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曾国藩:守身用世的智慧之道

曾国藩:守身用世的智慧之道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挺经》——曾国藩守身用世的谋略曾国藩是中国历史上“谜”一样的人物,而《挺经》就是破解此“谜”的突破口。处世方面,曾国藩认为,“处此乱世,愈穷愈好”。曾国藩终生怀有“以澄清天下为己任”的信念,在夹缝中谦忍为国,并在功成名就之后适时退身。《挺经》是曾国藩临终前的一部压案之作,其学生李鸿章说,《挺经》是曾国藩“精通造化,守身用世的秘诀”,内容散见

《挺经》——曾国藩守身用世的谋略

曾国藩是中国历史上“谜”一样的人物,而《挺经》就是破解此“谜”的突破口。它区别于以往的儒家经典,更多地融入现代竞争意识,强调以人才为本、注重培养良好的品性,可谓现代企业管理的“经世致用”之作。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作为封建大官僚和“一宗宋儒”的经学大师,曾国藩是一位识时务者,但又背负着几千年的历史积淀,他第一个甘冒“以夷变夏”之罪名,主张师法西洋之奇技,却又留恋中国的传统文化。因此,曾国藩可说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异数,是一个颇有争议的“谜”一样的人物,《挺经》则是破解此谜的最好突破口。

李鸿章张之洞袁世凯蒋介石,无不对曾国藩顶礼膜拜,尊为“圣哲”。从梁启超黄兴到陈独秀、毛泽东,无不对曾国藩推崇师法,视为“楷模”。

曾国藩(公元1811~1872年),晚清重臣,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年轻时入京赴考,中进士,留京师后十年七迁,连升十级,37岁任礼部侍郎,官至二品。后因母亲去世回湖南老家居丧,恰逢太平天国横扫湘湖大地,而满清八旗兵及绿营兵因生活腐化、纪律废弛,不堪使用,于是曾国藩在家乡训练湘军,历尽艰辛荡平太平天国,被封为一等勇毅侯,成为清代以文人而封武侯的第一人,后历任两江总督、直隶总督,官居一品,死后被谥“文正”。

曾国藩处于清王朝由康乾盛世转而为没落衰败、内忧外患接踵而来的动荡年代。由于曾国藩等人的力挽狂澜,风雨飘摇的清王朝曾一度出现“同治中兴”的局面,曾国藩正是这一过渡时期的重要人物,在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各个方面产生了重要影响。这种影响不仅作用于当时,而且一直延续至今日。

他的思想丰富而系统,具体包括以下五方面:

首先,治学论道方面,曾国藩说:“盖真能读书者,良亦贵乎强有力也”,要有“旧雨三年精化碧,孤灯五夜眼常青”的精神。写字或阳刚之美,“着力而取险劲之势”;或阴柔之美,“着力而得自然之味”。文章写作需在气势上下功夫,“气能挟理以行,而后虽言理而不灰”。要注意详略得当,详人所略,略人所详,而“知位置者先后,翦裁之繁简”,又“为文家第一要也”。为文贵在自辟蹊径,“文章之道,以气象光明俊伟为最难而可贵”,“清韵不匮,声调铿锵,乃文章第一妙境”。

第二,持家教子方面,曾国藩认为应注意以下十事:一、勤理家事,严明家规;二、尽孝悌,除骄逸;三、“以习劳苦为第一要义”;四、居家之道,不可有余财;五、联姻“不必定富室名门”;六、家事忌奢华,尚俭;七、治家八字:考、宝、早、扫、书、疏、鱼、猪;八、亲戚交往宜重情轻物;九、不可厌倦家常琐事;十、择良师以求教。在曾国藩勤勉学风的熏陶下,曾氏子孙无不勤勉好学,各有所成。儿辈曾纪泽诗文书画俱佳,又自修英文,成为清末著名外交家;曾纪鸿研究古算学也取得了相当的成就;孙辈出了曾广钧这样的诗人;曾孙辈又出了曾昭抡、曾约农这样的学者和教育家。

