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新的城市要立得住,关键是要传承好自己的文脉,雄安新区在大规模规划建设之前就注重对历史文物和历史风貌的保护。为此,记者日前采访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雄县古乐传承人史军平。
记者:请谈谈你是如何走上古乐学习之路的。
史军平:我打小儿就喜欢古乐。那时候,村里没有什么娱乐活动,只有音乐会。年节庙会、丧葬大典都会有音乐会演出。我家是雄县亚古城,这是一个汉代建成的古村落,有着悠久的历史。村里的音乐会是雄县最有名的音乐会之一,名叫“亚古城音乐圣会”。几位老师傅都住在我家附近,他们有时凑到一起演奏,我就去经常去看,去听。正式的拜师学习是在1994 年。那时老师傅越来越少,我没有别的想法,只是单纯觉得这个东西是老祖宗传下来的,世世代代不曾间断,不能在我们这一代失传。当然我也有个判断,我曾想过这东西以后肯定会变得重要起来。没想到才过去20 多年,就已经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起来了。我也成为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记者:请介绍一下你的学艺经历。
史军平:我刚学艺的时候,还有四五个老师傅,有时就睡在老师傅的家里。我学得最快,学得最多,老师傅们也特别喜欢我。那时,高中毕业的我在村里也算是有学问的人。有一位老师傅,他78 岁那年,我录下他的一支曲子。古乐长短不一,长的几个小时都有,那一支曲子长达两个小时。10 年后,也就是他88 岁的时候,接受外界采访,重新吟唱这个曲子。我把10 年前后的录音进行对比,发现中间只差了几个音。这说明什么?哪怕在长时间没有演出的时候,他依然不断地在心里复习着这些曲子,使它们烂熟于心。
我由于刻苦钻研,演奏技艺很快成熟,将文场管子的打垫滑舌吐等技巧运用自如。演奏时,一孔多音,同孔异音,高低音结合,变化多端,曲调高雅,音色优美,或奔放如江河倾泻,或轻柔如细语低吟,或清脆如鸟唱蝉鸣。其武场集众家之长所创的花镲,花样纷繁,气势磅礴,高亢激昂,奔放豪迈,得到专家和老艺人的好评。
记者:目前亚古城音乐会发展得如何?(www.daowen.com)
史军平:开始没有固定的练习场地,乐器也不全,我就先出钱垫上。学生少,我们就慢慢发展,全力传授,培养新人。学员水平慢慢地得到提高,开始参加全国各地的演出。因为古乐这个事儿不挣钱,又搭工夫又搭人。随着老艺人越来越少,新的力量不足就成了大问题。2004 年,我任会长以来,收集整理、充实了乐谱,筹资更新了乐器、服装等,壮大了会员队伍,改革创新演奏技巧,加强演出和交流。尤其是近两年来,我们参加第五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获得太阳神鸟金奖。现在国家也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我们解决了部分服装、乐器费用问题。对于未来,我们充满信心。
记者:未来对雄县古乐的发展有何考虑?
史军平:成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我一直致力于雄县古乐的传承和挖掘整理工作。我觉得不单要把老师们教给我的东西传承下去,而且尽量把原来在历史中失落的东西补齐补全,借国家重视的东风,使雄县古乐恢复历史上最辉煌时期的面目。
我们与中央音乐学院等高等院校合作,对雄县古乐进行深度的挖掘整理,科学归纳,形成成果,使原来口传心授的音乐、古老的工尺谱,能够利用现代科技进行科学规范地传承。我们还准备推动“古乐进校园”工作,与雄县第二小学等学校开展试验性合作,在年轻人特别是小学生中推广古乐教育,使这一文化瑰宝生生不息地传承下去。
(作者:尹智 郭亚军 贾博钧 《河北经济日报》2018年3月26日刊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