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配合雄安新区在规划编制中体现文化先行的理念,河北大学编纂完成《雄安历史文献系列丛书》。2018 年11 月21 日,该丛书成果发布会在雄安新区举办。本报记者采访了该丛书主编、河北大学宋史研究中心梁松涛教授。
记者:请你谈谈编纂《雄安历史文献系列丛书》的初衷。
梁松涛:设立雄安新区是党中央做出的一项重大历史性战略选择,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2018 年4 月出台的《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新区建设要“坚持保护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延续历史文脉”。基于这种背景以及河北大学毗邻雄安,拥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我们更了解这块土地的历史和文化,服务雄安新区文化建设是河北大学义不容辞的责任和担当,所以,我们编纂了这套丛书。
编纂这套丛书的目的,是为雄安新区历史文化研究提供最基础的史料。作为“部省合建”高校的河北大学,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对雄安历史文献做系统梳理,是河北大学服务地方经济文化建设的应有之义。这套丛书的推出及后续的研究工作,对河北大学服务雄安新区文化建设,助推燕赵文化学科群都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该丛书也给关心与投身于雄安新区建设的人们提供了历史的借鉴与参考。
记者:请介绍一下你以往的研究领域。
梁松涛:我硕士、博士所学专业都为文献学专业,硕士阶段主要进行古典文献学方面的学习,博士阶段主要研究西北民族历史文献。进入河北大学工作以来,我在继续拓展原有研究方向的同时,利用自己的学科优势和地理便利,10 余年来一直关注燕赵区域的历史文献的搜集、整理和研究,先后组织编纂出版了《保定商会档案》《保定商会档案辑编》《保定救济院档案》等一系列历史文献资料,也有相关的系列研究成果的发表。所以,目前我们所进行的《雄安历史文献系列丛书》的编纂是前期科研工作的自然延展和进一步推进。
记者:请介绍一下编纂这套丛书的具体情况。
梁松涛:“建设雄安新区是一项历史性工程,一定要保持历史耐心,有‘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正是本着这种精神,河北大学多方谋划,课题组按照项目论证所设定的目标全力推进,在全面掌握与充分占有雄安新区地方历史文献的基础上,编辑整理《雄安历史文献系列丛书》系列文献,力争在雄安新区历史文化建设和遗产保护开发上有所作为。(www.daowen.com)
2017 年8 月,河北大学联合北京燕山出版社、江苏凤凰出版集团、北京采薇阁图书文化公司等单位,设立“雄安新区历史文献整理与研究”项目组,正式启动对雄安新区历史文献的搜集、整理工作。本科研团队依托河北大学燕赵文化学科群现有的人才优势、资料优势,聚集各方科研力量,在充分论证雄安新区地方文献学术价值的基础上,设计了“雄安新区历史文献整理研究与编纂”项目的整理范围、实施阶段等具体内容。原计划编辑出版《雄安历史文献系列丛书》20 种,约500~800 册。
策划、编纂这样一部大型文献丛书,所涉及的文献数量大、门类多,时间跨度长,且对参与人员学科、专业素养要求高。这项工作既是文献搜集,更是整理研究,必须有长期的学术积累和人才支持。一年多来,课题组组织师生多次深入安新、雄县、容城、高阳等地调研当地文物遗存、碑刻文献、档案资料等,全面积极参与雄安新区文化建设。目前,一期已编辑出版《雄安历史文献系列丛书》8 种,279 册。
记者:面对雄安新区规划建设的不断提速,未来你们还要做哪些工作?
梁松涛:雄安新区有着丰富厚重的历史文化资源,在这片土地上产生并留存至今的文献可谓卷帙浩繁、种类丰富,既有传统的经史子集文献、地方史志文献,又有散落在各地的大量石刻文献,还有近代以来形成的大量的公文档案、文献等。这些文献资料记录着自古至今雄安新区的人民在思想、文化、史学、文学、科技、艺术等诸方面的辉煌成就,并蕴含着丰富而宝贵的、具有地域特色的历史文化内容。
未来,我们会统筹优势资源,将学术研究、学科发展与服务雄安新区文化建设紧密结合。课题组将继续全力推进雄安新区地方文献的整理工作,重点推进《雄安历史文献系列丛书》的编纂工作,努力推进雄安历史文化资源的挖掘和整理,在雄安新区历史文化建设和遗产保护开发上做到有所作为。同时,加大对雄安历史文脉的系统梳理及专题研究,努力推出具有原创性或开拓性的学术成果。我们将会对这些历史文献资料进行数字化开发,建立雄安历史文献数字资料库,为雄安历史文化的研究以及文化资源开发提供更便捷资料检索。
(作者:王渊 《河北经济日报》2019年1月8日刊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