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增长来源从根本上说有两种:一种是市场和机会驱动的增长,主要指企业处于较好的经济环境而引发的自然性增长;一种是企业核心竞争力驱动的增长,主要指企业因为具有超越竞争对手的核心能力而引发的超额性增长。在任何时候,都是两种根本性因素在同时起作用,但在不同阶段,二者的影响程度不同。
机会驱动的增长是行业性的整体性增长。当市场处于高速增长的阶段,市场中的每个企业将享受到市场普遍增长的红利。选对战场,增长便自然发生。对此,小米创始人雷军有一句名言:“站在风口上,猪都会飞起来。”
在机会驱动的市场中,比的是谁能更快地占领先机。如果把经营比作攀登一座大山,战略就是决定登哪座山,走哪条道路,企业应在“可盈利的市场”选取“可盈利的位置(定位)”。攀登经营这座大山时,选择容易攀登的山,走容易攀登的路,当然容易领先。套用一句俗话,就是“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没有选择好定位,即使在能力建设方面投入很大的努力,成功也会来得十分艰难。伟大的中国企业华为就曾经有过这样一段艰难的发展历史。
华为公司2003年和2004年的销售额分别为317亿元人民币和462亿元人民币。华为大力扩展海外市场,在全球设立了55个代表处和8个地区部。虽然外表光鲜,但任正非有苦难言。当时国内的3G建设竞争非常激烈,有时深陷低价竞争的泥潭,根本没有多少利润空间。而当时在国外,华为不像现在享誉全球,只是一个不知名的小企业。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运营商根本看不上华为。所以任正非不得不和摩托罗拉开启谈判,想要以500亿元人民币的价格卖掉华为。
当意向书已敲定,摩托罗拉忽然发生了人事变动。谈判负责人Zafirovski失去话语权,Sun Microsystems的Ed Zander被请来担任摩托罗拉的首席执行官。Zander同意进一步谈判,但最终拒绝了签署这笔交易。当然我们现在应该庆幸,多亏这次谈判没有成功,中国才有了今天的华为。(www.daowen.com)
但是这个案例仍然给我们一个启示:当年华为虽然选择了一个巨大的高速增长的市场,这是华为战略定位的优势,但是由于当年弱小的华为没有足够的竞争优势,以弱者的姿态进入这个市场,带来极大的经营难度。虽然华为在锻造核心竞争力方面一直做得十分优秀,最终取得了成功,但依然经历了一段处境艰难的历史,甚至差一点就成了一家美国公司。
没有选择好定位,虽然有成功的实践案例,但失败的案例或许更多。由于“光环效应”,大家往往只看到胜利者的光环,而没有看到角落里失败者痛苦的血泪。
行业不可能永远高速增长,行业进入平稳发展期以后,存量企业的竞争将越来越激烈。企业越来越难以寻找市场容量大、利润好的可盈利定位,前期形成的依靠“定位准确,快速部署力量”的增长逻辑遇到了挑战。在成熟市场情况下,每个细分市场的可盈利地位都在下降,快速增长人力、增加基础设施和固定资产投入,并不必然带来业绩的增长,却一定会导致成本的增加。如果说企业的上半场是赛跑比赛,那么下半场更像一场拳击比赛。业绩增长取决于对存量市场的争夺能力,比的是谁的拳头更硬、体格更壮,通过构建差异化能力而获得增长成为核心增长模式。企业的战略重点从以抓机会为主,转到核心竞争力的建设上来。
在早期快速增长的市场上,大多数的参与者只追求规模和效益,只顾蒙眼狂奔,这些企业没有做到定位与能力的均衡,投机意识很强,往往高估自己的能力,不注重核心竞争力的建设,注定只能成为“平庸参与者”。只有少数“远见型企业”一边奔跑,一边构建核心竞争力,锻炼肌肉和力量,这些“远见型企业”会在下半场的拳击竞赛中脱颖而出。此时,“平庸参与者”才意识到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性。由于行业整体利润降低,市场环境变差,“平庸参与者”一边要保持盈利,一边要强化核心竞争力的建设,困难重重。同时,这些企业发现,优秀是一种习惯,核心竞争力建设不是一天时间能够完成的,从主要靠抓机会到依靠能力取胜,不是一次战术性的调整,而是一次深层次的组织变革,难度之大远超想象。于是强者恒强,“远见型企业”的优势就会更加突出,从而形成市场分化。
中国的快递行业从2010年开始伴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迎来了快速增长的时期。QF快递集团就是在那时成立的,它伴随着行业的红利,得到了飞速的增长。在2013年成功引入力鼎资本、鹏康投资、凤凰资本三家投资机构共同注资2亿元。就在这一年,他们的高级副总裁志得意满地对我说:“在我们的行业,就算我什么也不做,一年也可以有100%的增长。”这家公司在鼎盛的时候,在全国拥有5000多个网点,每日的接单量最高的时候达到每天100万件。然而现在,我们似乎很少再提及这家快递公司的名字了。回顾那几年的风光时刻, QF快递一直是被客户投诉最高的快递公司之一,丢件情况也时有发生。在获得2亿元投资之后,他们把主要的精力放在了网点建设和市场扩张上,而这时他的竞争对手“三通一达加顺丰”正在加紧信息系统建设、自动化的仓储分拣系统建设和客服体系建设。当市场进入到成熟期,这家曾经风光无限的企业很快就被淘汰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