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黄金、白银、铂金价格飙升,黄金有价玉无价不是真理

黄金、白银、铂金价格飙升,黄金有价玉无价不是真理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黄金有价玉无价”的俗语,就充分体现了产品定价机制的差异。在过去十年间,黄金价格上涨5倍、白银价格上涨了9倍、铂金价格上涨了3倍。“黄金有价玉无价”绝对不意味着玉石是极其珍贵的,其价值远超过黄金,而是意味着玉器的购买价格很难确认,玉的好坏认定很难统一。由于不同产地的黄金具有高度的同质性,因此,黄金价格就能按照成本加成的方法加以确定。

经济学家喜欢用统一的理论来解释现实中的经济现象。生产成本理论或者劳动价值论认为,产品的价格是由生产成本或者劳动价值所决定的。成本加成法的定价方法就是其中的体现。在生产成本理论或者劳动价值论中,消费者的偏好找不到自身的位置。按照这种理论,消费者之所以购买产品,是因为产品所包含的成本或者劳动节约。这就意味着,产品的质地是标准的、均匀的、可以重复制作的。

另一方面,效用价值论则认为,产品的价格是由消费者的偏好或者产品的效用决定的。在效用价值论中,产品的价格与其成本没有必然的联系。在完全竞争市场上,产品的价格与其边际成本相等。在垄断市场、寡头市场或者垄断竞争市场上,产品的价格则在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的基础上,主要受制于消费者的偏好强度。在政府垄断的市场上,产品的边际成本甚至可以超过边际收益。根据消费者偏好进行定价的一级价格歧视、二级价格歧视和三级价格歧视,就是效用价值论的体现。最为明显的是,影视界明星、公司高层管理人员和超级球星的收入与其所付出的劳动努力几乎看不到联系的影子。

如果说有的产品主要按照生产成本进行定价,有的产品主要按照消费者偏好进行定价,那么,坚持这两种理论的人必然认为这是一种折中主义观点。现实情况似乎是这样。“黄金有价玉无价”的俗语,就充分体现了产品定价机制的差异。

在过去十年间,黄金价格上涨5倍、白银价格上涨了9倍、铂金价格上涨了3倍。在过去二十年中,中高档翡翠价格上涨了几百倍甚至上千倍。普通翡翠挂件的价格从1990年代初的3—5元涨到2010年的300—500元,一只冰种手镯的价格从100元猛增到30万元以上。2005年,在上海市的一次拍卖会上,一块重量450克的“如意”翡翠摆件估价高达2800万元;一块205克的和田羊脂白玉籽售价500万元;2件6公斤翡翠毛料暗标价600万元,业内估价5000万至6000万元,实际成交价2亿元。中国香港佳士得拍卖会在2006年拍卖100件玉器精品,成交80件,成交价为1.16亿港元;2007年拍卖100件,成交78件,拍卖价1.96亿元。清朝乾隆时期的玉玺甚至拍卖会上拍出5000万至1.2亿港元。这就说明,与金银的价格单一性不同,玉石的价格具有多样性,尽管绝大多数玉石都不像和氏璧、传国玉玺、乾隆皇帝的“田黄三连章”那样属于无价之宝。

“黄金有价玉无价”绝对不意味着玉石是极其珍贵的,其价值远超过黄金,而是意味着玉器的购买价格很难确认,玉的好坏认定很难统一。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黄金的价格统一而玉石价格的多样性呢?

