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打造地方特色扶贫产业,提升地区产业发展品牌

打造地方特色扶贫产业,提升地区产业发展品牌

时间:2023-05-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红安县立足地方自然资源,发挥地方特色优势,形成特色农业扶贫产业。红安县以“红安苕”作为特色产业扶贫的突破口,围绕做大做强“红安苕”产业,不断创新举措,促使“红安苕”扶贫产业带动贫困户脱贫。

打造地方特色扶贫产业,提升地区产业发展品牌

红安县立足地方自然资源,发挥地方特色优势,形成特色农业扶贫产业。大力发展农业特色产业,形成红安苕、红宝萝卜蜂蜜、老君眉茶四大特色产业品牌,拓展种植与养殖面积,引进市场主体,建立生产基地,发挥市场主体的带动作用,带动2800户贫困户脱贫增收。2018年,红安县农业局共整合项目资金2200万元,包括花生绿色高产创建项目400万元,红苕特优区创建项目500万元,特色产业就业资金250万元,特色产业发展资金65万元,有力地支持了国家地标产品“红安苕”和“红安花生”的基地建设和产品开发。到2018年12月28日,红安县全县种植特色产业基地总规模达到16.6万亩,138家新型市场主体建设扶贫产业基地138个,其中2018年新增基地37个,面积2.7万亩,同比分别增长26.8%和16.3%。[20]2018年,红安县新认证无公害农产品六个,组织推荐“阿凡”牌红薯刀削面、“苕大哥”牌粉丝、“瑞沣农福”牌香菇、“朝启”牌花生等特色农产品到中国武汉农博会和黄冈地标优品及东坡文化美食节上参加展销,并获得了多项特色农产品金奖。与湖北垄上频道联合制作了红苕扶贫专题节目,全面推介了“红安苕”品牌。“百天千万扶贫行动”暨“红安苕”大型集中采挖直播活动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在京东、斗鱼等互联网上点击量突破1400多万次,特色产品销售额突破2000万元。2016—2018年,在96个重点贫困村培育市场主体102家,流转土地3.2万亩,其中2018年新增产业扶贫市场主体16家,流转土地5100亩。这些市场主体通过大棚果蔬、中药材、红苕、红宝萝卜、香菇等扶贫项目,带动贫困户开展特色产业的种植、加工和销售。其中建立的五大产业扶贫示范基地如表4-1所示。

表4-1 红安县五大产业扶贫示范基地

案例 红安县重点扶持地理标志产品——“红安苕”(www.daowen.com)

红安县的红苕种植历史悠久,以其淀粉含量适中,纤维素及糖分含量高,生食甘甜可口,熟食绵软芳香而声名远播,“红安苕”已被评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红安县以“红安苕”作为特色产业扶贫的突破口,围绕做大做强“红安苕”产业,不断创新举措,促使“红安苕”扶贫产业带动贫困户脱贫。

加强技术投入。红安县加强对“红安苕”产业的技术投入,从科技应用培训、发展种植规模、拓宽销售渠道等方面积极谋划。第一,建立温室育苗大棚。红安县农业局投入115万元在杏花乡龙潭寺村、湖北根聚地新农业发展公司高标准建设两座温室育苗大棚,建立红薯脱毒种苗组培车间,建设两个特色品种保护与繁育基地,开展种苗繁育与供应。经过种苗脱毒种出来的红安苕产量高、品质好。第二,建立脱毒红薯储藏室。瑞沣种植养殖合作社已建成可储藏600吨脱毒红薯储藏室,能培育出2亿株脱毒薯苗。第三,推广机械化生产技术,在全县集中种植红安苕,减少人力成本,扩大红安苕的种植面积,促使其种植面积达到7.5万亩,亩产2000公斤,产量15万吨,亩节本增效300元,使红苕种植面积达到红薯产业适度规模经营比重75%。[21]

创新扶贫模式。红安县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统一种苗供应、统一标准种植、统一技术指导、统一质量标准、统一收购销售,带动农户集中种植红安苕,带动全县农民增收3000万元,带动1.2万户贫困户脱贫致富。第一,引进湖北根聚地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该公司与20多家合作社签订产销协议,合作社与贫困户签订帮扶协议。一方面带动贫困户种植红安苕脱贫,另一方面还能促使贫困户在家门口就业,给合作社打工,为红薯除草、浇水、施肥,每天获得80元酬劳。第二,延伸产业链[22]引进湖北根聚地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企业,打造红苕粉丝以及红安苕休闲食品等产品。第三,运用物联网信息技术。通过“互联网+”开展“红安苕”地标产品公共品牌广告宣传与营销,实现红苕产销有效对接,红苕产品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1000万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