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尚书:中国传统道德倡导以德为先

尚书:中国传统道德倡导以德为先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尚书》——以德为先的中国式道德取向作为中国最早的一部史书,《尚书》在历史上首次提出以德为先的德治思想,成为中国式管理的道德取向。因此,《尚书》被尊称为《书经》,被儒家列为经典之一。贯穿整部《尚书》的核心理念就是一个“德”字,这是基于先古政治家对于在历史中“德教必能胜于暴力”这一原则的坚定信念。有德则得国,无德必丧邦。

尚书》——以德为先的中国式道德取向

作为中国最早的一部史书,《尚书》在历史上首次提出以德为先的德治思想,成为中国式管理的道德取向。

《尚书》又称《书经》,是夏、商、周三代历史档案文献汇编,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史书,也是世界著名的历史典籍之一。

关于《尚书》的作者,历来有多种说法,但司马迁班固都肯定它是孔子编纂的。孔子是中国古代文化承上启下的集大成者,生活在礼、乐废《诗》《书》缺的春秋末期,周游列国之后回到鲁国,把晚年的精力都花在编订《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上面。孔子收徒讲学时,选用这些典籍作为教材,认为使人“温柔敦厚,《诗》教也;疏通知远,《书》教也;广博易良,《乐》教也;洁静精微,《易》教也;恭俭庄敬,《礼》教也;属辞比事,《春秋》教也。”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中说,孔子“追迹三代之礼,序《书·传》,上纪唐虞之际,下至秦缪,编次其事。”因此,《尚书》被尊称为《书经》,被儒家列为经典之一。

古代的“尚”与“上”是同义通用字,因此,“尚书”亦可称为“上书”。关于《尚书》,一般有三种解释:第一种认为“尚书”就是上古之书,“上”为上古的意思;第二种认为“尚书”是人们尊崇的书,“上”是尊崇的意思;第三种认为“尚书”是君王的书,“上”是君主、君王的意思。现在一般认为,该书因所记为上古之事而称为《尚书》。

“书”原本为史,上古时,史为记事之官,书为史官所记之史。《尚书》按朝代顺序记事,上起原始社会末期的唐尧,下至春秋时的秦缪公,分为《虞书》5篇、《夏书》4篇、《商书》17篇、《周书》32篇四个部分,共58篇,真实反映了这一时期的天文、地理哲学思想、教育、刑法和典章制度等,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虞书》记载我国上古唐、虞时代的历史传说,包括唐尧禅位给虞舜、虞舜的政治活动、虞舜和他的大臣禹、皋陶等人有关政治的谈话等情节。《夏书》记载夏朝初期的事情,其中有启征讨扈氏的誓师辞,其中《禹贡》篇记载大禹治水以后全国的地理面貌。《商书》记载商朝历史,其中有商汤伐桀、盘庚迁殷时告谕臣民的讲话。《周书》记载了周朝的历史,其中几篇介绍了周灭商以及周人如何巩固对殷人的统治等情况,如武王伐纣、周公摄政、周公和成王东征等,是研究西周历史的重要资料。

《尚书》各篇文体不尽相同,有“典”、“谟”、“训”、“诰”、“誓”、“命”六体,有的是讲演辞,有的是命令、宣言,有的是谈话记录。“典”即典范、经典,是人们所尊敬的书册。如《尧典》记载尧、舜的事迹和言论,古代史官认为应当受到人们的尊重,把它奉为经典,所以称之为“典”。“谟”即“谋”,如《皋陶谟》记载舜、禹、皋陶等人议论政治的谈话,互相谋议,所以称之为“谟”。“训”即教训,如《伊训》记载大臣伊尹教训商王太甲的话。“诰”的意思是告谕,口头上或书面上告谕别人都叫做“诰”。“誓”一般指出兵征伐或交战前的誓师辞。“命”是命令的意思。

《尚书》使用的语言、词汇都属于殷周时代的上古汉语,比较古老,因而较难读懂。韩愈说:“周《诰》殷《盘》,诘屈鳌牙。”在漫长的历史中,《尚书》经历了复杂曲折的过程,于是出现了真伪问题以及历来对它的内容文字考证注释的歧义。

