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是根据特定的规则把数额分配给具体交易或事项的活动。会计本身就是一项重要的计量活动。会计计量是指在会计核算中对已被确认的各个会计要素的内在数量关系加以衡量、计算和确定,使之转化为定量化会计数据和会计信息的工作。在将数额分配给经济交易或事项时,需要符合会计计量的基本特征:同质性,即会计计量的结果应该与被计量的交易或事项之间保持同质性;可证实性,即会计计量确定的数据应该可以被具有胜任能力的会计师再次证实;一致性,即当存在可供选择的会计计量方法和标准时,会计主体在不同时期采用的会计计量方法应该前后一致,以保证会计信息的可比性。
会计计量解决会计分录中另外一些基本问题:被确认的会计要素如何确定其金额?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同时考虑会计计量的两个要素:一是计量属性;二是计量单位。会计计量属性是指资产、负债等各个会计要素可用财务形式予以定量化反映的特点,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在《论财务会计概念结构》第五辑《企业会计报表项目的确认和计量》中指出:各种交易或事项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应当可以充分可靠地用货币单位予以计量,选择计量属性时要权衡考虑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会计信息的可靠性的要求。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对会计计量属性做了详细规定:企业在将符合确认条件的会计要素登记入账并列报于会计报表及其附注时,应当按照规定的会计计量属性进行计量,确定其金额。会计计量属性主要包括:历史成本属性、重置成本属性、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1]。企业在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时,一般应当采用历史成本计量属性,采用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应当保证所确定的会计要素金额能够取得并可靠计量。(www.daowen.com)
会计计量单位是会计计量时所采用的计量尺度。由于会计采用货币对经济交易或事项进行计量,因此,最基本的计量单位就是名义货币。会计学界曾经探索过将一般购买力作为会计计量单位的问题,但是,在物价稳定的条件下,采用名义货币单位和历史成本属性对经济交易或事项进行计量,相比较而言,所获得的会计信息既具有可靠性,又具有相关性。
资产作为一项基本的会计要素,在会计计量时必然会遵循会计准则关于会计计量方面的有关规定,在正常情况下,资产采用历史成本属性计量,如果能够在合适的成本下取得可靠的公允价值等信息,资产也可以用公允价值等会计计量属性进行量化和列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