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不独颜氏一家之训——重温《颜氏家训》

不独颜氏一家之训——重温《颜氏家训》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颜氏家训》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内容丰富、体系宏大的家训,也是一部学术史著作,为颜之推所作。其所著《颜氏家训》共20篇,阐述立身治家的方法,被推为我国家训专著的鼻祖。仅从这点看,《颜氏家训》足可流传千古。这使得《颜氏家训》不同于后来家训仅仅注重人生修养、伦理道德的训诫。《颜氏家训》是同类作品中对后世影响最大的一种,被认为“不独颜氏一家之训”,可以“家置一编,奉为楷式”。

颜氏家训》——“不独颜氏一家之训”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内容丰富、体系宏大的家训——《颜氏家训》中有极为丰富的知人、识人、用人等人事管理的理论和经验,显示出“不独颜氏一家之训”的气魄。这些理论和经验存在着普遍性的道理,值得继承、借鉴和吸收。《颜氏家训》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内容丰富、体系宏大的家训,也是一部学术史著作,为颜之推所作。其内容涉及许多领域,并在儒学、文学佛学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颜之推的用人观念与管理观念对今天人力资源管理仍有很多深刻的启示。

颜之推(公元531~约591年),字介,南北朝时文学家。他初仕梁元帝,为散骑侍郎;西魏江陵,以国仇不仕魏,投奔北齐,任黄门侍郎、平原太守;北齐灭亡后,投奔北周,担任御史上士;隋朝开皇中,被太子召为学士,极受礼遇,不久病逝。门阀士族出身的颜之推深受儒家名教礼法的影响,同时对佛道思想也有所浸润。《北齐书》中说他“博览群书,无不该洽,词情典丽,甚为西府所称”,是当时少数不被玄风影响而保持传统经学的高门之一,其博学笃行的节操和辗转流离的丰富阅历为他晚年撰写《颜氏家训》创造了有利条件。

颜之推一生历梁、周、齐、隋四朝,三为亡国之人,饱受离乱之苦,常因身仕异国为耻,其诗篇多为伤感怀旧之作。《观我生赋》中说:“备茶苦而寥辛,乌焚林而铩翮,鱼夺水而暴鳞,嗟宇宙之辽旷,愧无所而容身”。这使得他在保持少欲知足、谦虚自损处世观的同时,主张经世致用。其所著《颜氏家训》共20篇,阐述立身治家的方法,被推为我国家训专著的鼻祖。王三聘在《古今事物考》中说:“古今家训,以此为祖。”

我国儒家学说的主旨之一,便是主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家庭伦理是社会伦理的基石,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起点和重要补充,因而“家训”这种题材应运而生,并很快成为一种流行的文体,“家戒”、“家书”等也风行世俗,颇受欢迎。仅从这点看,《颜氏家训》足可流传千古。而颜之推撰写此书时自谓:“昔在江南,目能视而见之,耳能听而闻之……汝曹生于戎马之间,视听之所不晓,故聊记录,以传示子孙。”他自觉地记录历史变迁,传承正统儒教,使得该书兼有巨大的文献价值和学术价值。

《颜氏家训》成书于隋文帝杨坚时期,共7卷,20篇,依次为《序致》、《教子》、《兄弟》、《后娶》、《治家》、《风操》、《慕贤》、《勉学》、《文章》、《名实》、《涉务》、《省事》、《止足》、《诫兵》、《养生》、《归心》、《书证》、《音辞》、《杂艺》、《终制》,内容广泛,涉及儒学、佛学、道家玄学史学、文学、音韵、训诂、风俗习惯以及当时各地的生活方式。全书语言通俗平易,朴实无华,既不是六朝骈体,也不完全像秦汉古文,而是接近当时口语,在南北朝文学史上别具一格。

其中卷一、卷二、卷四的“名实”、“涉务”、卷五、卷七的“终制”篇,或“述立身治家之法,辩证时俗之谬,以训世人”,或“于世故人情,深明利害,而能文之以经训”,属于严格意义上的家训。作者以儒家思想为根据,强调立己、达人,爱人、谅人,恪守父慈子孝、兄友弟恭、朋友有信的伦常秩序;同时主张经世致用,反对不学无术、荒诞疏狂的门阀世风和脱离实际的穿凿附会,强调士大夫应“明六经之指”,学以致用,成为国家所需的朝廷之臣、文史之臣、军旅之臣、使命之臣、兴造之臣等多方面的人才。