第三,疆场竞斗方面,曾国藩以编练湘军起家,书生治国,镇压了太平天国运动,其军事思想内涵极为丰富。他认为,兵不在多而在于精,“兵少而国强”,“兵愈多,则力愈弱;饷愈多,则国愈贫”;主张军政分理,各负其责;购买洋枪、洋炮、洋船,推进中国军队武器的近代化;治军以严明军纪为先,同时着意培养“合气”,将士同心,他认为“将军有死之心,士卒无生之气”;对选择将帅提出四点要求:“一曰知人善任,二曰善觇敌情,三曰临阵胆实识,四曰营务整齐”;战略战术方面,提出“用兵动如脱兔,静如处女”、主客奇正之术、“扎硬寨,打死仗”、水师不可顺风进击、善择营地、“先自治,后制敌”、深沟高垒、地道攻城之术、水陆配合、以静制动、“先拔根本,后翦枝叶”等。

第四,处世交友方面,曾国藩认为交友贵雅量,要“推诚守正,委曲含宏,而无私意猜疑之弊”;“凡事不可占人半点便宜。不可轻取人财”;要集思广议,兼听而不失聪;“观人之法,以有操守而无官气、多条理而少大言为主”。处世方面,曾国藩认为,“处此乱世,愈穷愈好”。身居高官,“总以钱少产薄为妙”。“居官以耐烦为第一要义”,“德以满而损,福以骄而减矣”。为人须在一“淡”字上着意,“不特富贵功名及身家之顺逆,子姓之旺否悉由天定,即学问德行之成立与否,亦大半关乎天事,一概笑而忘之”。“功不必自已出,名不必自已成”,“功成身退,愈急愈好”。

第五,修身养性方面,曾国藩总结了十二款:敬、静坐、早起、读书不二、读史、谨言、养气、保身、日知所亡、月无亡不能、作字、夜不出门。他认为古人修身有四端可效:“慎独则心泰,主敬则身强,求人则人悦,思诚则神钦”。曾国藩不信医药,不信僧巫,不信地仙,守笃诚,戒机巧,抱道守真,不慕富贵,“人生有穷达,知命而无忧。”曾国藩认为:“养生之法约有五事:一曰眠食有恒,二曰惩贫,三曰节欲,四曰每夜临睡前洗脚,五曰每日两饭后各行三千步。”养生之道“视”、“息”、“眠”、“食”四字最为要紧。

曾国藩从一介书生到一品大员,以军事显于官场。然而,他亲自指挥的战役几乎无一胜绩,屡战屡败,数度自杀未遂,但最后,他却凭自创的湘军平定了太平天国,博取了赫赫战功。在同太平天国作战期间,曾国藩又多次遭清廷猜忌,为避免“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的下场,天京攻陷后,曾国藩自削兵权,以求自保,尽显其“拙成”功夫。

曾国藩深受儒家传统道德文化浸染,同时又汲取道家法家思想,最终形成了他的修身、处世、用人和为官的智慧。他的一生,凭借一个“挺”字,在困厄中求出路,在苦斗中求挺实,终于获得最后的成功。

曾国藩对“挺”字有深刻理解,《挺经》中既有明哲保身、激流勇退的谦忍一面,又充满了积极入世、明强敢争的竞争意识。曾国藩有“坚忍”之气,常说“好汉打脱牙,和血吞”;他认为,凡事“刚柔互用,不可偏废”;他一生崇尚节俭,戒奢戒贪,耕读传家;他还主张“担当大事,全在明强二字”。曾国藩终生怀有“以澄清天下为己任”的信念,在夹缝中谦忍为国,并在功成名就之后适时退身。在中国近代史上,其处世哲学与果敢胆识极有可取之处。

《挺经》是曾国藩临终前的一部压案之作,其学生李鸿章说,《挺经》是曾国藩“精通造化,守身用世的秘诀”,内容散见于曾国藩的杂著、家书、日记及弟子、幕僚的著作中。全书分内圣、坚忍、刚柔、廉矩、诡道、久战、忠疑、藏锋、盈虚、励志、家范、明强、英才、勤敬、廪实、峻法、外王、荷道等十八个方面,全面而系统地反映了曾国藩守身用世的大谋略。

