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绩效评估和激励规划设计的优化

绩效评估和激励规划设计的优化

时间:2023-05-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激励机制设计是指组织为实现其目标,根据组织的战略目标制订相应的考核标准和分配制度,以激励成员积极性,达到组织利益和个人利益的一致,实现通过组织目标体系来指引个人的努力方向。激励机制设计的核心是基于部门、个人的行为规范或绩效要求建立分配制度。华为的成功与激励体系的设计有很大的关系,华为建立以战略为导向、基于价值贡献、以奋斗者为本的多元化激励机制。

绩效评估和激励规划设计的优化

激励机制设计是指组织为实现其目标,根据组织的战略目标制订相应的考核标准和分配制度,以激励成员积极性,达到组织利益和个人利益的一致,实现通过组织目标体系来指引个人的努力方向。激励机制设计的核心是基于部门、个人的行为规范或绩效要求建立分配制度。

有家从事CRM软件解决方案业务的公司,在战略上要进行客户经营转型,口号喊了好多年,也没有根本变化。客户经营转型不仅是一次营销转型,本质是一次经营转型,战略上必须实施配套的措施,其中重要的一个方面是绩效考核。所有进行客户经营转型的公司,薪酬结构上要调整固浮比,提高固定部分的比例,同时调低财务指标权重,强调能力指标和过程指标的重要性。既要确保销售人员眼下没有吃饭之忧,又要确保对销售人员的销售行为的有效性进行管理,销售人员才可能进行长线的、有效率的客户经营。如果不能解决这个问题,销售人员就会把精力投放到中小客户上,快速取得业绩,大客户的重点经营就成为一句空话。

基于绩效的激励能够激励人们走向卓越,没有激励,就无法取得卓越的绩效。激励分为外部激励和内部激励,外部激励是个人看重的实物和金钱,内部激励是个人的成就感、自豪感、愉悦的工作心情,他们感觉到自己成就了某件事或获取了想要的事物。外在激励的效果一般具有较短的时效性,其分量须大到让个人觉得自己为此付出任何努力都值得。内部激励具有更长的时效性,个体对自我的发展的预期通常具有更强的激励,因此需要重视绩效辅导与反馈。不仅应该强调绩效管理的考核和经营管理功能,更应该强调绩效管理的人才发展功能。大量的实践证明,人们一旦把自己当下的工作与个人的长远发展目标结合起来,就会产生长久的动力,即使面对较差的外部激励也能克服。

众多的组织往往有一种倾向:过分地强调薪酬和绩效激励措施的作用,就会进入到物质激励和刺激的怪圈,最后企业往往付出较大的成本却未必得到想要的效果。

谈到考核激励政策的设计,不得不提到美国心理学家赫茨伯格1959年提出的“双因素理论”(two factor theory),亦称“激励—保健理论”。他把企业中与人的积极性和员工绩效有关的影响因素分为两种,即满意因素和不满意因素。满意因素是指可以使人得到满足和激励的因素,不满意因素是指容易产生意见、抱怨、不满和消极行为的因素,他称之为保健因素。

保健因素的内容包括公司的政策与管理、监督、工资、同事关系和工作条件等。这些因素都是工作以外的环境因素,如果满足这些因素,能消除不满情绪,维持原有的工作效率,但不能激励人们更积极和正向的行为。

激励因素都与工作本身或工作内容相关联,包括取得的成就、人们的赞赏、工作本身的意义、工作的挑战性、责任感满足、职位的晋升和发展等。这些因素如果得到满足,可以使人产生很大的激励,若得不到满足,工作的积极性和绩效结果就会变差,但也不会像保健因素那样产生不满情绪。

赫茨伯格的理论给我们的启发是:

第一,不是所有的需要得到满足就能激励起员工的积极性,只有那些被称为激励因素的需要得到满足才能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第二,不具备保健因素时将引起强烈的不满,但具备时并不一定会调动员工强烈的积极性;

