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有百样,困有千种。贫困地区只有通过发展产业,才能永久脱贫。
遵义市绥阳县伞水村,一个几乎接近“原始部落”的贫穷村寨——泥泞的山路,茂盛的树林,没有任何产业,当地最富裕的人家也就养了不到10只鸡。
刚从供电局退居二线、接任伞水村驻村第一书记的苏远清见此状,痛心疾首,立志要为村里引进像样的产业。
几经辗转奔波,苏远清找到了老家在伞水村、人在外地发展的食用菌种植大户黄仁义。通过引资300万元、流转土地300亩,伞水村建起了第一个产业——食用菌种植。
2018年5月10日,食用菌投产的第8个月,47户贫困户迎来了第一次分红,共计2.02万元。
“老苏,到我家吃个饭吧。”“到我家坐会儿聊聊。”村民你一句我一语,将苏远清围了个紧。
和谐的干群关系在贵州很常见。
“新来的杨书记,这次是送猪还是送羊?”2016年年初,凯里供电局杨斯瀚到台江县阳芳村任第一书记时,多数村民心里犯嘀咕。
然而接下来的时间,村民似乎有点失望。杨斯瀚并没有像其他驻村干部那样送猪送羊送钱,而是劝说村民将公司捐赠的扶贫资金转化成股份投入合作社,共同发展产业享收益。
2017年5月23日,阳芳村举办分红大会,48户入股五彩米种植项目的贫困户人均领到1250元的分红款。
把“大家事”变成“自己事”。看着入股能分红,产业发展好能挣钱,村民的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了起来,参与度空前高涨。
众人拾柴火焰高。阳芳村在五彩米的基础上,陆续投资1045.2万元,建成农家乐、草莓种植、灵芝种植、蜜蜂养殖、林下养鸡、稻田养鱼等产业,利益联接贫困户244户,实现户均增收3500元。(www.daowen.com)
如今走进阳芳村,一阵“芳香”扑面而来——以扶贫资金股份化为源头、以承载主体组织化为平台、以经营责任集中化为方式、以受益对象精准化为分红模式的“阳芳四化”在这片沃土生根发芽,散发阵阵“芳香”。
与阳芳村相比,紫云自治县四大寨乡的茅草村、冗厂村、关口村自然条件十分糟糕——地处偏僻山区、土地破碎、水资源缺乏,大多数产业都不适合在此发展。
选择什么样的产业,无疑成了南方电网贵州电网公司和扶贫干部的最大困惑。通过深入走访和多方沟通,该公司最终决定采取“异地置业”的新方式发展经济,即整合三村资源,在与县城较近的四大寨乡落城村投入120万元捐赠资金建成390亩龙须菜种植基地。
收益是产业成功最好的证明。仅半年,该项目已实现集体经济收入17万元,超过三个村2019年集体经济总和,贫困户分红7.2万元,解决就业人口39人。
落城村村民谢小香笑着说:“在这儿务工就是干农活,对于我来说十分简单,每天还能有80元的收入,一个月就有2000多元,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的梦想。”
引资一个,建成一个;发展一个,干成一个。
南方电网贵州电网公司累计投入扶贫资金3794万元、协调引进资金近3亿元,因地制宜发展扶贫项目300余个,帮助扶贫点4万多名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爬上册亨县丫他镇的山头,深蓝色的光伏板依附在此起彼伏的山体表面,阳光直射下闪耀着金光,此处是丫他30兆瓦光伏扶贫电站。
为助力其尽早尽快实现并网运行,兴义供电局从设备验收、电网接入、启动投运等开展“零距离”上门服务,全过程保驾护航。
2018年6月,丫他光伏扶贫电站顺利并网运行,1000户贫困户2018年首次分红75万,2019年分红300万,每户平均增收3000元。
截至2020年9月,南方电网贵州电网公司主动对接贵州省58个村级光伏扶贫电站,全额消纳光伏能源,累计完成上网电量1.77亿千瓦时,为产业扶贫注入电网“绿色能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