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销,抛开它是不是违法这个层面不谈,其实是一个相当厉害的销售模式。因为传销的核心不在于产品,而在于另外一个方面——你能拉来多少人成为你的“客户”。
再好的产品,若没有客户来购买,都是没有价值的东西。所以我们做销售的,每天日常工作中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去发现客户。
对很多刚入行的人来说,寻找客户是件很痛苦的事情。我记得最初加入销售行当时,曾经面临两个多月一笔单子都没有签到的局面。那是很难熬的一段过程,不仅要承受着来自于经济方面的压力,更糟糕的是精神方面的压力也在不断累积。我甚至一度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不适合做销售行业。
这种痛苦几乎是每一个刚入行的人都会经历的过程,治疗的方法只有一个——尽快签单。而要想签单,就涉及一个重要的问题,怎么样去寻找客户。
一般来说,每个行业都有自己寻找客户的固定模式。比如说快消品就习惯于电视广告、DM单以及网络行销。除此之外,各类展会也是我们寻找更有针对性客户的一种重要渠道。不同的方法,其效果也有所不同。
媒体广告——辐射面广,受众基数大,准确性低,成本高。
DM单——辐射较窄,受众基数较小,准确性较高,成本较高。
展会——辐射较窄,受众基数小,准确性高,成本较高。
各类网络行销——相对灵活,辐射面可大可小,准确度相对更高,成本较低。
不同行业、不同产品,我们应该侧重的渠道显然是不一样的。比如,从电视上可以看到快消品的广告,但是很少会见到工程、金融投资方面的广告,因为后者的消费群体是狭窄的。
但是除了这些我们说的传统渠道以外,是否还有别的思路?
因为你的竞争者们都在使用类似的渠道,而且你的公司也会针对这样的渠道去做培训,所以我的态度是:这些传统门路,按部就班地去做就好了。当然,如果发现你的竞争者有创新,可以去模仿,但是你自己花时间去做创新,意义不大。有这些时间,倒不如尝试一些新的思路。
比如说快消品,特别适合去尝试着做团购。我有个朋友,他有亲戚是开食品厂的,主要供应二三级市场,销量一般。后来那个朋友就把亲戚厂里最受欢迎的一种产品拿到团购网上去做,结果只用了短短3天时间,就轻松赚了一万多元。
普通快消品,依靠广告,然后搭配一些宣传上的变化,往往能起到不错的效果。因为它们针对的是不特定人群,知道这个信息的人越多,销量越好。
但是有些产品或者服务并非如此,尽管它们针对的也是非特定人群,但是因为要付出的价格更高,所以非特定中的特定性又表现得更强一些。最典型的就是保险营销——它的受众应该是非特定的,每个人都应该要买保险,但事实上,真正去做保险营销一段时间后你就会发现,应该耗费精力的绝对不是普通客户,而是为数不多的高端客户,他们的购买力最强,会给你带来最大的佣金收益,但更重要的是,他们的影响力又是最广泛的,如果你的产品和服务能够获得他们的认同,很容易在一个高端圈子里产生深远影响。那么这样一来,你需要寻找的客户就从不特定人群变成了特定人群。
问题来了——如何去寻找这样的人群?
我听做保险的朋友讲过这样一个亲身经历:他有一次去洗车店洗车,在休息室休息的时候,恰好看到一辆宝马Z4在那里打蜡,车主是个30多岁的女士,也在休息室里用自己的苹果笔记本上网。凭感觉,他认为这个女士家境应该不错,希望跟她能够交换联系方式,说不定以后可以做成她甚至她整个家庭的保险。于是本来朋友是想洗个车就离开的,既然要拖延时间,就干脆也做了个打蜡。
趁着打蜡的功夫,朋友真的跟宝马车主聊了起来。虽然只是简单地聊了几句,但最后在她离开之前,还是成功地交换了名片。
再接着往下,就是一个很艰苦的保持联系的过程了。比如偶尔周末发发短信,打个电话简单问候几句。这是个漫长的过程,而且可能在短时间内得不到你想要的结果,但是如果能坚持下去,也许一切都会往好的方向发展。现在我这位朋友依然没有做成那个女士的保险,但是经过一年多的联系,他们不仅仅局限于短信电话的交流了。据说上个月终于约出来一起喝茶,这就已经是极大的突破了。(www.daowen.com)
这个例子其实证明了一个很简单的事情——只要你善于发现,哪怕是陌生人,都有可能成为你的客户。
可能很多人要问了:我应该怎么去发现我的客户?