第三,激励因素是以工作为核心的,主要是员工在工作进行时发生的能够促进其积极性的因素,与领导和团队氛围有密切的联系。

保健因素是指造成和引起员工不满的因素,是组织的维持性因素,一般均与工作环境和工作关系相联系。保健因素不能得到满足,则易使员工产生不满情绪、消极怠工,甚至引起罢工等对抗行为;但在保健因素得到一定程度改善以后,无论再如何进行改善的努力往往也很难使员工感到满意,因此也就难以再由此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就保健因素来说,“不满意”的对立面应该是“没有不满意”。工资报酬、工作条件、企业政策、行政管理劳动保护、领导水平、福利待遇、安全措施、人际关系等都是保健因素。这些因素均属于工作环境和工作关系方面的因素,皆为维护职工心理健全和不受挫折的必要条件,故称为维持因素。它不能直接起激励职工的作用,但却有预防性。

激励因素是指能让员工感到满意的因素。激励因素的改善而使员工感到满意的结果,能够极大地激发员工工作的热情,提高劳动生产效率;但激励因素即使管理层不给予其满意满足,往往也不会因此使员工感到不满意,所以就激励因素来说,“满意”的对立面应该是“没有满意”,即“满意的对立面并不是不满意而是没有满意,不满意的对立面并不是满意而是没有不满意”。

他认为真正能激励员工的有下列几项因素:(www.daowen.com)

一是享受工作表现的机会和工作带来的愉快感;

二是工作上的成就感;

三是由于良好的工作成绩而得到的内部奖励;

四是对未来发展的期望和职业生涯的高速发展;

五是职务上的责任感等。

这种因素是积极的、影响人的工作动机并长期起主要作用的因素,是员工工作动力的源泉。赫茨伯格认为,应千方百计地增加“激励”因素,过分增加的薪酬等保健因素,对业绩的提升并没有多大的作用。

华为的成功与激励体系的设计有很大的关系,华为建立以战略为导向、基于价值贡献、以奋斗者为本的多元化激励机制。

分权:任正非特别强调授权,要求一线听得见炮声的人来指挥作战,将指挥所建在听得见炮声的地方。华为的轮值CEO制度,就是一个有力证明。

分利:华为的薪酬激励非常丰富,包括它的宽带薪酬、奖金、虚拟饱和配股、TUP期权激励、各种专项奖方案等。华为公司针对不同的员工设计不同的激励政策,确保“让基层的员工有饥饿感,中层员工有危机感,高层的员工有使命感”。基层员工最希望改善自己的物质生活条件,物质激励对他们最有效。为了激励华为员工前往艰苦地区工作,华为会为艰苦地区工作的员工提供“艰苦补贴”。在海湾战争期间,派驻到伊拉克的基层员工能够获得的艰苦补贴高达近200美元/天,最后导致基层的员工纷纷申请前往伊拉克工作。

分名:华为建立了各种荣誉体系,如“蓝血十杰”“明日之星”或者各种首席专家的头衔等,其本质都是“分名”。

任正非特别重视战略牵引。对于战略性的项目,当期不能产生经济效益,但对公司持续发展的意义重大的,会为其设置单独的激励机制,主要包括:干部的晋升、配股、专项奖等。另外一个例子是,如果干部被派到一个被称为“盐碱地”的市场,或者是竞争对手的“粮仓市场”,这些地方业绩指标可能不好,但只要被派去的人能攻破一个口子,拿下一个山头项目,往往就能够得到火线提拔。华为把当期产粮多少来称之为经济贡献,把对土壤未来肥沃的改造称之为战略贡献,在激励设计上两者统筹兼顾,不让老实人吃亏。

华为的价值分配有两个基本的机制,一个是获取分享制,按照业务单元创造的利润,按多劳多得原则,以奖金的形式进行分配;一个是评价分配制,适应于没有经济效益、或者暂时无法评价经济效益的业务场景(比如新业务、新区域或者中后台部门等),根据一定的标准或者基线进行评价和分配。

华为倡导以奋斗者为本的价值分配体系。华为把员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普通劳动者,他们是华为12级以下的员工,他们的待遇和市场平均水平差异不大;第二类是一般奋斗者,大概占全体员工的60%~70%,这部分员工尽管也有着奋斗的倾向,但他们不是积极的奋斗者,华为会保证他们的报酬略高于市场水平;第三类人就是华为公司所倡导的真正的奋斗者。他们宁愿放弃安逸的生活,放弃假期和个人利益,是华为公司核心的奋斗者,是华为的中坚力量。华为的奖金分配、股票激励、晋升和成长的机会优先向他们倾斜,保证他们有丰厚的收入,并达到业界最高的水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