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灵州光复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敲响了清朝统治的丧钟。继武昌首义的胜利,10月22日,陕西革命人联络会党、新军,在西安发动起义,一举光复古城。西安革命的胜利,极大地鼓舞和推动了西北地区革命运动走向高潮。
宁夏通过革命党人和哥老会等各方面的革命活动,起义条件已基本成熟。这时,陕西革命军向西推进,直逼甘肃,甘肃的反动势力惊恐万状。陕甘总督长庚与署陕西巡抚兼督办军务的升允,为挽救清王朝及其在西北地区的统治,一方面策划与新疆巡抚袁大化、伊犁将军志锐联合,阴谋“万一清廷危急,联络新、甘、内蒙古为一气,拥宣统西迁,暂谋偏安,徐图恢复”[10],千方百计地加强防范和镇压,阻止各地爆发革命。另一方面,积极组织反革命武装进行反扑,调兵遣将,兵分三路,向陕西出兵镇压革命。一路以固原提督张志行的“壮凯军”十三营出凤翔;一路以总兵马安良的“精锐军”(俗称西军)十四营和陆洪涛的“镇武军”一营出长武;一路由黄钺、崔正午率马步五营驻守秦州;并以劝业道彭英甲为前敌营务处,由举人出身著名的顽固派升允亲自统帅,向陕西进攻,企图一举镇压陕西革命的力量,扑灭西北革命的火焰。
陕西革命军政府民军都督、哥老会首领张云山,以鸡毛传帖,敦促宁夏革命党人、哥老会,火速举义响应,牵制甘肃清军。
宁夏得到信息后,“宁夏革命同盟会支部”秘密召开会议,决定响应武昌革命,支援陕西,尽快“举义宁夏,钳制西军攻陕之兵力,切断清廷仅有之西北交通,予清廷以威胁”[11]。为此,他们联络宁夏镇台衙门教官刘复泰、千总彭宗刚、续备左旗营官黄连升等哥老会中人,内外结合,定期起义。
10月末,宁夏镇总兵张绍先,将其职务交给中营游击赫明堂代理,而他“借请示军机事宜,前往兰州述职”为由,逃离宁夏。11月14日晚,宁夏革命同盟会支部在府城东岳武穆庙内,召开各方联合的紧急会议,决定次日晚9时举行起义,以哥老会和驻军巡防续补五营为主力,汉、回、蒙各族义士共同参加。会议推举同盟会员刘先质为宁夏民军起义总指挥,高士秀为副总指挥;会议又决定兵分东西两路,以刘华堂、刘复泰负责指挥西路民军起义,刘照黎、马跃川、王之滨等人,予以协同攻占宁夏府城和平罗等地;以高士秀、高登云负责指挥东路民军起义,孙学文、朱邦科等人协同,攻取灵州和横城等地。(www.daowen.com)
按照“岳武穆庙会议”的部署,革命党人刘先质、刘华堂、刘复泰等,召集会众,组织宁夏起义军,分兵四路,于11月15日起义,主攻宁夏府城。由于消息走漏,清军已有戒备,加之刘华堂、刘先质指挥不周,以及武器低劣等原因,义军与清军激战时许多民军不支,被迫退至城北八里桥一带。
同时,高士秀等人亲至灵州,协助灵州哥老会首领高登云、马连弟,组织灵州民军起义。
11月17日,灵州民军兵分三路,正式宣布起义。当日夜,高登云、马连弟率领民军百余人,率先攻打灵州守备衙门。灵州参将朱某是哥老会会员,在民军攻打州府时,按兵不动,不作抵抗。在朱的影响下,兵丁放下武器,纷纷投诚。起义军未动一刀一枪,便顺利地占领了灵州守备衙门。之后,民军夺取了武器弹药,并收编了一部分清军官兵。起义民军占领守备衙门后,百姓纷纷要求参加起义,民军迅速发展成为一支数百人的革命队伍。
19日,义军宣布成立了灵州革命军政府,高登云被推举为大元帅,马连弟为副元帅,杨忠厚为参军。军政府下设政务、军务、参赞、军需4部,所有义军统一领导,编为5个营。同时,贴出安民告示,申明革命意义,要求军政界“保商”、“护民”。前来报名投军者络绎不绝,义军人数猛增至两三千人,城乡秩序井然。
高士秀按军政府命令,于20日傍晚率义军北进攻取横城。横城位于黄河东岸,为水路交通要冲,亦是灵州和府城的门户。高士秀在攻城之前与驻守清军中的哥老会联系,里应外合,轻取横城。至此,“义军在军事上形成了以灵州、横城、府城三处遥相呼应的犄角之势”[1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