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把《尚书》列为禁书,规定民间所藏的《尚书》均需烧毁,之后,引起了后世今文《尚书》和古文《尚书》的争论。汉武帝时,学者孔安国把古文《尚书》和当时通行的今文《尚书》互相校读了一遍,但古文《尚书》直到王莽时才被列入官学。到东汉时,古文《尚书》逐渐盛行,当时的大学者马融、郑玄等人为它作注释。但与今文《尚书》相比较,古文《尚书》还是不如今文《尚书》被人重视,以至于后来逐渐散佚。东晋元帝时,豫章内史梅蹟献出孔安国的古文《尚书》。到唐朝贞观五年(公元631年),唐太宗命令修撰群经正义,孔颖达作《尚书正义》和陆德明著《经典释文》时,都是根据梅蹟所献的这个本子。于是它便成为官府的标准本,后收入《十三经注疏》,广为流行。

历代研究、注释《尚书》的著作很多,现今最通行的是《十三经注疏》本的《尚书正义》。清代学者孙星衍的《尚书今古文注疏》是比较好的注本,吸收了清代一些学者的研究成果。近人曾运乾的《尚书正读》和牟庭的《同文尚书》等,也可供参考。

《尚书》作为我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是研究我国原始社会末期和夏商周奴隶社会历史的珍贵资料。司马迁写《史记》时,采用了《尚书》的材料,或录全文,或取部分文字。《尚书》在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

同时,《尚书》首次提出“德治”思想,提倡以民为本,敬德保民。这一思想构成了我国传统道德思想主干——儒家道德的内核,即以德为先。在现代企业中,贯彻以德为先的管理理念,能够增强企业的凝聚力,提高士气,提高生产效率,从而增强企业的应变能力,并使之获得越来越多的外部支持。

《尚书》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尚书》是儒家经典之一,是封建社会士大夫必读的教科书。从管理的角度看,后世的许多观点都可以从中找到相应的胚芽,其中最突出的一点便是《尚书》在中国历史上首次提出以德为先的德治思想。

商代的时候,人们相信天帝,相信鬼神。殷周之际,社会发生重大变化,政治制度、宗教观念、鬼神观念都发生了变化,王位的更替也发生了变化。殷末周初,周公对宗教神学进行了改造,认为社会变动不是上天主宰的,也不是鬼神主宰的,而是创造性地提出了“德”这一概念,实现了理论的重大突破。

贯穿整部《尚书》的核心理念就是一个“德”字,这是基于先古政治家对于在历史中“德教必能胜于暴力”这一原则的坚定信念。在《尚书》中,自尧舜以下,夏禹商汤、文武周召,所反复告诫当时执政者的一种政治哲学,可以概括为:天命无常予,暴力不足恃。有德则得国,无德必丧邦。“德”包含政德、德教。“以德导政”和“以德治国”的理念,体现于《尚书》所有的训、诰、誓、命中。

例如,伊尹教诫商王太甲的训辞说:“惟天无亲,克敬惟亲。民罔常怀,怀于有仁。”意思是,天道并无私爱,谁敬德就爱护谁。民众也没有永远的爱戴者,只有爱民众的才会被民众所爱!周武王在出师征伐殷商前的誓师演讲《泰誓》中说:“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百姓有过,在予一人。”意思是,上天之眼通过我的人民而观察,上天之耳通过我的人民而听知,我的人民有灾难,责任只在于我一人!

在估量面临的战争成败结局时,周武王设立了一种衡量战争道义性质的尺度:“同力而度德,同德而度义”,意思是,力量相等就比量政德,政德相当就比量道义。因此,他认为必须在政治中倡导理性主义和用贤制度,说:“弗举哲导民康,焉曰其能知天命?”如果不推举提拔贤哲来领导人民安康,怎能说君王知晓天命?