此外,作者还注意到环境对家庭教育的影响,认为教育贵早,为人父母者应注意言传身教,“夫风化者,自上而行下也”,爱子慈仁又不失威严,更不能溺爱;在魏晋南北朝服食丹药盛行的情况下,颜之推还教育孩子以日常保养为养生之道,不能依靠炼丹服药苟且偷生;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颜之推认为妇女应参加劳动,反对重男轻女和买卖婚姻。

范文澜评论说:“平而不流于凡庸,实而多异于世俗,在南方浮华北方粗野的气氛中,保持平实的作风,自成一家言”,认为颜之推是“当时南北两朝最通博、最有思想的学者”。王利器先生也对《颜氏家训》的学术地位予以很高的评价:“《颜氏家训》是一部很有用的典籍,它以训家名理为名目,其实讲的内容很宽,有些甚至现在看来是绝学,如音韵学。”这使得《颜氏家训》不同于后来家训仅仅注重人生修养、伦理道德的训诫。

重视家庭教育,是我国自古以来的优良传统。《颜氏家训》是同类作品中对后世影响最大的一种,被认为“不独颜氏一家之训”,可以“家置一编,奉为楷式”。书中所提到的治家教子之方和为人处世之道,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至今仍能给我们以有益的启发,值得继承和发扬。

颜之推提出量才授职的观点,认为:“国之用材,大较不过六事:一则朝廷之臣,取其鉴达治体,经纶博雅;二则文史之臣,取其著述宪章,不忘前古;三则军旅之臣,取其决胜有谋,强干习事;四则藩屏之臣,取其明练风俗,清白爱民;五则使命之臣,取其识变从宜,不辱君命;六则兴造之臣,取其程功节费,开略有术。此则皆勤学守行者所能辨也。人性有长短,岂责具美于六途哉?但当皆晓指趣,能守一职,便无愧耳”。治理国家需要这六个方面的人才,但绝不可能人人都具备所有方面的才干,只要具备一方面、能守一职就可以了。

量才授职,是根据人某一方面的特长,去从事某一方面的工作,这是正确用人的方法。古人把人才分为才、识、学三大类,由于人各有其才,因而在使用人才时,或用其“才”,或用其“识”,或用其“学”。这一观点对后世有深远影响。宋孝宗说:“用人不当求备”;南朝时的宋孝宗亦主张用人“宜录其所长,弃其所短”;唐太宗说:“人不可以求备,必舍其所短,取其所长”。

作为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内容丰富而系统、体制宏大而完备、兼具学术价值的家训,《颜氏家训》所提出的为人处世、为文从艺等思想至今仍为明鉴。它重视家庭教育和主张量才授职的观点对现代企业管理有很多启发之处:首先,家庭教育对于人生修养、伦理道德有重要影响;而企业对员工的培训,尤其是建立优秀的企业文化,对企业的发展尤其重要。其次,量才授职的用人理念对于丰富和加强今天的人力资源管理有重要意义。

《颜氏家训》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

儒家以人为本的管理哲学重视对人的教育、培养、选拔和任用,这不仅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盛、强大的根本所在,也是一个企业兴旺发达的根本所在,是现代管理最重要的问题之一。《颜氏家训》中有极为丰富的知人、识人、用人以及人事管理的理论和经验,这些理论和经验存在着普遍性,值得继承、借鉴和吸收。

第一,量才授职

《颜氏家训》中提出的量才授职谋略对于企业管理者有很多启发。善用人者,不因其短而不用,而是用人所长,来获得最大利益。

索尼公司在选择人才、任用人才方面可谓动足了脑筋,根据岗位的不同需要,面试带有很强的“人性化”特点。

例如,有时候,面试会简单得令应聘者不知所措。苦苦等候了一个多小时,结果面试却不足十分钟,而且与自己同时参加面谈的居然多达五六人,几乎没多少机会“表现自己”。这种“排排坐”的滋味很不自然,尤其是当并排坐的某位应聘人出口成章、侃侃而谈时,好胜之心不自觉地便激发出来,每次轮到自己发言的机会自然不能轻易放过,竭尽所能地表现自己的优势。

有时候,面试却复杂得难免令人心生狐疑。半个月里可能被约见三四次,面试人经常更换,有时是业务部门的领导,有时是人事部的人,有时是不相干的部门领导。面试时间短的有半个小时,长的达三四个小时。到了吃饭时间,面试人员像老朋友似的请应聘者到餐厅共进午餐,说说笑笑地聊些家长里短或者时事爱好,使人渐渐失去被面试的紧张感,言谈也不必时时谨慎、生怕说错话。