原来,黄金作为一种金属元素,在自然界中呈天然的晶体,经常单独出现,很少同其他物质相融合或者形成化合物。即使黄金与其他物质相混合,由于黄金可以自由地分割和重新组合,人们可以通过提炼和加工提高其纯净度,消除杂质的影响,使黄金在内部构造或者外部形状上没有天然的质的差别。由于相同的黄金量必定是完全相同的,人们就没有理由认为这一部分比另一部分好。黄金的价值就与产地、矿脉、人的主观感受没有太大的关系,而主要受生产成本的影响比较大。例如,每盎司黄金的价格从1973年的35美元上涨到2010年的接近2000美元,一个主要原因是黄金的开采成本不断上升(其价格也受到市场投机因素的影响)。由于不同产地的黄金具有高度的同质性,因此,黄金价格就能按照成本加成的方法加以确定。因为纯净度较高,杂质含量较少,具有产品的同质性,测量成本和检测成本很低,黄金产品很容易形成全国性和全球性的统一大市场,按照统一价格出售黄金产品。尽管企业也可以利用同质性的黄金进行规模化加工和经营,形成黄金饰品的品牌连锁店,但是,任何黄金饰品之间存在较大的价格差都会导致套利的发生。英国哲学家大卫·休谟提出的黄金铸币机制甚至断言,作为货币的黄金和作为工业原料和首饰的黄金如果存在较大的价格差异,也会导致黄金被熔化或者铸成金币进行流通。马克思对此评论道:“金银总是能通过熔化重新化为纯金属状态,并且同样能够从这种状态化为任何别的状态,因此,金银不像其他商品那样,被束缚在它们所取得一定的使用形式上。”这样,黄金饰品很容易形成成本加成的标准化定价机制,减少或者限制讨价还价的范围和幅度。可以推断,只有产品具有高度同质性时,规模经济和生产的集中化才有可能。

玉石不是一种化学元素,而是包含各种矿物杂质的贵重石头。玉石的矿物成分和组合方式不同,形成不同种类、色彩、光泽、纹理、硬度的玉石。即使像缅甸的翡翠玉、新疆和田玉、辽宁的岫岩玉、南阳的独山玉,也因不同的矿床、矿带、矿体、矿段不同而呈现不规则性和差异性。如果考虑雨水的侵蚀、冲刷和开采造成的玉石块状的不同,则玉石的差异就更大,优质玉的稀缺度更高。

地质学角度看,玉石可以分为硬玉和软玉两种。硬玉指质地坚硬、密度较高、清澈晶莹的辉石,翡翠就属于硬玉的一种。翡翠的种类变化无穷,其主要成分是硅酸钠和硅酸铝。翡翠有红翡、黄翡、绿翠、紫罗兰、白青等多种颜色,尤以绿色为最佳,但一块翡翠也可能同时出现多种颜色而成为翡翠珍品。

软玉属透闪石类,其质地、硬度都比硬玉要低。软玉的主要成分是硅酸钙的纤维矿物,因含有少量的氧化金属离子而呈现白、青、绿、黄等颜色。岫玉、南阳玉、蓝田玉、和田玉、玛瑙水晶珊瑚绿松石、青金石等都属于软玉。四川汶川县的龙溪玉含有90%以上的透闪石,还夹杂白云石、滑石、伊利石、石榴石绿泥石和金属矿物,呈现黄绿色、淡绿色、绿色、深绿色、青灰色、灰白色。四川的软玉猫眼石因夹杂有磁铁矿蛇纹石矿物质的铁、锰、镁、钛等化学元素,呈现浅绿、暗绿、褐色、灰白、深灰、蜜黄等颜色。和田玉因其质地细腻、油脂光泽、适中的透明度和杂质较少而成为玉石中的珍品。和田玉在色彩上分为白玉、青玉、碧玉、墨玉和黄玉。在和田玉中,黄玉最为珍贵,羊脂白玉次之,墨玉更次之,青玉最为普遍和数量多。

不仅玉石的种类繁多,杂质成分多,颜色变化多端,而且其价值受到传统文化的广泛影响。在新石器时代,权力和社会地位的分化需要某种高度稀缺的、很难仿制的物品作为身份的标记和权力的象征。印度、阿拉伯、欧洲等国家的人发现了红宝石蓝宝石钻石等宝石的权力价值,而中国和东南亚国家的人则将玉石制作的各种器皿作为权力的标志。《管子》曰:“先王以珠玉为上币,黄金为中币,刀布为下币。”

河姆渡文化大汶口文化、良渚文化、红山文化、龙山文化的遗址中都出土了大量的玉器。《周礼·大宗伯》曰:“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苍璧礼天,以黄综礼地,以青圭礼东方,以赤璋礼南方,以白琥礼西方,以玄璜礼北方。”《史记》记载的价值连城的和氏璧,因刻有“受命于天,既寿永昌”而成为国宝玉玺。随着青铜器和铁器的广泛使用,开采和加工玉石越来越容易。玉石产量的增加为更多崇尚权力和社会地位的人群提供了身份辨识的标志。王公贵族、文人墨客和富有阶层都在玉器中寻找自己的灵魂归宿。