曾国藩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其从政为官的方略,如,他善于借助时代变局营造自我发展的舞台,能够集中众人智慧成就大事,对待上司、同僚与下属的用世之道,保持居官不败,晚场善收等典型事例及精辟哲理名言,为今天的领导者“可戒可法”。

《挺经》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挺经》区别于以往的儒家经典,其中不乏明哲保身、激流勇退的内容,而且融入了更多的现代竞争意识。其中,强调以人才为本、注重培养良好的品性等观念,对现代企业管理有重要启示。

第一,成大事者以人才为本

曾国藩的人才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颗明珠,对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重视人才是曾国藩人才思想的第一方面。他认为:“成大事者,以多得助手为第一要义”,国家强盛,以多得人才为强盛,如果不得人才,国家就不可能富强,如果不得将才,军队就不可能强大。人才是国家兴衰的关键,也是企业兴衰的关键,得人才者兴盛,失人才者衰亡。

在评价人才方面,曾国藩坚持才德观,“余谓德与才,不可偏重,……德若水之源,才即其波澜;德若木之根,才即其枝叶。德而无才以辅之,则近于愚人,才而无德以主之,则近于小人。”当才与德不可兼得时,他认为:“与其无德而近于小人,毋宁无才而近于愚人”。

优良的品德观,表现为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坚忍不拔的毅力、百折不挠的意志等。曾国藩认为当才德不能兼得时,宁可取愚者,而不取小人。才就是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善于把握形势发展,能抓住工作中关键的、有意义的问题。德才兼备是现代人才的一个重要衡量标准。

在选拔人才方面,曾国藩认为应不拘一格,全力以赴,注意人才之间的相互吸引,建立健全相关法规。

“衡才不拘一格,论事不求苟细,无因寸木朽而弃连抱,无施数罟以失巨鳞”,曾国藩以木、鱼比喻举才不拘一格,不因一寸的朽蚀就扔掉一根巨木,不因贪图小鱼而放弃大鱼。“凡有一技之长者,……断不可轻视。”“人才之人礼之,则弃于草野饥寒贱隶之中,有人求之,则足以为国家干城腹心之用。”对待将士“奖其长而指其过,劝令痛改前非,不肯轻率弃绝。”人才有不同类别,不同层次,不同年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征,国家需要各类人才,要唯才是举,唯才是用,只要能为社会发展出谋献策,积极贡献力量者,都在选拔之列。

“求人之道,须如百圭之治生,如论鹰隼之击物,不得不休”,曾国藩认为,求才应该有不得到决不罢休的决心。曾国藩刚到湖南办团练时,就通过官府、朋友,招贤纳俊。“山野材智之士,感其诚,虽惑不往见,皆为曾公可与言事。而国藩逢乡里士来谒,辄温语礼下之,有所陈,务毕其说,言可用,则其斟酌施行,即不可行,亦不加诘责。有异等者虽卑幼与之抗礼,故人人争磨濯,求自效,一时中兴人才,皆出其门”。在选拔人才过程中,首先要尽力,求才要有求才之渴,这样才有利于人才的引进。

曾国藩认为对人才“得一而可得其余”。一个好的人才可能吸引一大批人才来投靠。曾国藩说:“求才又如蚨之有母,雉之有媒,以类相求,以气相引,庶几得一而得其余。”

在选拔、应用人才方面,曾国藩制定很多规定,并且通俗易懂,如《直隶清讼限期功过章程》、《初定营规》、《保守平安歌三首》等。通过制定这些通俗易懂的规定,使选拔人才有章可循。

曾国藩重视对人才的教育与培训。他把育才当成是人生的一大乐事与大事,说:“君子有三乐,而‘宏奖人才,诱人日进’为其一乐。”他的谋士郭嵩焘在为他作墓志铭时指出:“曾以美化教育人才为己任。”教读书、教做人是育人的重要方面。曾国藩不但认为读书可以增长才干、见识,还可以改变人的气质。“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惟读书则可变化气质。”曾国藩的育才思想对现代人力资源开发有重要指导意义。