前一种“排排坐”的方式往往被用于销售或市场人员,考验他们在大众面前的表现力,以及在相对较大的压力下的承受能力。后一种“过家家”一样的面试一般会用在要求较高的岗位或具有一定级别的职位,比如企划人员、项目负责人或者主管以上的管理人员。通过多角度的接触了解,以及营造轻松的沟通环境,双方都可以从中获取更多的信息,并且建立起一定的信任和相互间的感情,为判断的准确以及今后的合作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实践证明,这种沟通方式是行之有效的,最终被录用的人因此对索尼公司及合作伙伴有了一定认识,未被录用的人既结交了朋友又增加了经验,很有收获

索尼公司量才授职的人才战略,其实质是本着公司发展与个人发展两方面并重来考虑的,公司为了今后发展的需要选择合适的人才,而作为个人,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要慎重地做出选择,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企业或职位。

第二,重视家庭教育

中国历来非常重视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是孩子教育的第一课堂,也将陪伴孩子终生。古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训示中,“齐家”放在第二位,可见家庭教育在古人心目中的地位。而家庭教育中最主要的形式是家训,较完整系统的家训出现在社会动荡的魏晋南北朝时期,如诸葛亮的《诫子书》、嵇康的《家诫》、西晋杜预的《家诫》、陶渊明的《责子》、王僧虔的《诫子书》等,而其中最完整、影响最深远的当属颜之推的《颜氏家训》。

《颜氏家训》在封建家庭教育发展史上有重要影响,其中许多思想值得今天的我们学习、研究和借鉴。

首先,关于家庭教育。教育要及早进行,应该从胎教开始,越早越好;把爱子和教子结合起来,教学要严,反对溺爱偏爱;重视环境对人的影响,要慎重选择师友,“是以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人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家长重在示范;强调家庭的语言教育。

其次,关于士大夫教育。颜之推认为,当时士大夫的教育严重脱离实际,培养的人缺乏实际能力,主张改革培养清谈家和庸碌之辈的士大夫教育,而应培养专精一职、“应世经务”、利于国家的人才,倡导“实学”。“实学”内容除儒家五经外,兼及百家之书,还包括农、工、商、贾与书、画、数、医、琴、棋、射等各种技艺和知识。

再次,关于学习态度和方法。颜之推主张虚心、勤勉、惜时,反对“道听途说”,重视直接观察。他还推崇《学记》中的“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的说法,提倡师友间相互切磋。

据说,诸葛亮曾写过不少有关教子的诗文,《太平御览·诫子书》中有“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诸葛亮以政治家的襟怀,从国家利益的高度去教育儿子,要以修身养德为起点,立志成学,免得日后因虚度年华而悔恨。

注重家庭教育也是近代曾门之旺的一大秘密。曾国藩在《挺经·家范》中以“八字”训诫子弟,“考、宝、早、扫、书、蔬、鱼、猪”,他认识到,为商不过两代盛,为政不过一代兴,“商贾之家,勤俭者能延三四代;耕读之家,谨朴者能延五六代;孝友之家,则可以绵延十代八代”。因此,狂傲之心,不可不除;勤俭治家,不染官习。

在家书中,曾国藩教育子女不许有特权思想,不许奢侈,因为沉湎于权贵之中的子女,往往骄纵,且甘居下游。因此,曾国藩身体力行,身教重于言教,从自己学习的亲身体会出发,以商量的口吻、研究的态度,中肯地指出子女生活中的进步与不足。曾国藩集严父、慈父于一身,时时注意教子的方式方法,“爱之以其道”。

颜之推丰富而系统的家庭教育思想对于当今的企业管理者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管理者不仅要提高自身的修养素质,而且要重视培训员工,用企业文化、个人魅力统率员工。优秀的领导人不是依靠权力压人赢得成功的,而优秀的企业不是完全依靠制度的建设出色运作的;用个人魅力统率下属,用企业文化统率公司,这才是获得胜利的法宝。

颜之推重视家庭教育,犹如公司重视企业文化建设。现代企业的管理者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全球化进程的日益加快,跨国公司的不断进入,这都需要管理者以更广更深的角度审视自身的发展环境。对于成熟的企业来说,企业发展的外部因素并不能阻碍其健康发展,而发展的最重要的内部因素——企业文化的建设,则成为决定其成败的关键。可以说,21世纪的企业竞争,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文化的较量。因此,中外很多顶级企业都有自己独创的文化理念,建设适合自身发展的企业文化,创建能凝聚全体员工精神的价值体系,靠企业文化打造一支无坚不摧的精英团队。

