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会计恒等式:概念与内容详解

会计恒等式:概念与内容详解

时间:2023-05-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因为无论企业发生何种经济业务,会计要素之间的某些基本数量关系始终存在,所以用“会计恒等式”这一概念来反映上述数量关系。由于收入、费用和利润是与某一时期相对应的“流量”要素,它们的产生将会使企业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发生增减变动,因此又被称为“动态会计恒等式”。由于等式将静态恒等式和动态恒等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因此被称为综合的会计恒等式或扩展的会计恒等式。

会计恒等式:概念与内容详解

会计恒等式(Accounting Equation)是反映会计要素之间基本数量关系的等式,又称为会计等式、会计方程式等。因为无论企业发生何种经济业务,会计要素之间的某些基本数量关系始终存在,所以用“会计恒等式”这一概念来反映上述数量关系。

企业开展经营活动必须拥有一定数量的资产。资产是由投资者向企业提供的资金转化而来的,或者说资产来源于投资者的投资活动。投资者向企业提供资金是为了交换某种权利,例如债权人向企业借款是为了获得在未来收取本息的权利,股东向企业投入资本则是为了获得将来分红的权利等,会计上将这些权利统称为权益。资产的价值有多大,资产上附着的权益就有多大。例如,某企业在2019年1月1日拥有100万的资产,意味着企业的债权人和股东在这一时点也拥有100万的权益;如果企业在这一时点进行清算,则资产变现所得的100万元现金(不考虑清算费用)都将用于向债权人清偿债务或者向股东分配剩余。资产和权益实际上是对同一事物从两个不同方面进行观察的结果[1],在企业存续期间的每一个时点,资产和权益总是等值的。资产与权益的这种恒等关系,可以用如下等式进行表达:

等式(1)的右边反映了企业资金的来源,等式(1)的左边则反映了资金运用的结果。由于企业的资金主要来自于债权人的借款和股东的投资,权益可以划分为两个部分,即债权人权益和所有者权益,二者分别对应于负债和所有者权益这两大会计要素。所以,等式(1)可以改写为:

由于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都是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它们总是同某一时点相联系,是“存量”而非“流量”,所以反映它们之间关系的等式(2)又被称为“静态会计恒等式”。

收入、费用和利润是反映企业在某一时期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等式(3)反映了它们之间的内在关系,即:

从等式(3)我们可以看出,利润是收入和费用相配比而得出的结果,其金额大小是由收入和费用的金额共同决定的。如果收入大于费用,则利润为正值,说明企业在这一期间处于盈利状态;如果收入等于费用,则利润为零,说明企业在这一期间处于盈亏平衡的保本状态;如果收入小于费用,则利润为负值,说明企业在这一时期发生了亏损。由于收入、费用和利润是与某一时期相对应的“流量”要素,它们的产生将会使企业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发生增减变动,因此又被称为“动态会计恒等式”。

利润通常在会计期末通过收入和费用的配比计算得出,其实质是对所有者投资的回报,将增加企业的所有者权益,期末所有者权益等于期初所有者权益加上本期实现的净利润,即:(www.daowen.com)

其中,上标1表示期末,上标0表示期初。将(3)式代入(4)式得:

综合考虑(2)式和(5)式,我们不难得到:

将(6)式略加调整,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等式:

(7)式反映了期末资产、期末负债、期初所有者权益与本期收入、费用之间的等式关系。等式(7)更为一般的表达式是等式(8),即:

等式(8)不仅在会计期末时成立,当每一笔收入或费用发生时仍然成立。由于等式(8)将静态恒等式和动态恒等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因此被称为综合的会计恒等式或扩展的会计恒等式。

在2006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中,利润的构成要素被界定为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以及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利得和损失。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的利得和损失,是指应计入当期损益、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发生增减变动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或者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流入(利得)或流出(损失)。按照此项规定,动态会计恒等式的准确表达式应该为:利润=收入-费用+计入当期损益的利得-计入当期损益的损失,综合会计恒等式也必须随之进行调整。然而,利得和损失不属于我国会计准则界定的会计要素,故我们在上面所列示的会计恒等式均未考虑利得和损失的影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