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用文笔传递雄安故事:访容城作家李素荣

用文笔传递雄安故事:访容城作家李素荣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李素荣是容城县大河镇张市村人,现居上海,已发表百余篇诗歌、散文。《李子花开》是作者的首部长篇小说,作品以雄安新区白洋淀畔的传奇故事为背景,传播雄安文化、讲好雄安故事。为此,记者采访了作家李素荣。曾感叹于童年时母亲讲的那个白洋淀水乡的故事——一个勤劳且为国家勇于付出的百姓人家。未来的雄安新区将再现“林淀环绕的华北水乡,城绿交融的中国画卷”。

李素荣是容城县大河镇张市村人,现居上海,已发表百余篇诗歌、散文。《李子花开》是作者的首部长篇小说,作品以雄安新区白洋淀畔的传奇故事为背景,传播雄安文化、讲好雄安故事。为此,记者采访了作家李素荣。

记者:你是在何种背景下创作长篇小说《李子花开》的?

李素荣:容城县是我生长的地方,有抹不掉的记忆,更有不能忘却的亲情、友情。我也曾用诗词、散文展示这里纯朴而善良的人们;也曾用画卷描摹那静美的水乡,但仍觉不能穷尽这燕赵大地人文之美,尤其是不能表达出对雄安新区美好未来的期待。

白洋淀秀美的风光乃至传奇故事是我生活中的别样色彩。曾感叹于童年时母亲讲的那个白洋淀水乡的故事——一个勤劳且为国家勇于付出的百姓人家。那个故事可能平常,然而正是这千千万万平常人家的真与善的人生经历,铸就燕赵大地独特的美。于是,萌生了要把家乡的一切记录下来,选取一个家族的变迁来作为小说的素材,并作为一个独特的礼物留给那个生我、养我的地方。

因为是通过一个李氏家族的风云变幻来展示,于是就有了——《李子花开》的故事。我希望读者能通过小说了解燕赵大地,体会白洋淀的风土人情;也期待通过《李子花开》,使读者能更深入地了解雄安文化。

记者:请介绍一下《李子花开》的故事概要。

李素荣:今年6 月份,我的第一部新书《李子花开》,由上海文化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时间跨越百年,描写了白洋淀畔李氏家族从1917年起至2017 年几代人跌宕起伏的命运,映射出燕赵大地上人们勤劳善良的美好品德以及守望乡土的艰辛和追求美好生活的执着。

书中以白洋淀畔李庄的大户李谦老爷的家族故事展开,描写了家族几代人的人生、爱情以及在中国社会大环境下的挣扎、沉浮而最终获得了幸福。小说以李谦老爷三房太太中,大太太的孙子力夫及未婚妻徐曼的爱情故事为主线,描写了上海护士徐曼与白洋淀小伙子力夫的相恋故事以及在力夫因为保护共产党人而死去后,徐曼离开上海来到白洋淀,和未婚夫的家族里一些成员共同生活了大半辈子的故事;同时,展示了李氏家族中莲珠嫂子的泥土也开花,李云的爱心放送及李菡对新世纪生命的解读,由此展现了中国百年来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记者:请你谈一下创作感想。

李素荣:由于小说跨度时间长达百年,从2016 年秋天开始着手的,构思、材料收集、整合到写作,最后到出版,历时近两年时光。写作是辛苦的,但也同时伴以快乐,每每想到读者通过《李子花开》可以更多地了解燕赵的人文之美、景色之美以及雄安的风俗特色,深感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www.daowen.com)

记者:今后你的创作是否还与雄安新区有关?

李素荣:当然,家乡是我灵感创作的源泉,人文之美、自然之美所涵盖的素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不论是古迹的传说,还是身边景致的美轮美奂;不论是普通百姓的笑靥与泪滴,还是贤士所传承的精神,无不激励着我、触动着我去讴歌、去展示……如今,雄安新区规划建设的美好画卷正在向世人徐徐展开,我会不遗余力地继续创作好以雄安为主题的文学作品,展示雄安文化、讲好雄安故事。

记者:你如何理解“无文化传承,无雄安未来”的理念?

李素荣:文化传承对雄安建设有着重要意义。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可以让人们铭记历史,记住乡愁。三县人民世代生活在这片土地上,长期以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本土文化:淀泊风光美丽、人们勤劳勇敢、宋辽古栈道演绎劳动人民的聪明与智慧、明月禅寺千年古柏承载了一代又一代人的记忆。

传承传统文化和极具特色的本土文化,可以提升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增强社会凝聚力。晾马台的由来、白洋淀明珠神话的传说、杨继盛的铮铮铁骨,从口头传说到文字记载的历史,那种勇于担当,无私奉献的精神,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的雄安人。其表现出的爱国主义精神奋斗精神,早已融进雄安人的血脉里,形成了一种行动自觉,这必将为雄安的建设和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

记者:你对雄安新区的未来有何期待?

李素荣:“未来之城”雄安的宏伟蓝图,描绘着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前景,凸显着“雄安模式”的精髓。未来的雄安新区将再现“林淀环绕的华北水乡,城绿交融的中国画卷”。其独特——就像我书中诗文所写“在地球上独美的小花”;其领先——先进的科学技术、雄厚的经济基础,势必呈现出新时代的航标;其传承——传承传统文化,使雄安更美,且独具魅力,将进一步增强人们的文化底蕴、增强自信心,从而推动雄安新区的全面建设和发展。

(作者:王渊 《河北经济日报》2018年8月27日刊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