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战略管理思想的核心疑云

战略管理思想的核心疑云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80年波特的《竞争战略》面世以后,定位理论迅速成为战略管理领域的主导学派。基于定位理论,本田进入汽车制造领域,不算一个好的战略定位,当时很多战略管理方面的学者很不看好。在波特发表《什么是战略》一文后,这种争论达到了高潮。就在定位流派与能力流派激战正酣之时,战略混合派的出现基本上终止了双方的争论。

定位流派的代表人物波特指出:战略是在一个可以赚钱的市场中,比对手更快地占领优势位置,率先取得利益,而能力是从属性的。波特认为,真正可以赚钱的模式只有三种:即产品是否比对手更便宜(成本领先);产品附加值是否比对手更高(差异化);战略实施是否比对手更紧凑(集中)。1980年波特的《竞争战略》面世以后,定位理论迅速成为战略管理领域的主导学派。依据定位理论成功的企业不胜枚举,最近的一个案例是中国电子商务市场上的后起之秀拼多多,它依靠定位于国内市场的数量巨大的低端消费者而成功。

能力派的兴起是由20世纪日本本田等日本企业在世界范围的成功所引发的。

本田公司于1962年开始进入汽车制造领域,当时的通用汽车公司是本田公司规模的68倍,即使是“三巨头”中最末位的克莱斯勒公司,也是本田公司规模的13倍以上。与福特、通用、克莱斯勒相比,本田就是汽车领域的一只小蚂蚁。而正是这只小蚂蚁居然要向大象进攻。

基于定位理论,本田进入汽车制造领域,不算一个好的战略定位,当时很多战略管理方面的学者很不看好。哈佛商学院的知名学者理查德·鲁梅尔特向MBA学生提出了一个“简单”的问题:本田是否应该加入世界汽车产业?鲁梅尔特给所有回答“是”的同学判定为不合格。他解释的原因是:行业竞争对手众多,市场已经处于饱和状态;日本和欧美的竞争对手优势突出;本田公司在汽车制造领域的经验几乎为零;没有现成的汽车销售的渠道和能力,构建周期长,因此是个较差的战略定位。

然而后来发生的事情,完全超出了众多专家学者的预期。

1970年,美国议会通过了《清洁空气法案》,要求汽车制造企业在“五年以内尾气排放量减为十分之一”。三家美国汽车巨头齐声表示这是不可能的事情,本田公司反而认为,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本田技术团队倾力打造出一款CVCC引擎,成为世界上最早符合清洁环保要求的汽车引擎,完全满足《清洁空气法案》的要求。

当时的本田已经实现了机械化生产,其自动化生产系统领先全球,极大地降低了汽车的生产成本。同时期,美国汽车仍然在使用老旧方式生产,使用大量人工,生产成本高。(www.daowen.com)

1973年全球石油危机爆发,低耗油量及尾气少的本田小型汽车受到关注,销量大增。

1985年,鲁梅尔特的妻子把自己的汽车换成了本田品牌。他妻子购买的理由是:质量好、价格实惠。她用自己的消费行为给鲁梅尔特的MBA学生平了反。

基于日本企业的实践,战略的能力流派开始正式走上前台。哈默尔等人认为:企业在适应商业环境变化的同时,应很好地理解“核心竞争力”,产生企业收益的源泉,不是事业的定位,也不是业务的效率与速度,而是位于二者之间的“核心竞争力”。他提出了“与收益关联的持续性竞争优势即核心竞争力”这个概念。核心竞争力是带着“机会”的“优势”,并认为定位理论失败的原因正是缺乏这样的概念。能力学派的一群人异军突起,他们的口号是“能力在先,定位在后”,积极倡导提高人与组织的学习能力。

能力派与定位派展开了长达十几年的争论。在波特发表《什么是战略》一文后,这种争论达到了高潮。波特认为“能力论不过是业务效率化”“它无法带来大的跨越式发展”。这个论调一出,立即炸了锅。能力派奋勇应战,提出相反的论调指出:大量的企业实践表明,很多企业虽然处于可盈利市场,但依然可能无法盈利,因此能力才是战略的根本。

就在定位流派与能力流派激战正酣之时,战略混合派的出现基本上终止了双方的争论。战略混合派的代表人物加拿大麦吉尔大学教授、著名的战略管理领域的大师亨利·明茨伯格提出:重视定位,还是重视能力,应该是“依情况而定”。他还进一步提出:企业在创始阶段或发展早期,应该重视定位,进入成熟阶段,应该强调能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