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德”就是要爱民,要重视人的生命,统治者不能一味施行毫无人道的暴力残杀。《尚书·泰誓上》中说“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之灵。”又说:“灵,神也。天地所生惟人为贵。”这是中国最早的以人为本、以人为贵的思想,是最早的人文精神

以德为先,统治者只有讲德,才能得到上天的帮助;只有以民为本,实行裕民政策,才能得到百姓的拥护。因此,只有以德为先的君王才能得到上天的保佑,才有权管理一个国家。“敬德保民”的思想在《尚书》中占有重要地位,为儒家德治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基础,进而发展为修己安人、仁爱为本、诚实守信、重义轻利等丰富而系统的领导理念和管理思想,在现代组织管理中具有重大影响。

统治者治理国家需要以德为先,管理者经营企业也需要以德为先。在组织中贯穿德性管理的思想,通过提升管理者道德修养来影响组织的效能和成员的行为,达到成员认同组织的最佳状态。

在中国古代,大多英明君主治理国家采用以德为先的谋略。唐朝李世民开创的贞观之治是中国封建社会少有的清明盛世,这与他内涵丰富而深刻的“德治”思想密不可分。

唐太宗充分认识到以儒学加强教化、引导风俗和安定人心的作用,认为只要坚持不懈地宣传三纲五常,就能收到“百姓渐知廉耻,官人奉法,盗贼日稀”的效果。

李世民以德为先管理思想的核心是“重民”。他说:“君依于国,国依于民,刻民以奉君,犹割肉以充腹,腹饱而身毙,君富而国亡”,“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认为:为国之术,必须以民为本,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作为国君,应该清净寡欲,节己顺民,轻徭薄赋,发展生产。同时,为了使自己的决策减少错误,他广开言路,求贤纳谏,做到兼听而不偏信。

以德为先也是李世民的用人准则,“为政之要,惟在得人,用非其人,必难致治。今所任用,必须以德行、学识为本。”他用人惟贤、亲疏并举的政策将当时的精英都汇聚到自己的麾下,许多政策和措施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李世民具备兼听、十思、九德、自制、仁孝等德治品质,因此他创业与守业都很成功,开创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贞观盛世。

以德为先的中国式道德取向与现代企业相结合,体现为人本主义,即重视人才、留住人才、让人才充分发挥作用。

索尼公司创始人盛田昭夫就是一位出色的管理者,在管理科学的每一方面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他领导索尼公司走向成功的最重要的经验就是:人是一切活动之本,实施以人为本的管理。

首先,重视人才,关心人才。索尼惟才是用,不以学历为标准,按实力来选拔和培养人才。为了保证全体员工人尽其才,各得其所,索尼公司实行两年期轮换工作制和公司内部人员流动制。在提升方面,索尼公司坚持两个原则,一是重工作业绩而不重资历、学历,二是不追究往日的过失。盛田昭夫为索尼构筑的聚集优秀人才的高地成为公司不败的坚强后盾。

其次,劳资兼顾,培养感情。盛田昭夫反复强调,索尼要使劳资双方为了一个共同的目的而合作,企业要与员工建立一种健康的关系,在公司内部创造一种家庭式的和谐感情,从而使管理阶层与员工有同舟共济、共同肩负公司命运的共识。

再次,集体领导,民主管理。盛田昭夫坚信,索尼的成功与其创建之初自由商讨的气氛密不可分。因此,公司形成了集体领导、民主管理的模式。盛田昭夫利用午餐时间与员工见面,虽然只有短短的10分钟,却能使员工熟悉最高决策层,感觉到公司是个温暖的大家庭。

最后,有效激励,挖掘潜力。索尼公司在管理员工时,实施了物质激励、精神激励与情感激励,其中人性化的情感激励最富特色。在盛田昭夫所倡导的企业文化中,发明与创造是一种享受,员工为企业贡献个人才智,是一种光荣。所有的索尼人亲密和谐地团结在一起,共创家电业的奇迹。这种相信个人能力,强调发挥潜能的做法成了索尼巨大力量的源泉。

平等信任的尊重态度、家庭式的和睦氛围、良好的人际关系、积极的上下级沟通、挖掘潜力的内部调动制度、发挥个人才智的攻尖组织等是索尼公司以德为先的管理模式的内涵。这种管理模式充分发挥了人力资源的存量和增值,使企业在高科技新产品的开拓创新上屡战屡胜,始终位于先锋霸主的地位。

