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西藏农牧民收入持续增长,必然要与“自给自足,小而全”的传统农牧业经济方式决裂,突破制约其收入增长的各种困境和瓶颈,走需求诱导式变迁的路子。
路径一:劳动增量法。就是在重点区域和生产领域,结合其资源优势和地域特点,增加物质资本和人力投入,以增加和创造财富,实现农牧民持续增收。千百年来,藏族人民以其勤劳、智慧和顽强拼搏的精神开拓了雪域高原,创造了独具特色、博大精深的淳朴民风和勤劳致富的优秀民族传统。目前,以农耕放牧为主的农牧业经济生产仍是西藏农牧民发家致富的主要路径,可在一些劳动力充足、资源优势较为突出的地区和领域通过集中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或财政扶持项目,如加强农畜产品种养殖基地建设和特色农产品加工等,不断扩大其生产规模并增加要素投入,更大范围地聚集土地、劳动力、资金、技术、信息等各种要素和资源,以实现规模生产和获取规模经济效益,求得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社会财富的全面增加,这是实现农牧民持续增收的根本。
路径二:技术进步法。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现代高科技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助推作用已被广泛认识和普遍重视。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继续强调加大对农业的高科技投入。技术进步法就是通过投入和应用先进技术及设备设施,不断开发新产品,发展新产业来促进农牧业经济全面发展。西藏农牧民要想在目前资源受约束的条件下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与经济价值,必须通过科技投入与创新,才能发挥其生产潜力和创造价值的活力,并实现财富与日俱增和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它不仅要求农牧民学习先进的科技文化知识,而且还应在实践中能够进行自主创新与开拓进取,这是实现农牧民持续增收的关键。
路径三:要素扩张法。要素是创造财富的“工具”,要素扩张不仅要求要素投入量增加,而且还应体现在各要素投入量之间的配置合理与结构科学,这样才能发挥要素资源的最佳配置与最大效用。当前,西藏农牧区社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要素投入量不足和各要素投入比例不合理、不科学等。对此,一方面应继续加大对农牧业生产各要素的投入量,另一方面还应注重各要素投入量之间的比例合理与结构科学,并逐步由原来的单一现金补助向技术、人才、信息、管理、服务等转化,不断帮助其改进和完善交通、水利、通讯、教育、科技、卫生、文化、金融等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条件,促使其由“输血型”财政向“造血型”经济转化,不断增强其发展的后劲与动力,这是实现农牧民持续增收的保障。
路径四:专业合作法。西藏农牧区市场体系建设目前尚不完善,要实现农牧区经济与外界市场之间的有机联系与完全对接,专业合作法是一种有效的途径。它是通过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让农牧民群众积极参与市场竞争与合作,并能够将产前的农资产品采购和产后的销售与加工,通过“委托-代理”制形式交由合作社代理,合作社受“社员”委托并统一进行“购、产、销”活动。这种方式有助于把分散的家庭经营与规模化、专业化生产有机地结合起来,既节约交易费用和降低经营风险,又能实现专业化分工和规模化生产。因其合作经济组织完成的是“订单式农业”生产,因此能够有效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并降低生产经营风险和消除因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生产盲目性与资源浪费性等现象,这是实现农牧民持续增收的平台。(www.daowen.com)
路径五:特色取胜法。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在于走“特色化、效益化、可持续化”经营发展之路。所以,西藏应立足其资源特色和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寻求走特色取胜之路,要将培育战略支撑产业和壮大特色优势品牌作为有效推进西藏农牧业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来实施,按照“生产规模大、辐射带动强、科技含量高、品种质量优、发展前景广、产业效益佳”的目标与要求,大力推出“名、优、特、新”产品系列,不断提升农畜产品的高附加值率和产业链价值,注重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和综合效益的全面提升,紧紧围绕生态农业、现代农业和高原绿色农业发展的战略目标与方向,不断挖掘和发挥农业增收潜力,积极探究和创新农业经营模式,坚持走特色化、效益化、可持续发展之路,这是实现农牧民持续增收的动力。
路径六:农外就业法。农外就业法就是鼓励和支持农牧民到农业以外的产业和领域去就业和发展,到城镇和较发达的地区去创业和提升。目前,西藏农牧业人口占全区人口比重仍较大(2010年农牧业人口占全区人口比重为76%),这是农牧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低的一个侧面反映。西藏社会经济要实现全面快速发展,就得设法降低和减少农牧民。所以,农牧民实现其增收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改变自身身份,到农业以外的产业和领域去谋求提升与发展。随着全区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和优化升级,农业劳动生产率将持续提升,单位土地所需劳动力就会越来越少,需要有更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向第二、三产业转移,这样一方面可以帮助农牧民积累资金并提升其生产技能和素质,为进一步“返乡”发展农业经济奠定良好的基础;另一方面可以加速西藏的城镇化、工业化和信息化建设步伐。当前,中小城镇和乡镇企业仍是西藏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主要阵地,应推动农牧区剩余劳动力不断向这些领域转移,这是实现农牧民持续增收的桥梁。
路径七:完善机制法。要实现农牧民收入持续增长,就得不断完善各种政策保障与机制体制,继续深化农村各项体制改革,全面推进和落实强区富民政策。一要加大和创新农业投入机制,以机制创新带动农牧民持续增收;二要健全和完善农村金融服务机制,以机制保障促进农牧民持续增收;三要推进和形成农村教育培训机制,以素质提升促进农牧民持续增收;四要建立和完善城乡联动发展机制,以“城乡一体化”发展带动农牧民持续增收;五要促进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流转制度,以权益保障促进农牧民持续增收;六要健全和完善农村综合服务与创新机制,以和谐新农村构建推进农牧民持续增收;七要建立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住房等综合保障机制,确保农牧民收入不降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