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市播州区团结村是典型的省级深度贫困村,1540户5430人中,建档立卡贫困户就有497户1554人,贫困发生率达31.6%。产业结构单一、增收渠道窄、医疗和教育条件亟待改善,要实现脱贫攻坚目标,以往的捐款、捐物帮扶模式已不适合。为此,民建贵州省委创新帮扶模式,协同中天金融集团等会员企业,启动了“引金融活水,灌溉乡村梦想”扶贫项目精准帮扶团结村。
创新一种帮扶模式,让沉睡资源“活起来”。以种养殖和旅游业为突破口,运用“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三变”模式探索可复制推广的产业扶贫新路,由会员企业出资7500万元成立贵州大发农业发展公司及大发旅游发展公司,将团结村“大发渠”估价作无形资产入股,其中500万元股份归“大发渠”109名建设者所有,同时将土地、森林等资源通过存量折股、增量配股、土地使用权入股等方式,转变为平台企业、合作社和其他集体经济组织的股权,让村民分享股权收益,充分激发群众内生动力,盘活沉睡的农村资源。
打造“两大产业”,带贫困乡村“富起来”。打造农业产业,示范种植1000亩油菜和精品黄桃、养殖1000箱中华蜂和3000头生态猪等,引进标准化生产技术和农产品深加工项目,为农业产业提质增效提供保障;将大发渠精神与大发渠红色文化、仡佬族文化相结合,打造农旅深度融合的团结村田园综合体,再造“回得来的故乡”;实施“品牌强农”战略,创立农业品牌“乐耕甜”和旅游品牌“大发天渠”,实现农旅共享,带动贫困乡村富起来。
导入“三种互助”,把贫困群众“联起来”。成立旅游、中华蜂养殖和生态猪养殖三个合作社,引入“公司+合作社+农户”经营模式,形成了公司、合作社和村民之间的利益链接和共享机制。通过选品种、引技术、抓培训、注资金、建工厂、创品牌、包销售等多措并举、合作互助,全方位解决团结村产业增效、农民增收问题。
实施“四项保障”,解决群众后顾之忧。投入3000万元设立教育公益基金,对团结村学生提供教育资助,改善团结村学校办学条件;实施医疗扶贫,改善村卫生室医疗条件,进行村医培训,建设远程诊疗系统等;实施健康扶贫,组织专业医疗队对村民进行体检,建立健康档案;实施保险扶贫,对全体村民5430人捐赠团体意外保险。多措并举,强化保障,解除群众脱贫致富的后顾之忧。(www.daowen.com)
这些帮扶举措使团结村1740名贫困人口受益,新增800多个就业岗位,700多名村民返乡就业创业,“要我富”转变为“我要富”成为团结村群众的新风尚;农旅产业带动400余户增收2000多万元;“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和智力帮扶使村民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村级产业发展良好,公共设施健全,团结村已从深度贫困村转变为生机勃勃的新农村。
帮扶团结村的模式,得到了贵州省主要领导的高度肯定,并作为在全省总结推广的经验做法写入《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入实施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发起总攻夺取全胜的决定》。
(供稿:中国民主建国会贵州省委员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