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优化后标题:企业所得税评估指标及应用技巧

优化后标题:企业所得税评估指标及应用技巧

时间:2023-05-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营业外支出增减额与基期相比增加较多,可能存在将不符合规定支出列入营业外支出问题。如指标与预警值相差较大,可能存在隐瞒收入,或闲置未用资产计提折旧问题。该指标如果出现异常,可能存在企业多列成本费用、扩大税前扣除范围等问题。3.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与主营业务费用变动率配比分析指标=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主营业务费用变动率正常情况下,二者基本同步增长。

优化后标题:企业所得税评估指标及应用技巧

(一)通用指标及运用

1.收入类评估分析指标

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本期主营业务收入-基期主营业务收入)÷基期主营业务收入×100%

如果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超出预警值范围,可能存在少计收入或隐瞒收入等问题,需要结合其他指标进一步分析。

2.成本类评估分析指标

(1)单位产成品原材料耗用率=本期投入原材料÷本期产成品成本×100%

分析单位产品当期耗用原材料与当期产出的产成品成本比率,判断纳税人是否存在账外销售问题、是否错误使用存货计价方法、是否人为调整产成品成本或应纳税所得额等问题。

(2)主营业务成本变动率=(本期主营业务成本-基期主营业务成本)÷基期主营业务成本×100%

主营业务成本变动率超出预警值范围,可能存在销售未计收入、多列成本费用、扩大税前扣除范围等问题。

3.费用类评估分析指标

(1)期间费用变动率=(本期期间费用-基期期间费用)÷基期期间费用×100%

与预警值相比,如相差较大,可能存在多列费用问题。

(2)销售(管理、财务)费用变动率=[本期销售(管理、财务)费用-基期销售(管理、财务)费用]÷基期销售(管理、财务)费用×100%

如果销售(管理、财务)费用变动率与前期相差较大,可能存在税前多列支销售(管理、财务)费用问题。

(3)成本费用率=本期期间费用÷本期成本费用×100%

该指标反映企业期间费用的合理性。分析企业期间费用与成本之间的关系,并与预警值比较,如果企业本期成本费用率异常,则可能存在多列支期间费用问题。

(4)税前列支费用评估分析指标

包括工资扣除限额、“三费”(职工福利费、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扣除限额、业务招待费扣除限额、公益性捐赠扣除限额、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额、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扣除限额、资产损失扣除限额等。

如果申报扣除(摊销)额超过允许扣除(摊销)标准,可能存在未按规定进行纳税调整、擅自扩大扣除(摊销)基数等问题。

4.利润类评估分析指标

(1)主营业务利润变动率=(本期主营业务利润-基期主营业务利润)÷基期主营业务利润×100%

(2)其他业务利润变动率=(本期其他业务利润-基期其他业务利润)÷基期其他业务利润×100%

上述指标若与预警值相比相差较大,可能存在多结转成本或不计、少计收入问题。

(3)营业外收支增减额。营业外收入增减额与基期相比减少较多,可能存在隐瞒营业外收入问题。营业外支出增减额与基期相比增加较多,可能存在将不符合规定支出列入营业外支出问题。

5.资产类评估分析指标

(1)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平均净资产×100%

分析纳税人资产综合利用情况。如指标与预警值相差较大,可能存在隐瞒收入,或闲置未用资产计提折旧问题。

(2)总资产周转率=营业收入÷平均总资产×100%

存货周转率=主营业务成本÷[(期初存货成本+期末存货成本)÷2]×100%

分析总资产和存货周转情况,推测销售能力。如果总资产周转率或存货周转率加快,而应纳税额减少,可能存在隐瞒收入、虚增成本的问题。

(3)应收(付)账款变动率=(期末应收(付)账款-期初应收(付)账款)÷期初应收(付)账款×100%

分析纳税人应收(付)账款增减变动情况,判断其销售实现和可能发生坏账情况。如果应收(付)账款增长率增高,而销售收入减少,可能存在隐瞒收入、虚增成本的问题。

(4) 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其中:负债总额=流动负债+长期负债,资产总额是扣除累计折旧后的净额。

分析纳税人经营活力,判断其偿债能力。如果资产负债率与预警值相差较大,则企业偿债能力有问题,要考虑由此对税收收入产生的影响。

(二)配比指标分析及运用

1.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与主营业务利润变动率配比分析

指标=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主营业务利润变动率

正常情况下,二者基本同步增长。

(1)当比值<1,且相差较大,二者都为负时,可能存在企业多列成本费用、扩大税前扣除范围等问题。

(2)当比值>1,且相差较大,二者都为正时,可能存在企业多列成本费用、扩大税前扣除范围等问题。(www.daowen.com)

(3)当比值为负数,且前者为正、后者为负时,可能存在企业多列成本费用、扩大税前扣除范围等问题。

该指标如果出现异常,重点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结合“主营业务利润率”指标进行分析,了解企业历年主营业务利润率的变动情况;对“主营业务利润率”指标也异常的企业,应通过年度申报表及附表分析企业收入构成情况,以判断是否存在少计收入问题;结合资产负债表中“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和“其他应付款”等科目的期初、期末数进行分析,如出现“应付账款”和“其他应付账款”红字和“预收账款”期末大幅度增长等情况,应判断是否存在少计收入问题。

