现带动100—200户贫困户就业。县城区竹林安置点屋顶光伏项目2018年并网发电,每年可实现收益120万元左右,在此安置的954户贫困户可实现两份光伏扶贫收益,户平均可年增收1000元左右。
上新集镇新马社区回购点后续扶贫多元化。红安县上新集镇与开发商达成协议,由上新集镇政府对新马社区安置点内超市进行回购,回购价为每平方米2500元,回购总金额356.5万元,超市产权归上新集镇人民政府。超市回购后,出租给好又多连锁超市经营,至2021年,每年可实现超市租金收益及保底分红共35万元,户平均可年增收1250元,另外可为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12个,这种模式既产生资产收益又带动贫困户在家门口就近务工创收,一举多得。
“我自从嫁到我的婆家就没有房子住,总是租房子,打工、孩子读书在哪里我们就租住在哪里。现在国家这么好的政策,我有了属于自己的房子,我肯定很开心啊,还有一份事情做,天天都开心!再不用担心这个月住这儿下个月能不能住了。”2017年7月28日,喜迁新居实现家门口就业的红安县上新集镇贫困户陈红梅高兴得合不拢嘴,见人就说。跟陈红梅一样,在该镇最大的社区新马社区,84户279人易迁户全部搬进了新家。为了让贫困户“搬得出、稳得住、过得好”,上新集镇紧紧围绕增收目标,让易迁户“家家有项目,户户有产业,月月有收入”。
拎包入住,出门上班。上新集镇以“重在扶业、要在扶志、久在扶人”为抓手,精心选择集中安置点。新马社区集中安置点位于上新集镇镇中心区旁,该镇区已有服装厂、电子厂等厂家入驻,可为贫困户提供100余个工作岗位。不少贫困户在家门口找到了工作,人均年收入达2万元以上。(www.daowen.com)
搬来入社,年底分红。上新集镇坚持安居与乐业并举、搬迁与脱贫同步的原则,采取“产业+就业+分红”的模式实现脱贫目标,由政府整合易地扶贫搬迁配套资金回购社区超市,利用超市租金,让贫困户参与分红,每名贫困户每年可以分到4000元红利。同时,安排部分有劳动力的贫困户到超市打工,在家门口就业,每月还可以领到800—1200元的工资。
楼上居住,楼下经商。社区有闲置的商铺,一部分以政府采取购买的方式无偿提供给有经营能力的贫困户使用,另一部分面向社会招租,收益部分扶持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目前,已有10余户搬迁户在商铺售卖农特土产品等,其他住户从事种养殖业。[5]
红安县德青源金鸡产业扶贫项目位于太平桥镇和红安经济开发区,总投资8亿元,占地面积696亩。养殖区建设鸡舍和厂房30栋,建筑面积8万平方米,蛋鸡年饲养量240万只,年产蛋量5亿枚,年产有机肥15万吨,年产值6.5亿元。加工中心建筑面积4.6万平方米,年加工鲜蛋1.5亿枚,年加工150万只鸡,年产值8亿元。项目全面建成投产后,预计可实现年产值14.5亿元,年纳税1.2亿元,项目预计可解决就业1200人,可带动10000人长期稳定脱贫。同时,项目可带动物流、包装、旅游、饲料、种植等关联产业发展,预计关联产业年产值可达5亿元,就业人员可达15000人。在完成2016年安置点主体工程及配套建设的基础上,红安县将剩余资金通过县圆投公司入股德青源金鸡扶贫项目,可实现每户易迁户每年分红1300元。该项目2017年已有产量并实现分红,2018年已实现每户收益分红1300元。经摸底调查,红安县易地扶贫搬迁对象,每户至少有针对性地享受了3项以上的脱贫政策。综合测算,每户平均每年可稳定增收5500元以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