玉器有龙纹、凤纹、鸟纹、弦纹、人物纹、兽面纹、山水纹、卷云纹等纹饰,玉璧、玉琮、玉圭、玉璋等礼器,玉环、玉镯、玉跨等佩戴器,玉衣、玉塞等丧葬器,玉人、玉兽、玉屏、玉山等玩赏器,玉杯、玉碗、玉壶、玉盘等实用器。由于玉器数量的增加,根据玉器形状或者纹饰区分身份等级和礼制的上层文化就逐步形成。《礼记·玉藻》云:“天子佩白玉而玄组绶,公侯佩山玄玉而朱组绶,大夫佩水苍玉而纯组绶,世子佩瑜玉而綦组绶,士佩软玉而綦组绶,孔子佩象环五寸而綦组绶。”在这种上层文化中,玉器成为美好、富贵和高雅的象征,玉骨冰肌、玉貌花容、玉叶金枝、玉露金殿等崇尚和赞美玉的语言也得以不断扩展。(www.daowen.com)

儒家思想将玉石文化从权力和社会地位层次扩张到道德层面。《礼记·玉藻》云:“古之君子必佩玉,……是以非辟之心,无自入也。”“君子无故,玉不去身,君子于玉比德焉。”《管子》和孔子从玉器的坚贞、不屈、灵秀、温润、细腻、稀缺的自然属性看到了玉有“仁、智、义、行、洁、勇、精、容、辞”等九德或者“仁、义、礼、乐、忠、信、天、地、德、道”等十德。按照许慎在《五经通义》中的解释,玉石具有这样的“仁义礼智信”五德,“温润而择,有似于智;锐而不害,有似于仁;抑而不挠,有似于义;有瑕于内必见于外,有似于信;垂之如坠,有似于礼”。玉器就在纯洁、正直、诚信等道德观念中得到某种诠释。

在权力和道德价值的基础上,中医给玉石附加了神奇的医疗保健功能。《神农本草经》认为,玉石“能生津止渴,除胃中之热,平愤懑之气。滋心肺,润声喉,养毛发”。《本草纲目》则进一步认为,玉石“安魂魄,疏血脉,润心肺,明耳目,柔筋强骨”。因为中医的原因,玉石又增加了健康、长寿、保命的价值。

在炫耀性消费心理的驱动下,一般官吏和普通民众也形成对玉器的崇拜和喜爱,在中国文化圈形成特有的玉文化。赵汝珍在《古玩指南》中谈到清末民初京城上流社会的爱玉风尚:“居则以玉为消遣之品,行则以玉为表示富贵之征;朋友相见,必以所得之玉相夸示,集会谈话,必以玉为主要论题。”这种玩玉和消费玉的生活态度在当今社会依然清晰可见,只不过当今的玉石种类更加多样化。当玉石的把玩成为一种生活态度时,玉石的价值更会增加。

玉石种类、色彩、光泽、纹理、硬度的多样化,与权力、地位、道德、医疗保健的功用相结合,就为玉器的设计和加工工艺的多样化提供了足够的思索空间。唐太宗曾说:“玉虽美质,在于石间,不值良工琢磨,与瓦砾不别。”由于黄金和宝石的纯净度较高,纯净度和重量是判断黄金和宝石价值高低的主要标准,因此,黄金和宝石的切割、打磨的工艺就比较简单,造型就比较规则,成品的好坏也容易判断。相比之下,玉石大多含有杂质,不能简单地根据纯净度来判断价值的大小。为了克服杂质的问题,玉石雕刻就比较讲究造型和创意,以便将杂质和玉石部分融合为一个艺术品,努力做到“瑕不掩瑜,瑜不掩瑕”。因此,玉石的切、琢、磨、抛、浮雕、透雕、镂空的工艺就非常讲究。精美的玉器更会随着雕刻大师的社会知名度而身价倍增。“得美玉易,得宝玉难,得宝玉品更难”的经验之谈就蕴含了玉石的加工和创意。

