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日本的僵尸企业:债务影响长期存活

日本的僵尸企业:债务影响长期存活

时间:2023-05-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由于债台高筑和大量的资产贬值,日本的僵尸企业就从20世纪80年代的5%陡然增加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35%。经营成本的提高和政府对僵尸企业的保护会抑制新企业的产生。日本政府也在僵尸企业的陪伴下处于债务危机的边缘。与日本的僵尸企业依靠银行贷款或者政府补贴不同,美国的钢铁和纺织企业长期依赖于贷款保证、进口关税、配额制甚至自愿出口限制的保护。为了保障煤炭企业的运行,英国政府最终将更多的产业卷入僵尸企业的边缘。

日本的僵尸企业:债务影响长期存活

僵尸企业就是那些受到政府或者债权人资助的破产企业。这些破产企业缺乏盈利能力或者清偿能力,早就应该退出市场。在二战失败后,日本却在随后的四十年期间取得了经济的突飞猛进。其中的玄机,按照周有光的看法,就是“败仗,打掉了军阀,打掉了财阀,打掉了出身和身份,逼迫人民做知识和技能的竞争”。没有封建贵族军事垄断的大量军费开支和人才浪费,没有经济垄断的竞争限制,也没有出身和身份造成的人格歧视,自然为日本经济的腾飞扫除了高昂交易成本的障碍。但是,日本的终身雇佣制和银企之间的紧密合作关系,却为日本经济的全面市场化设置了天然的障碍。

在20世纪90年代那“失去的十年”中,日本经济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僵尸企业的不断增加。在1992—2002年期间,日本的僵尸企业数量从5%增加到30%左右,僵尸企业所占用的资产从3%增加到15%左右。具体而言,制造业的僵尸企业所占用的资产接近10%,贸易行业和建筑业占20%,房地产业和服务业占20%—35%之间。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差别,是因为日本的制造业受到国际竞争的压力较大,而其他行业受到竞争的压力较小。由于非制造业的企业规模普遍小于制造业,这些非制造业的企业更乐于寻求政府的保护。

随着1991年后日本经济泡沫的破灭,股票和房地产价格暴跌,大量的企业都处于破产或者亏损的边缘,巨额的银行贷款转眼间都变成坏账损失。如果将所有的坏账损失都立即记录在损益表上,那么,大量的日本银行都将破产,引发日本银行危机。为了避免企业破产引发银行的连锁破产效应,政府鼓励银行对那些处于破产边缘的企业继续提供贷款支持,甚至政府直接提供财政支持。由于债台高筑和大量的资产贬值,日本的僵尸企业就从20世纪80年代的5%陡然增加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35%。这些僵尸企业采取借新债偿还旧债的办法维持日常运转,希望将过去高价购买的固定资产和房地产成本逐步摊销到未来的损益表中,并最终扭亏为盈。

不幸的是,僵尸企业的贬值资产实在太多,银行和政府支持需要耗费巨额的资金,以至于日本政府的长期债务在2013年超过1000万亿日元。相反,新创办的企业很难获得银行贷款或者政府支持。由于僵尸企业继续占有一定的市场销售和雇用了大量的工人,新创办的企业就不得不与之展开竞争,直接提高了新生企业的经营成本。经营成本的提高和政府对僵尸企业的保护会抑制新企业的产生。只有那些最有效率或者最有盈利能力的新生企业才能在与僵尸企业的竞争中胜出。而且,僵尸企业大量的贬值资产还在按照成本进行折旧或者摊销,妨碍了市场资源的最优配置。

这样,随着僵尸企业数量的增加,同行业中的其他企业的投资就业雇佣也会受到限制。随着僵尸企业的激励效应在行业内部和不同行业之间进行传染,整个经济的效率也就会显著下降。“失去的十年”就是僵尸企业游荡的十年,也是日本政府债务猛增的十年。日本政府的债务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也从1992年的20%增加到2007年的80%、2011年的120%和2013年的180%。日本政府也在僵尸企业的陪伴下处于债务危机的边缘。(www.daowen.com)

在世界上其他国家,也存在很多僵尸企业。美国的钢铁和纺织企业就是如此。与日本的僵尸企业依靠银行贷款或者政府补贴不同,美国的钢铁和纺织企业长期依赖于贷款保证、进口关税、配额制甚至自愿出口限制的保护。尽管关税和配额制将国外的廉价钢铁排除在美国市场之外,但是,那些以钢铁为主要原材料的产业,或者采取其他替代材料,或者将产业基地搬迁到国外,从而恶化了美国钢铁行业所面临的问题。严重依赖钢铁的汽车工业,也为钢铁行业的保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逐渐走向僵尸企业的边缘。

英国煤炭行业早就是毫无竞争力的产业。在煤炭工人的压力下,英国政府对煤炭进口实行限制、对煤炭产业提供大量补贴,并要求国营电力公司优先使用英国煤炭,以便保证缺乏效率的煤炭厂继续营运。为了保障煤炭企业的运行,英国政府最终将更多的产业卷入僵尸企业的边缘。在中国,依靠政府补贴和银行救助的僵尸企业也越来越多,如上市公司中的ST公司或者财政补贴公司。由于僵尸企业的存在,越来越多亏损的企业就会走到政府的面前,施加政治压力,让政府牵扶着这些将僵尸企业继续在市场游玩。

当僵尸企业越来越多,健康企业输出的血就越多,有形之手就会取代无形之手,市场经济自我调节功能就会削弱。那些长期依靠政府的救助或者补贴的企业,是很难获得利润增长动力的。因为,这些企业觉得,只要采取积极的经营措施并获得了企业经营状况的改善,就意味着救济可能性的丧失。最终,依靠救助的企业会丧失进取心和责任感,并以贫困和受补贴为荣。僵尸企业树立了一个先例,形成了人们的预期。那就是,只要走政治路线,就可以绑架政府的救济。因此,彻底解决僵尸企业的一个办法就是,削弱政府对企业和市场的干预,让市场的回归于市场,让政府的回归于政府。

[2012年7月24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