《尚书》中的管理智慧

原典

五事:一曰貌,二曰言,三曰视,四曰听,五曰思。貌曰恭,言曰从,视曰明,听曰聪,思曰睿。恭作肃,从作,明作哲,聪作谋,睿作圣。

——《尚书·周书·洪范第六》

[译文]五方面的要求:第一是态度,第二是言语,第三是观察,第四是听闻,第五是思维。态度要恭敬,言语要恰当、合乎道理,观察要明白,听取意见要敏锐,思维要通达。态度恭敬臣民就严肃,言论恰当天下就安定,观察明白就不会受蒙蔽,听闻聪敏就能判断正确,思考通达就能成为圣明的人。

原典

皇极:皇建其有极,敛时五福,用敷锡厥庶民。惟时厥庶民于汝极,锡汝保极。凡厥庶民,无有淫朋,人无有比德,惟皇作极。凡厥庶民,有猷有为有守,汝则念之;不协于极,不罹于咎,皇则受之。而康而色,曰:“予攸好德。”汝则赐之福。时人斯其惟皇之极。无虐茕独而畏高明。人之有能有为,使羞其行,而邦其昌。凡厥正人,既富方谷,汝弗能使有好于而家,时人斯其辜。于其无好德,汝虽赐之福,其作汝用咎。无偏无陂,遵王之义;无有作好,遵王之道;无有作恶,尊王之路。无偏无党,王道荡荡;无党无偏,王道平平;无反无侧,王道正直。会其有极,归其有极。曰:皇极之敷言,是彝是训,于帝其训。凡厥庶民,极之敷言,是训是行,以近天子之光。曰:天子作民父母,以为天下王。

——《尚书·周书·洪范第六》

[译文]最高法则:君主应当建立最高法则,把五福集中起来,普遍赏赐给臣民。这样,臣民就会拥护最高法则,贡献保持最高法则的方法。凡是臣民,不允许结成私党,也不许各级官员狼狈为奸,只把君王的法则看作最高法则。凡是有计谋、有作为、有操守的臣民,您要惦记他们;行为不合法则,又没有构成犯罪的人,君主就应宽恕他们。如果有人和颜悦色对您说:“我所爱好的就是美德。”您要赐给他们一些好处。这样,人们就会自觉遵守最高法则。不要虐待那些无依无靠的人,要敬畏明智显贵的人。对有能力有作为的人,要让他们有贡献才能的机会,这样,国家就会繁荣昌盛。凡是经常能得到丰厚待遇的官员,如果您不能使他们对国家做出贡献,那么臣民就会怪罪您了。对于那些德行不好的人,你即使赐给了他们好处,他们也会给您带来灾祸。不要有任何偏颇,要遵守王法;不要有任何私好,要遵守王道;不要为非作歹,要遵行正路。不偏私,不结朋党,王道就会宽广;不结朋党,不偏私,王道就会平坦;不违反王道,不偏离法度,王道就会正直。团结坚持最高法则的人,臣民就将归附最高法则。所以说,对以上陈述的最高法则,要宣扬训导,这就是顺从上天的旨意。凡是把天子宣布的法则当作最高法则的臣民,只要遵照执行,就会接近天子的光辉。就是说,天子只有成为臣民的父母,才能成为天下的君王。

原典

三德:一曰正直,二曰刚克,三曰柔克。平康,正直;强弗友,刚克;燮友,柔克。沈潜,刚克;高明,柔克。

——《尚书·周书·洪范第六》

[译文]三种德行:一是刚正直率,二是以刚取胜,三是以柔取胜。中正平和就是正直,强硬不可亲近就是以刚取胜,和蔼可亲就是以柔取胜。要抑制过分刚强,推崇和顺可亲。

原典

立时人作卜筮,三人占,则从二人之言。汝则会大疑,谋及乃心,谋及卿士,谋及庶人,谋及卜筮。

——《尚书·周书·洪范第六》

[译文]任用这些人卜筮时,三个人占卜,应听从两个人相同的判断。如果遇到重大疑难问题,先要自己多考虑,然后再与卿士商量,再与庶民商量,最后同卜筮官员商量。

原典

五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

——《尚书·周书·洪范第六》

[译文]五种幸福:一是长寿,二是富贵,三是健康平安,四是修行美德,五是长寿善终。

原典

君子所,其无逸。先知稼穑之艰难,乃逸,则知小人之依。

——《尚书·周书·无逸第十七》

[译文]做官的人不要过于放纵自己的快乐。首先要知道农业生产的艰辛,再追求舒适的生活,就会知道群众的疾苦。(www.daowen.com)