在人才教育与培训方面,曾国藩指出:“今世万事纷纭,要之不外四端,曰军事,曰吏事,曰饷事,曰文事而已”。首先应该确定学什么,然后依据不同的学习内容,讲究不同的学习方法,并且强调读书贵在持之以恒。

当前,科技革命的浪潮汹涌澎湃,先进科学技术的应用促进生产的发展,生产的发展又进一步推动科技水平的提高,新的理论、技术、发明不断涌现,因此企业应及时调整员工的学习内容,使其能跟随着企业发展的步伐,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

曾国藩的成功之道与他杰出的识才用才有关。时人说他善于衡人,尤擅长相士。他坚持德为主、才为辅的原则,先看德行操守,次看学识,再看才具;对人才广收慎用,因量器使;识别后,将他们一一合理使用。在识与用之间,他还善于培养人材,“扬善于公庭,规过于私室”的教育方式现在看来仍有借鉴意义。在十多年的战争岁月里,曾氏依仗着千万人才成就了大事业,同时,他也通过这些战事培养了一批卓越人才。这批人才,对晚清政治、军事、文化、外交各个方面都发挥了重大作用。

微软是一个年轻的软件企业,公司管理者信奉,只有通过员工和管理层的共同努力,公司的业绩和销售才能够达到更高的水平,而这一切都得从微软公司招聘人才开始。

微软选拔聘用的员工从来都是用最优秀的,只要你有才华,有热情,对软件有兴趣就可以到微软工作。盖茨希望微软的员工,特别是程序设计师,都来自名牌大学的相关学科,例如数学、计算机学科等。所以,凡是有活跃的思维和高智商的人才,在微软都有他的位置。这样,微软的人才库就可以得到源源不断的补充和更新。

“尊重员工人格,并给予他们充分的自由,让他们自己证明自己,公司雇用员工不拘于某种成规条件。”这一直是微软公司的信条。微软尽一切力量为员工提供舒适的整体环境,让员工感到极大的快乐。在微软,员工的创造精神能被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从微软校园似的总部,从其内部员工平等开放的工作氛围就可见一斑。这种企业文化营造了一种“企业家庭”的氛围,更有利于激发个人潜能,发展企业潜力,实现微软的重大使命。

在微软,员工与老总之间没有太大的区别,所有员工的办公室都一样大,员工之间形成了一种自然、平等的关系。这种宽松自由的氛围给微软带来了活跃的思想、积极的工作状态。

盖茨曾说:“我只招募人才”,“寻找比我们更出色的人”。这里包含了微软文化传递的秘诀——不惜一切代价寻找更加优秀的人才,给微软注入充满自信、具有创新精神和充满激情与活力的血液,并使这种激情文化保持下去。

因此,一个成功的企业要从选用最适合的人才开始,要提供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创造一个良好的组织结构,把公司的信念和价值观融入在细微的管理行为中,让员工感受到企业的文化,让他们的才能得以充分发挥和施展,并维持高昂的士气,发扬团队精神。

第二,良好的品性是成功的前提

曾国藩作为一个政坛的大人物,区别于其他政客最显著的地方,就是非常注重完善自己的人格,不断修炼,促进仕功的建立。

曾国藩的修身对他的事业很有帮助。首先是诚,为人表里一致,一切都可以公之于世。第二是敬,敬畏,内心不存邪念,持身端庄严肃有威仪。第三是静,心、气、神、体都要处于安宁放松的状态。第四是谨,不说大话、假话、空话,实实在在,有一是一,有二是二。第五是恒,生活有规律,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修身的最高境界是“慎独”,举头三尺有神明。他每天记日记,对自己的言行进行检查、反思,这一习惯一直贯穿他的后半生,不断给自己提出更多要求:要勤俭、要谦让、要仁恕、要诚信,要知命,要惜福等。

许多人都认为人格修炼是空虚的东西,认为修身是虚无缥缈的东西,甚至还是迂腐的,但曾国藩一生的实践证明,修身是他事业成功最重要的原因。他靠人格魅力成为卓越的领袖,有极高的威望,全国各地的优秀人才都聚集到曾国藩麾下,幕僚多达三四百人,当时一流人才都出自于他手下。