这个问题可以用三个步骤来完成:
首先,了解你的产品定位。
你提供的产品或者服务,是针对哪类人群的。如果你卖的是女士内衣,那么女性或者已婚的年轻男性是你的消费对象,而上了年纪的男性就不用去浪费精力了。所以,了解自己的产品受众,其实就相当于在心里划了个范围,初步排除掉那些没有成交机会的人。
这里要注意的一点就是在划分范围时一定要慎重。为什么我刚才说女士内衣的受众除了女性,还有已婚的年轻男性呢?因为现代人思想开放,男士给爱人购买内衣,尤其是比较性感一些的内衣已经比较常见了。如果你在划分受众群体的时候把他们排除掉了,就在无形中损失了一批客户。
其次,判断对方有没有购买力。
一个价格1000元的东西,如果对方只有500元,就算是再需要,也买不起。所以判断客户的购买力很重要。比如前面那个案例,朋友就是从女士的车、衣着、电脑等几个方面来判断客户的消费能力。如果你细心观察,这点其实并不难。但是有一点要特别注意,在判断对方购买力的时候,一定不要把你的判断流露到脸上。否则就会给对方带来不悦,甚至会因为自己的判断失误丧失一些性格低调,但是本身消费力很强的人,反而弄巧成拙。
最后,判断对方是不是决策者。
有一次,我利用休息日跟老婆儿子一起去参加亲子活动。在活动场所,有一个销售儿童安全座椅的厂家。我本身就打算给孩子买一个安全座椅,所以过去做了解,而且了解得很详细。显然,那个销售员也看出了我的购买欲望,也知道几千元的儿童座椅对我而言价格不高,但他最终还是没能在我这里成交。
为什么?
因为他忽视了一个问题——在家庭开支上,我根本就不是消费决策者,真正做决定的是我的太太。那天销售员只顾着跟我讲解产品的细节和参数,忽略了也在一旁倾听的太太。而她本身是个比较感性的人,对这些参数完全不感兴趣,所以听了几分钟就带孩子参加活动去了。而她一离开,我就知道对面那个销售员的这次推销宣告失败。
果然,后来我跟老婆说起这件事的时候,她表示不准备在活动上购买,而是准备下来以后看看网上有没有更合适的。最后她在网上选了一家国外代购的淘宝店,原因只是那个店里面关于座椅的介绍很感性,符合她的接受范围。
这也让我想到了苹果的销售,为什么这个在我看来又不是特别漂亮、功能又很一般的产品能获得那么多年轻人,尤其是年轻女性的青睐?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它的广告并没有主打功能和参数诉求,比如它不会在广告里面告诉你我的手机芯片的运算速度是多少、内存多大、摄像头多少万像素,而是在传递一种感性的消费诉求,比如通过我,你可以和远在千里之外的男友/女友实时交流,可以随时欣赏孩子的照片……这种诉求对感性的人而言,尤其是女性,尤其致命。而她们往往又是消费的决策者,然后,结果就很简单了。
当然,不管你做了多么充分的准备,要让一个完全陌生的人接纳你,这是相当困难的事情,而且成功率低得可怜。
那么,有没有办法提高其成功率呢?
也是有的!而我们一再强调的人脉,这时候就开始派上用场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