2.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与主营业务成本变动率配比分析

指标=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主营业务成本变动率

正常情况下二者基本同步增长,比值接近1。

该指标如果出现异常,可能存在企业多列成本费用、扩大税前扣除范围等问题。重点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结合“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指标,对企业主营业务收入情况进行分析,通过分析企业年度申报表及附表(营业收入表),了解企业收入的构成情况,判断是否存在少计收入的情况;结合资产负债表中“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和“其他应付账款”等科目的期初、期末数额进行分析,如出现“应付账款”和“其他应付账款”红字和“预收账款”期末大幅度增长情况,应判断存在少计收入问题;结合主营业务成本率对年度申报表及附表进行分析,了解企业成本的结转情况,分析是否存在改变成本结转方法、少计存货(含产成品、在产品和材料)等问题。

3.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与主营业务费用变动率配比分析

指标=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主营业务费用变动率

正常情况下,二者基本同步增长。

该指标如果出现异常,可能存在企业多列成本费用、扩大税前扣除范围等问题。重点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结合资产负债表中“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和“其他应付账款”等科目的期初、期末数进行分析,如出现“应付账款”和“其他应付账款”红字和“预收账款”期末大幅度增长等情况,应判断存在少计收入问题;结合主营业务成本,通过年度申报表及附表分析企业成本的结转情况,以判断是否存在改变成本结转方法、少计存货(含产成品、在产品和材料)等问题;结合“主营业务费用率”“主营业务费用变动率”两项指标进行分析,与同行业的水平比较。

通过利润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管理费用的若干年度数据来分析三项费用中增长较多的费用项目,对财务费用增长较多的,结合资产负债表中短期借款、长期借款的期初、期末数进行分析,以判断财务费用增长是否合理,是否存在基建贷款利息列入当期财务费用等问题。

4.主营业务成本变动率与主营业务利润变动率配比分析

指标=主营业务成本变动率÷主营业务利润变动率

当两者比值>1,且二者都为正时,可能存在多列成本的问题;前者为正、后者为负时,视为异常,可能存在多列成本、扩大税前扣除范围等问题。

5.存货变动率、资产利润率、总资产周转率配比分析

比较分析本期资产利润率与上年同期资产利润率,本期总资产周转率与上年同期总资产周转率。若本期存货增加不大,即存货变动率≤0,本期总资产周转率-上年同期总资产周转率≤0,可能存在隐匿销售收入问题。

(三)企业所得税税负评估指标与运用

1.所得税税收负担率

所得税税收负担率=应纳所得税额÷利润总额×100%

与当地同行业同期和本企业基期所得税负担率相比,低于标准值可能存在不计或少计销售(营业)收入、多列成本费用、扩大税前扣除范围等问题,应结合运用其他相关指标深入评估分析。

2.主营业务利润税收负担率(简称利润税负率)

利润税负率=本期应纳税额÷本期主营业务利润×100%

对上述指标设定预警值并与预警值对照,与当地同行业同期和本企业基期利润税负率相比,如果低于预定值,企业可能存在销售未计收入、多列成本费用、扩大税前扣除范围等问题,应作进一步分析。

3.应纳税所得额变动率

应纳税所得额变动率=(评估期累计应纳税所得额-基期累计应纳税所得额)÷基期累计应纳税所得额×100%

关注企业处于税收优惠期前后,该指标如果发生较大变化,可能存在少计收入、多列成本,人为调节利润问题;也可能存在费用配比不合理等问题。

4.所得税贡献率

所得税贡献率=应纳所得税额÷主营业务收入×100%

将当地同行业同期与本企业基期所得税贡献率相比,低于标准值视为异常,可能存在不计或少计销售(营业)收入、多列成本费用、扩大税前扣除范围等问题,应运用所得税变动率等相关指标作进一步评估分析。

5.所得税贡献变动率

所得税贡献变动率=(评估期所得税贡献率-基期所得税贡献率)÷基期所得税贡献率×100%

与企业基期指标和当地同行业同期指标相比,低于标准值可能存在不计或少计销售(营业)收入、多列成本费用、扩大税前扣除范围等问题。应运用其他相关指标深入详细评估,并结合上述指标评估结果,进一步分析企业销售(营业)收入、成本、费用的变化和异常情况及其原因。

6.所得税负担变动率

所得税负担变动率=(评估期所得税负担率-基期所得税负担率)÷基期所得税负担率×100%

与企业基期和当地同行业同期指标相比,低于标准值可能存在不计或少计销售(营业)收入、多列成本费用、扩大税前扣除范围等问题。应运用其他相关指标深入详细评估,并结合上述指标评估结果,进一步分析企业销售(营业)收入、成本、费用的变化和异常情况及其原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