品性包含多方面的内容,领导者品性好,能够以身作则,加强自我修养,成为众人的表率,这是成功的前提。《论语》中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一个有信用的人,比起一个没有信用、懒散、乱花钱、不求上进的人,自必有更多机会。”这是李嘉诚给年轻人的忠告,同时也是他的座右铭。

当年,李嘉诚靠“信义”——与客户有信,与员工有义——挽救了由于质量问题而陷入绝境的长江塑胶厂。他召集员工大会,坦言自己在经营上的失误,衷心向留在厂里的所有员工道歉,同时还保证,一旦工厂可以度过这段非常时期,随时欢迎被辞退的工人回来上班。之后,李嘉诚穿梭于众多银行、原料供应商及客户之间,逐一赔罪道歉,请求他们放宽还款期限,同时拼尽全力,为货品找寻客户,用蚀本价将次货出售,筹钱来购买塑胶材料和添置生产机器。到1955年,高筑的债台终于拆掉,业务渐入佳境,没多久还开设了分厂。

在“长江”的客户中,有个美籍犹太人马素曾订了一批塑胶产品,打算运到美国销售,后来不知何故临时取消合同。李嘉诚并没有要求赔偿,反而对马素说:“日后若有其他生意,我们还可以建立更好的关系。”马素深感这位宽厚的年轻创业者是个可做大事的人,于是不断向美国的行家推销“长江”的产品。自此,美洲订单如雪片般飞来。李嘉诚由此进一步感悟“吃亏是福”的道理。

李嘉诚经商以信义为先,有“吃亏是福”的度量,他的良好品性已为华商所信奉而称雄东方。

《挺经》中的管理智慧

原典

曰慎独则心泰,曰主敬则身强,曰求仁则人悦,曰思诚则神钦。

——《挺经·内圣》

[译文]慎于独处,则心胸安泰;端恭谨慎,则身体强健;追求仁义,则人们敬慕热爱;正心诚意,则神灵钦敬。

原典

修己治人之道,止勤于邦,俭于家,言忠信,行笃敬四语,终身用之有不能尽,不在多,亦不在深。

——《挺经·内圣》

[译文]自身修养以及治理国家的原则是:勤于政事,节俭持家,所说的话忠信可靠,行事诚恳无欺。这四句话终身受用,话不在于多少,也不在于深刻与否。

原典

古来圣哲胸怀极广,而可达于德者,约有四端:如笃恭修己而生睿智,程子之说也;至诚感神而致前知,子思之训也;安贫乐道而润身睟面,孔彦曾孟之旨也;观物闲吟而意适神恬,陶白苏陆之趣也。

——《挺经·内圣》

[译文]古往今来,圣贤的胸襟十分宽广,而达到至圣大德的,约有四种境界:笃恭修己而生出聪明睿智,这是二程的主张;心诚感动神灵而可以生而知之,这是子思的遗训;安品乐道而身体健康,面无忧色,这是孔子、颜回、曾子、孟子的至高宗旨;欣赏大自然的奥妙,吟诗作赋,而意志安适,精神愉悦,这是陶渊明、李白、苏轼、陆游的人生乐趣。

原典

君子之立志也,有民胞物与之量,有内圣外王之业,而后不忝于父母之生,不愧为天地之完人。

——《挺经·砺志》

[译文]君子立志,应当有以全人类为同胞,并以他们的需要为奉献对象的胸襟度量,应当有对内振兴民族,对外领先于世界,开创伟大业绩的雄心壮志。只有这样,才无愧于父母的生养恩情,不愧为天地之间没有缺点的人。

原典

累月奔驰酬应,犹能不失常课,当可日进无已。人生惟有常是第一美德。

——《挺经·砺志》

[译文]连月奔走应酬,还能坚持学习,定会大有前途,人生只有做事有恒是第一美德。

原典

读书以训诂为本,作诗文以声调为本,事亲以得欢心为本,养生以戒恼怒为本。立身以不妄语为本,居家以不晏起为本,作官以不要钱为本,行军以不扰民为本。

——《挺经·家范》

[译文]读书以训诂为本,作诗文以声调为本,侍奉长辈以让其欢心为本,养生以戒怒为本。立身以诚信为本,持家以早起为本,做官以廉洁为本,行军以不扰民为本。

原典

家败之道有四个方面,曰:礼仪全废者败,兄弟欺诈者败,妇女淫乱者败,子弟傲慢者败。

——《挺经·家范》(www.daowen.com)

