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本章前三节的分析,从产业联动的理论层面而言,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在发展过程中,相互渗透和彼此依赖,是唇齿相依的关系。生产性服务业,如交通运输、电子信息支撑、科教与公共事业等产业,作为上下游产业的黏合剂与结点枢纽,具有知识密集型特点,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升现代制造业的竞争水平。因此,具有资本和技术密集性的生产性服务业能够有效促进“微笑曲线”两端的产业升级。在全球价值链与生产网络中,一国的生产性服务业在上游承接重工业的物流、仓储和运输等工作,下游承载着高端服务业的设计、研发等创新任务,贯穿产业部门经济活动的始终,从而提高第二、三产业整体的生产效率,帮助其实现质量提高和技术进步,达到技术外溢的生产效应,加快工业和服务业从价值链中低端向中高端攀升的步伐。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5年,我国第二产业占GDP比重为41%,高新制造业GDP增加值为10.2%,较2010年提高了1.3个百分点。其中,高端装备制造业如航天器与设备制造增长26%,通信装备增长为12.7%,生物科技与医药研发行业增长约9%。此外,我国第三产业GDP增加值达到34.2万亿元,占GDP比重为50%,我国服务业增加值比重首超制造业。其中,我国生产性服务业比重超过总体服务业的一半,但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和德国的生产性服务业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均超过60%。虽然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的总体水平仍处于落后阶段,但是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相较于生活性和消费性服务业,在国民生产与经济活动中占据重要地位。根据克鲁格曼新新贸易理论(New−new Trade Theory)与规模优势理论,一国GDP产值越大的行业,其生产规模越大,市场集中度也越高。因而,开放国内市场能够有效提高该行业产品的供给总量与生产竞争水平。此外,开放国外市场,使得本国和外国通过贸易获得差异性产品,进而满足各国消费者的需求,最终通过国外差异化产品的进入,刺激国内行业厂商的竞争,提高生产要素利用效率与竞争水平。下面本节从国内国外两个维度分析我国服务业发展现状与趋势。(www.daowen.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