原典

厥亦惟我周太王、王季,克自抑畏。文王卑服,即康功田功。徽柔懿恭,怀保小民,惠鲜鳏寡。自朝至于日中昃,不遑暇食,用咸和万民。文王不敢盘于游田,以庶邦惟正之供。文王受命惟中身,厥享国五十年。

——《尚书·周书·无逸第十七》

[译文]也只有周朝的太王、王季能够使自己谦虚谨慎了。文王穿粗劣的衣服,从事平整道路和农业生产,善良仁慈恭敬,爱护民众,施加恩惠对待丧妻与丧夫的人,从早上到太阳偏西,没有时间吃饭,这样来使民众过得和睦开心。文王不敢用各国供来的赋税来游猎玩乐。他受命作诸侯时已经是中年,在位五十年。

原典

周公曰:“呜呼!我闻曰:古之人犹胥训告,胥保惠,胥教诲,民无或胥诪张为幻。此厥不听,人乃训之,乃变乱先王之正刑,至于小大。民否,则厥心违怨;否,则厥口诅祝。”

——《尚书·周书·无逸第十七》

[译文]周公说:“啊!我听说,古人还互相劝戒规正,互相保护,施加恩惠,互相教诲,民众就不会有怨言。如果人们互相欺骗、惑乱,就会扰乱先王法制,从小法到大法。百姓困惑就会无所适从;无所适从就会心怀怨恨,口出怨言。”

原典

慎厥身,修思永。

——《尚书·虞书·皋陶谟第四》

[译文]严格要求自己,加强自身道德修养。

原典

无教逸欲,有邦兢兢业业,一日二日万几。

——《尚书·虞书·皋陶谟第四》

[译文]不要贪图安逸和放纵私欲,作诸侯就要兢兢业业,每天要处理成千上万的政务。

原典

宽而栗,柔而立,愿而恭,乱而敬,扰而毅,直而温,简而廉,刚而塞,强而义。

——《尚书·虞书·皋陶谟第四》

[译文]宽宏大量又严肃恭谨,性情温和又有力度,提出强硬要求但又态度谦恭,有治理才干又办事认真,柔顺又果断,正直又温和,从大处着眼又从小处着手,刚正又务实,勇敢又善良。

原典

天聪明,自我民聪明。天明畏,自我民明威。

——《尚书·虞书·皋陶谟第四》

[译文]上天听取意见,观察问题,是从天下万民所闻所见而来。上天表彰好人,惩治坏人,是从天下万民所爱所憎而来。

原典

非知之艰,行之惟艰。

——《尚书·商书·说命中第十三》

[译文]并不是认识事情道理很困难,而是实际办事较难。

原典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尚书·夏书·五子之歌第三》

[译文]只有民众才是国家的根本,民众生活稳定,国家才会安宁。

原典

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

——《尚书·周书·泰誓中第二》

[译文]上天看到的就是民众看到的,上天听到的就是民众听到的。

原典

德惟善政,政在养民。

——《尚书·虞书·大禹谟第三》

[译文]德是用来施行英明统治的,英明的统治是用来养民的。

原典

能自得师者王,谓人莫已若者亡。好问则裕,自用则小。

——《尚书·商书·仲虺之诰第二》

[译文]善于向别人学习的,就可以称王;总是说别人不如自己的,就会遭到灭亡。遇到问题向别人请教的,就会学识渊博;自以为是的,知识就会浅薄。

原典

玩人丧德,玩物丧志。

——《尚书·周书·旅獒第七》

[译文]醉心于玩赏某些事物或迷恋于一些事物,就会丧失积极的志气和美好的德行。

原典

皇天无亲,惟德是辅。民心无常,惟惠之怀。

——《尚书·周书·蔡仲之命第十九》

[译文]上天没有特别的青睐,只是尊崇德性。民心也没有一定的常规,只是谋求实惠。

原典

必有忍,其乃有济;有容,德乃大。

——《尚书·周书·君陈第二十三》

[译文]必须有忍性,事情才能成功;有度量,道德才能高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