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西藏农牧民收入增长现状与困境分析

西藏农牧民收入增长现状与困境分析

时间:2023-05-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近二十年来,西藏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实现了持续增长,但与全区人均GDP增长速度相比,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增长趋势明显落后于人均GDP增长,呈现不协调增长态势。西藏农牧民收入增长不平衡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二是与西藏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相比有较大差距。图32010年西藏农牧民收入来源构成图5.农牧民收入增长不稳定。由于受基础条件、环境资源、生产方式和社会发展水平等因素限制,目前西藏农牧民收入增长还不稳定。

西藏农牧民收入增长现状与困境分析

(一)增长现状

1.农牧民收入增长不协调。近二十年来,西藏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实现了持续增长,但与全区人均GDP增长速度相比,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增长趋势明显落后于人均GDP增长,呈现不协调增长态势。如1990—2010年期间,西藏农牧民人均纯收入每5年期间平均增速分别为8.57%、8.68%、9.32%和14.78%,而人均GDP平均增速则为13.07%、14.16%、14.6%和13.9%,即农牧民收入增长速度远不及人均GDP。这些数据表明在西藏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农牧民并未从现代文明中获得相应同步的收益与发展,且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与人均GDP之间差距有不断扩大之势(详见表1和图1)。

表1 西藏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及人均GDP增速对比表

数据来源:《西藏统计年鉴(2011)》。

图1 西藏农民人均纯收入与人均GDP增长变化图

2.农牧民收入增长不平衡。西藏农牧民收入增长不平衡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与全国及西部平均水平相比具有较大差距。2010年西藏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为4 138.7元,与全国平均水平5 919元相差1 780.3元,差幅为30.08%。与西部12个省(市、区)平均水平4 392.4元相差253.7元,差幅为5.78%。可以看出,西藏农牧民收入至今仍是落后于全国及西部平均水平。二是与西藏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相比有较大差距。2010年西藏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4 980元,增长较快,而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虽有一定程度增长,却只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1/4,其增幅相对缓慢。

3.农牧民消费地域化特色明显。西藏农牧民消费习惯具有很强的地域特色,主要表现为用于民俗宗教性支出多,而用于改善自身生产和生活条件少;用于满足和维持基本现状需求多,而用于扩大再生产和进行教育投资以及科技文化领域消费少,且城乡之间消费表现不平衡。2010年西藏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为2 635元,而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为10 523元,二者相差7 888元(详见表2和图2),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几乎是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的4倍。另据2011年中国统计年鉴数据显示,西藏农牧民人均消费水平在全国各省(市、区)中的排名是位居后三位。有关研究表明:在高海拔地区,为满足机体营养和代谢水平所需要的日常食物和热量消耗要比低海拔地区高出35%以上。由此可见,西藏农牧民的实际生活水平远低于全国其他省(市、区),实现西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依然任重而道远。

表2 西藏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与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对比表

数据来源:《西藏统计年鉴(2011)》。

图2 西藏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与城镇居民消费支出对比图

4.农牧民收入呈多元化发展。长期以来“种、养、殖、牧”收入一直是西藏农牧民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全区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和一系列惠农富民政策的实施,极大地带动和促进了西藏农牧区社会经济发展,也拓宽和丰富了农牧民群众的就业渠道与增收空间。以往单靠“小农业”为主要收入来源的格局已被彻底打破,一种“全方位、宽领域、多元化”的收入机制和分配体系正在形成,如劳务工资收入、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等已经成为西藏农牧民家庭收入来源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至2010年,这部分收入来源的比重已经占到全区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的44.21%(详见表3和图3)。(www.daowen.com)

表3 2010年西藏农牧民收入构成统计表

数据来源:《西藏统计年鉴(2011)》。

图3 2010年西藏农牧民收入来源构成图

5.农牧民收入增长不稳定。由于受基础条件、环境资源、生产方式和社会发展水平等因素限制,目前西藏农牧民收入增长还不稳定。西藏地处高海拔地带,常年气候寒冷,不适宜植被和作物生长,生态资源非常脆弱,这种有限的自然资源状况直接影响了农牧民收入增长,加之一些不合理的开采活动和过度放牧等行为,最终使生态退化和资源耗竭,导致社会经济发展滞缓和农牧民增收困难等。

(二)困境分析

一是地域限制,发展落后。西藏地处“世界屋脊”,受地理环境和区域位置的限制,社会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广大农牧区交通设施极为不便。据统计,目前,全区仍然有10%的农牧区享受不到卫星电视,有76%的乡镇不通电信光缆,约70万的农牧民用不上电,100万左右的农牧民饮水存在安全隐患等。当前,全区总体物价水平几乎要高出全国平均水平50%以上,居高不下的生活成本和沉重的经济发展压力,将是严重制约农牧民收入增长的一个瓶颈。

二是城乡分割体制,制约农牧业经济发展。在西藏经济社会发展与转型过程中,同样也保留了原计划经济体制所遗留下来的二元经济结构模式,这种二元经济结构模式的存在导致了“城乡分割”局面和社会收益分配不公等现象,使得农业领域长期投入不足,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滞缓,农业扩大再生产受阻等,这是导致农牧民收入增长缓慢的一个主要原因。

三是发展观念落后,农牧民素质偏低。由于受区位条件和社会历史等因素的影响,西藏农牧民思想意识守旧和发展观念落后,且文化素质偏低。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显示,西藏每10万人口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有5 507人,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有4 364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有12 850人,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有36 589人,文盲率几乎占到41%,且接受过中、高等教育的人员大多生活在城镇。由此可见,西藏农牧民素质普遍不高,直接决定着其认识和改造社会发展的能力与水平,也制约着西藏农牧区经济社会发展方式的转变。

四是科技创新不足,农业效益不高。目前,西藏科技对农业发展的贡献力不足,仅有36%,这主要是由于农产品的科技含量不高,在市场上缺乏竞争力,多为广种薄收,只求数量而不求质量倾向所致,且农牧区环境欠优化,农业发展空间较小,没有形成自身的农业创新机制与动力等,很难产生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影响了农牧民收入的持续增长。

五是农业的弱质性,制约农牧民收入增长。农业的弱质性主要体现在大宗农产品差异性较小,其进入壁垒很低,而且生产者要面临很大的市场风险和自然灾害等。西藏农业的弱质性表现更为突出,除了受环境、资源等影响外,还表现为农牧民在面对社会经济发展和谋求自身发展等方面存在弱质性,部分农牧民不是积极主动地去迎接挑战和参与竞争,而是等待国家的政策扶持和救助救济等,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收入增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