玉器的价值包含材料价值、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玉石的质地、加工的年代、构图的精细、雕刻的好坏、玉器的种类、沁色的不同等都对玉器的价值产生影响。玉器的材质越好、工艺水平越高,其价值也越高。越是近代的玉器,优质良玉越多,工艺水平越高,其材料价值和艺术价值也越高,但其文化价值越低廉。从收藏的角度看,魏晋以前的玉器价值主要取决于其文化价值,重要的是创意中所蕴含的文化元素,其材质和艺术价值所占比重较低。古玉因物理化学的作用而在表面产生血沁、铜沁、土沁、水沁和水银沁等五种沁色。尽管一般认为血沁最贵,但古语有“玉得五色沁,胜得十万金”的说法。对于现代制造的玉器而言,玉器的材质、工艺水平比较重要,玉器所蕴含的历史文化因素反而不重要。 这就形成了“新玉玩的是料,古玉玩的是魂”的玉石消费文化。

玉石的价格受到质地、颜色、光泽、透明度、造型、大小、创意、文化素养、审美趣味、消费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借助于文化素养和审美趣味的判断,玉器出售者完全根据购买者的审美标准和价值判断进行玉器的定价,一级价格歧视就会蕴含其中。因此,对于兴趣偏好差异很大的人而言,同样的玉石就体现不同的价值。基于这个原因,大多数玉石产品都不明码标价,或者标注一个销售者希望获得的最高价格。最终的成交价则取决于买卖双方的讨价还价。如果说一件玉器的价值就呈现多样化、不确定的色彩,那么,种类繁多的玉石价值就更加不确定,波动性更大。

为了在讨价还价中取得更加有利的地位,玉石购买者就需要花费时间和金钱去体会各种玉石的差异,学会辨别玉石的真假,注意到翡翠有未经人工处理的A货、酸洗的B货和注色的C货。为了提高鉴赏能力,玉器收藏者还需要花很多时间和资金去观看博物馆文物商店、权威人士的玉器收藏珍品,逛古玩市场去了解赝品。经过长时间的观摩和学习,玉石购买者也许会注意到翡翠的透明度、颜色、纯净度和雕刻工艺在决定价格中的重要性,也会认识到“行内看种,外行看色”、“种好遮三丑”、“不怕没有色,就怕没有种”等玉石选种口诀,更会认识到从“正、浓、鲜、均”四要素观察玉石的颜色。由于翡翠的颜色受光源和环境的影响较大,灯光下观察翡翠就会形成“月下美人灯下玉”的朦胧感,不如自然的日照光观察颜色比较准确。

由于玉石产品和质地的多样性,鉴别和辨认成本极其高昂。这就为收入较高、富有闲暇的官僚和贵族阶层提供了必要的优势,形成“远观其形,近观其质,细观其工”的玉石品味与咀嚼,而平民大众则因为收入较低、闲暇时间较少而处于弱势,往往成为赝品和假货的受害者。例如,和田玉的数量日渐稀少和极高的价格,促使有人利用青海白玉和俄罗斯白玉冒充和田玉。京白玉、阿玉、巴玉都不是玉石,而是放射性元素极高的大理石。由于玉石种类繁多,对玉石质量的监管就会明显缺位,玉石行业也不允许对玉石制成品进行鉴定。在这样的环境中,经验就成为玉石选择的最重要的导师。

由于绝大部分玉石消费者都缺乏足够的玉石知识和信息,也往往是第一次购买玉石产品,因此,他们就会花费较多的时间进行讨价还价,希冀减少可能的损失。由于认知和测量成本太高,玉石市场就不会是一个统一的市场,而是一个高度分割的垄断竞争市场。例如,云南省从事珠宝行业的人员近50万人,珠宝加工和经营企业3000家。在这个市场中,每家珠宝企业的规模都不会很大,集聚在少数地方形成玉石市场。这些企业都会竭力从每件加工和生产的玉器中获得尽可能多的回报。这样,讨价还价成为玉石市场的主旋律,统一的价格机制就很难形成。最终成交的价格受到讨价还价的交易成本、玉石的认知和测量成本的制约,从而形成玉石价格的多样性。

因此,“黄金有价玉无价”的谚语从一个侧面说明,产品的同质性与认知成本、测量成本之间的关系极其复杂。产品的高度同质化就降低了认知成本和测量成本,为产品的规模化生产和价格统一创造了条件。产品的异质化提高了认知成本和测量成本,增强了经验知识和信息在产品消费中的地位和作用,造成了产品价格难以统一确定,也限制了生产加工企业的规模化经营。在质地多样化、种类繁多的产品市场中,讨价还价就成为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

[2013年7月17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