[译文]家庭衰败的原因有四个方面:没有礼仪之家衰败,兄弟相互欺诈之家衰败,妇女淫荡秽乱之家衰败,子弟骄傲轻侮别人之家衰败。

原典

身败之道有四,曰:骄盈凌物者败,昏惰任下者败,贪刻兼至者败,反复无信者败。

——《挺经·家范》

[译文]一个人衰败的原因有四个方面:骄傲自满、轻侮别人的人衰败,昏庸懒惰、偏信下人的人衰败,贪婪苛刻的人衰败,反复无信的人衰败。

原典

予自问学浅识薄,谬膺高位,然所刻刻留心者,此时虽在宦海之中,却时作上岸之计。要令罢官家居之日,己身可以淡泊,妻子可以服劳,可以对祖父兄弟,可以对宗族乡党。如是而已。

——《挺经·家范》

[译文]我深知自己才疏学浅,误得高位,于是事事留心,现在我虽在仕途宦海之中,却时刻做着弃官上岸的打算。假如到了弃官回家的时候,我本身可以不追求任何名利,妻子可以在家劳动,可以对得起祖父兄弟,可以对得起家族乡党,仅此而已。

原典

惟谦退而不肯轻断,最足养福。

——《挺经·明强》

[译文]只有谦虚退让而不肯轻易决断,才能保住自己的福分。

原典

担当大事,全在明强二字。《中庸》学、问、思、辨、行五者,其要归于愚必明,柔必强。凡事非气不举,非刚不济,即修身养家,亦须以明强为本。

——《挺经·明强》

[译文]至于要担当大事,应该尽心在“明强”两个字上。《中庸》中的学、问、思、辨、行五方面,最主要的就是要使不明白的弄明白,使不坚强的变坚强。所有的事,没有志气不会成功,意志不坚定就做不好,即使是修身养家,也必须以明强为根本。

原典

凡国之强,必须多得贤臣工;家之强,必须多出贤子弟。

——《挺经·明强》

[译文]凡是国家的强盛,必须得到很多贤良的臣子;家庭的强盛,必须多出贤良的子弟。

原典

居官以坚忍为第一要义。

——《挺经·坚忍》

[译文]做官以坚挺、忍耐为第一重要。

原典

近来见得天地之道,刚柔互用,不可偏废,太柔则靡,太刚则折。

——《挺经·刚柔》

[译文]近来体会到天地之道,要刚柔互用,不可偏废,太柔会萎靡不振,太刚则容易折断。

原典

趋事赴公,则当强矫,争名逐利,则当谦退;开创家业,则当强矫,守成安乐,则当谦退;出与人物应接,则当强矫,入与妻孥享受,则当谦退。

——《挺经·刚柔》

[译文]办事为公,就应勉力争取,争名逐利,就应当谦退;开创家业,则应勉力为之,守成安乐,则应谦退;出外与人相接触,应当勉力为之,回家与妻子儿女享受,则要谦让。

原典

故世不患无才,患用才者不能器使而适用也。

——《挺经·英才》

[译文]因此,世界上不害怕没有人才,而害怕不知道使用人才,知人善任。

原典

无兵不足深虑,无饷不足痛哭,独举目斯世,求一攘利不先、赴义恐后、忠愤耿耿者,不可亟得;或仅得之,而又屈居卑下,往往抑郁不伸,以挫、以去、以死。而贪饕出缩者,果骧首而上腾,而富贵、而名誉、而老健不死,此其可为浩叹者也。默观天下大局,万难挽回,侍与公之力所能勉者,引用一班正人,培养几个好官,以为种子。