“无冕之王”沃尔玛之所以连续三年排名《财富》杂志全球500强企业榜首,主要归功于它独创的文化理念,创始人山姆·沃尔顿所倡导并奉为圭臬的“为顾客省每一分钱”、“顾客才是真正的老板”、“把员工当作合伙人”等文化理念已成为商界典范。

通用电气公司秉承“无边界、快速、远大”的伟大理想与战略,依靠完美的“二八法则”和“6西格玛”方法独步商界,成为全球企业界的梦工厂。

“经营之神”松下电器,以其“以人为本”的文化理念和灵活多变的管理体制对世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松下公司成为日本的骄傲,更被誉为世界企业管理的典范。

这些顶级公司的经营者为世界创造的不仅仅是改变物质生活的财富,更为人类总结出各种优秀的商业思想。文化是企业情感的体现,是无形的资产。如果说公司的组织制度是一个组织的骨架,那么文化则是它的灵魂。因此,企业管理者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才能使企业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颜氏家训》中的管理智慧

原典

上智不教而成,下愚虽教无益,中庸之人,不教不知也。古者,圣王有胎教之法:怀子三月,出居别宫,目不邪视,耳不妄听,音声滋味,以礼节之。书之玉版,藏诸金匮。生子咳提,师保固明孝仁礼义,导习之矣。凡庶纵不能尔,当及婴稚,识人颜色,知人喜怒,便加教诲,使为则为,使止则止。比及数岁,可省笞罚。父母威严而有慈,则子女畏慎而生孝矣。吾见世间,无教而有爱,每不能然;饮食运为,恣其所欲;宜诫翻奖,应诃反笑,至有识知,谓法当尔。骄慢已习,方复制之,捶挞至死而无威,忿怒日隆而增怨,逮于成长,终为败德。孔子云“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是也。俗谚曰:“教妇初来,教儿婴孩。”诚哉斯语!

——《颜氏家训·教子第二》(www.daowen.com)

[译文]有上等智力的人不需要教育就能成人成才,智力低下的人无论怎么教育也不会成器,而绝大多数智力中等的人,不教育就不会明白事理。在古代,圣贤的君王有胎教之法:怀孕刚三个月,孕妇就出去住在另一宫中,眼睛不看不正当的事物,耳朵不听虚妄的声音,所听的音乐、所吃的东西,也有一定的礼法节制。将孕妇的一言一行,写在玉版上,藏在金柜中。出生后一颦一笑,都由指定的师傅保姆引导教习他如何施行仁孝礼义。一般的人家即使不能如此,也应该从婴儿开始教育。当小孩能辨识人的脸色,懂得人的高兴、恼怒的表情后,就要加以教诲,让他去做就去做,让他停止就停止。等长到几岁,可让他知道做什么会受处罚。父母平时有威严而又慈爱,那么子女就敬畏谨慎而生孝顺之心。我看现在,不少父母没有教育只有宠爱,常常不以为然;吃喝游玩,千依百顺;应该惩诫时反而奖赏,应该发怒制止时反而笑着允许;等到孩子懂事时,认为本来就应该是这样的。等到孩子骄横傲慢已经成为习惯,才去制止他,即使你打死他也树不起父母的威严,天天怒骂他也只能增加他的怨恨。等到他长大成人,最终成为无德的败家子。孔子说的“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就是这个意思。俗语说:“教媳妇要在刚进门时,教孩子要在婴儿时。”这话确实不错!

原典

夫风化者,自上而行于下者也,自先而施于后者也。是以父不慈则子不孝,兄不友则弟不恭,夫不义则妇不顺矣。父慈而子逆,兄友而弟傲,夫义而妇陵,则天之凶民,乃刑戮之所摄,非训导之所移也。

——《颜氏家训·治家第五》

[译文]教育感化这件事,是从上向下推行的,是从先向后施行影响的。所以父不慈爱就子不孝顺,兄不友爱就弟不恭敬,夫不仁义就妇不温顺。至于父虽慈爱而子要叛逆,兄虽友爱而弟要傲慢,夫虽仁义而妇要欺侮,那就是天生的凶恶之人,要用刑罚杀戮来使他畏惧,而不是用训诲诱导能改变的了。

原典

治家之宽猛,亦犹国焉。

——《颜氏家训·治家第五》

[译文]治家的宽仁和严格,好比治国一样。

原典

是以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

——《颜氏家训·慕贤第七》

[译文]因此和善人在一起,如同进入养育芝兰的花房,时间一久自然就芬芳;若是和恶人在一起,如同进入卖鲍鱼的店铺,时间一久自然就腥臭。

原典

有志尚者,遂能磨砺,以就素业;无履立者,自兹堕慢,便为凡人。

——《颜氏家训·勉学第八》

[译文]有志向的,就能因此磨练,成就一番事业;没有成就功业志向的,从此怠惰,成为庸人。

原典

夫所以读书学问,本欲开心明目,利于行耳。

——《颜氏家训·勉学第八》

[译文]所以要读书做学问,本意在于使心胸开阔,使眼睛明亮,以有利于人的行为。

原典

国之用材,大较不过六事:一则朝廷之臣,取其鉴达治体,经纶博雅;二则文史之臣,取其著述宪章,不忘前古;三则军旅之臣,取其断决有谋,强干习事;四则藩屏之臣,取其明练风俗,清白爱民;五则使命之臣,取其识变从宜,不辱君命;六则兴造之臣,取其程功节费,开略有术,此则皆勤学守行者所能辨也。人性有长短,岂责具美于六途哉?但当皆晓指趣,能守一职,便无愧耳。

——《颜氏家训·涉务第十一》

[译文]国家使用人材,大体不外乎六个方面:一是朝廷的臣子,用他能通晓治理国家的体制纲要,经纶博雅;二是文史的臣子,用他能撰写典章,不忘古人先祖;三是军旅的臣子,用他能决斯有谋,强干习事;四是藩屏的臣子,用他能熟悉风俗,廉洁爱民;五是使命的臣子,用他能随机应变,不辱君命;六是兴造的臣子,用他能考核工程节省费用,多出主意。这都是勤奋学习、认真工作的人所能办到的。只是人的秉性各有短长,怎么可以强求这六个方面都做好呢?只要对这些都通晓大意,而做好其中的一个方面,也就没什么惭愧了。

原典

古人欲知稼穑之艰难,斯盖贵谷务本之道也。夫食为民天,民非食不生矣,三日不粒,父子不能相存。耕种之,茠鉏之,刈获之,载积之,打拂之,簸扬之,凡几涉手,而入仓廪,安可轻农事而贵末业哉?江南朝士,因晋中兴,南渡江,卒为羁旅,至今八九世,未有力田,悉资俸禄而食耳。假令有者,皆信僮仆为之,未尝目观起一墢土,耘一株苗;不知几月当下,几月当收,安识世间余务乎?故治官则不了,营家则不办,皆优闲之过也。

——《颜氏家训·涉务第十一》

[译文]古人之所以要深刻体验务农的艰辛,是为了使人珍惜粮食,重视农业劳动。民以食为天,没有粮食,人们就无法生存,三天不吃饭的话,父子之间就没有力气互相问候。粮食要经过耕种、锄草、收割、储存、春打、扬场等好几道工序,才能放存粮仓,怎么可以轻视农业而重视商业呢?江南朝廷里的官员,随着晋朝的复兴,南渡过江,流落他乡,到现在也经历了八九代了。这些官员从来没有人从事农业生产,而是完全依靠俸禄供养。即使他们有田产,也是随意交给年轻的仆役耕种,从没见过别人挖一块泥土、插一次秧,不知何时播种、何时收获,又怎能懂得其他事务呢?因此,他们做官不识世事,治家不办产业,这都是养尊处优带来的危害!

原典

《礼》云:“欲不可纵,志不可满。”宇宙可臻其极,情性不知其穷,唯在少欲知足,为立涯限尔。

——《颜氏家训·止足第十三》

[译文]《礼记》上说:“欲不可以放纵,志不可以满盈。”宇宙还可到达边缘,情性则没有尽头。只有少欲知止,立个限度。

夫养生者先须虑祸,全身保性,有此生然后养之,勿徒养其无生也。

——《颜氏家训·养生第十五》

[译文]养生的人首先应该考虑避免祸患,保住身家性命。有了生命,然后才谈得上保养;不要白费心思地去保养不存在的所谓长生不老的生命。

原典

夫生不可不惜,不可苟惜。涉险畏之途,干祸难之事,贪欲以伤生,谗慝而致死,此君子之所惜哉。行诚孝而见贼,履仁义而得罪,丧身以全家,泯躯而济国,君子不咎也。

——《颜氏家训·养生第十五》

[译文]生命不能不珍惜,也不能苟且偷生。走上邪恶危险的道路,卷入祸难的事情,追求欲望的满足而丧身,进谗言、藏恶念而致死,君子应该珍惜生命,不应该做这些事。做忠孝的事而被害,做仁义的事而获罪,丧一身而保全家,丧一身而利国家,这些都是君子所不责备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