——《挺经·英才》

[译文]没有士兵,不值得焦虑;军费匮乏,不值得痛哭;而真正焦虑的,是不能立即找到见利不争、义字当先、忠诚做事的人才。这种人才或许可以得到,但因为他地位卑下,往往因此而气闷不舒、受尽委屈挫折、罢免离开直至死去。而那些暴虐贪婪又善于钻营的人,却因为占据好的位置而长享富贵,拥有受人尊敬的名誉,因此健康长寿而不死。这是我最为慨叹无奈的事情。静观天下大势,这种情况难以挽回,我们所能共同努力的,就是要尽力重用一些正人君子,培养几个好官,作为变革的种子力量。

原典

天下无现成之人才,亦无生知之卓识,大抵皆由勉强磨炼而出耳。《淮南子》曰:功可强成,名可强立。董子曰:强勉学问,则闻见博;强勉行道,则德日进。《中庸》所谓人一己百,人十己千,即强勉功夫也。今世人皆思见用于世,而乏才用之具。诚能考信于载籍,问途于已经,苦思以求其通,躬行以试其效,勉之又勉,则识可渐通,才亦渐立。才识足以济世,何患世莫己知哉?

——《挺经·英才》

[译文]天下没有现成的人才,也没有生来就具有远见卓识的人,人才大多是在艰难困苦中磨炼出来的。《淮南子》说:“功劳能够在强迫威逼下创造出,功名可以在强迫威逼下立起来。”董仲舒说:“努力做学问,所知道的知识就会广博;努力寻求真理,道德修养就会日日进步。”《中庸》里所说的“别人知道一件事,你要知道一百个,别人知道十件事,你要知道一千个”的话,就是要人多做困苦付出的功夫。现在的人都企盼为世所用,缺乏拯救社会的才略准备。如果真正能从古代典籍加以对证,再向那些已经为社会做出贡献的人学习,苦苦思索为世所用的办法,并亲身去实践,努力再努力,那么就可以通达识变,才识就逐渐地培养起来。才识能够有益于社会,怎么还用担心社会上不知道你呢?

原典

崇俭约以养廉。

——《挺经·廉矩》

[译文]崇尚节俭,是用来培养廉洁之心的。

原典

不特当廉于取利,并当廉于取名。毋贪保举,毋好虚誉,事事知足,人人守约,则可挽回矣。

——《挺经·廉矩》

[译文]要正当地获得利益,正当地获得名誉。不要贪图向上保举而获得功劳,不要贪图虚浮的名誉。要事事知足,人人守纪律,正当的风气就可以挽回了。

原典

为治首务爱民,爱民必先察吏,察吏要在知人,知人必慎于听言。

——《挺经·勤敬》

[译文]从事政务,首先在于爱民,要爱民必须先察举官吏,察举官吏最重要的在于知人,而知人必要慎重地听取言论。

观人当就行事上勘察,不在虚声与言论;当以精己识为先,访人言为后。

——《挺经·勤敬》

[译文]观察一个人,应当从他的行为上去观察,不在于虚假的名声和言论,应当以提高自己的明识为先,察访别人的言论在后。

原典

勤俭自持,习劳习苦,可以处乐,可以处约,此君子也。

——《挺经·廪实》

[译文]勤俭自立,善劳作,能吃苦,既可以置身于快乐的环境,也可以置身于节俭的环境。这就是知书达理的君子。

原典

立法不难,行法为难。凡立一法,总须实实行之,且常常行之。

——《挺经·峻法》

[译文]立法并非难事,难在依法办事。每制定一项法令,都要实实在在地执行它,并持之以恒。

原典

古之英雄,意量恢拓,规模宏远,而其训诫子弟,恒有恭谨厚藏,身体则如鼎之镇。

——《挺经·藏锋》

[译文]古代的英雄,气量和胸怀都很广大,事业规模宏远,但是,他们教训与告诫子孙,总是显得虚心、谨慎、藏锋的样子,身体如同铜鼎一样稳固。

日中则昃,月盈则亏,天有孤虚,地阙东南,未有常全而不缺者。

——《挺经·盈虚》

[译文]日中则昃,月盈则亏,天有孤虚,地阙东南,没有总是十全十美没有一点缺陷的事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