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群的背后不单是粉丝和兴趣,还承载了非常复杂的商业生态。究其根本,就是人的社会化的必然性。现在我们关注的社群生态是基于商业和产品的,以互联网为载体跨时间和地域扩散。商业社群生态的根本价值,是实现社群中的消费者不同层次的价值满足。
举一个比较容易懂的例子,我们以前居住只要有个房子就行了,但是竞争促使开发商想了一个妙招,卖房子之外还送你读小学,家所在的小区里还有各类的商铺,有会所提供平时的休闲娱乐,出远门还有保姆帮你看房,通过这些来增加买房的附加值。慢慢地形成了一种生态系统,形成了一个生活和商业业态的闭环。
这样的生态模式逐渐发展完善,为消费者提供多维度的服务,变成了一个完善的商业体系。当下十分热门的“智慧社区”,就是基于这样的商业逻辑。万科、龙湖、远洋等地产商和物业管理公司,都在利用互联网的玩法改造传统物业,建立以住宅区居民为核心的商业生态,从而颠覆传统的物业管理模式,其本质,也是一种社群商业模式。社群商业是一个具有增量思维的“微生态”,生态系统天然多赢。
《创业家》杂志,正在从一个媒体平台向创业服务平台转型,形成“一本杂志+黑马营+黑马大赛+i黑马网站”四位一体的完整循环体系。其盈利模式再清晰不过:通过杂志和网站(网站目前实行免费,未来会往向会员收费的方向发展)聚合创业者和相关群体,建立黑马营的社群组织;再通过举办黑马大赛收取门票,黑马营的学员出一定的学费;同时,通过办黑马大赛向投资人收取中介费等方式进行商业转化营收。
传统媒体的商业模式是“内容+广告”的营收模式;新媒体商业模式定义为“内容+用户+关系”的营收模式,就是用内容将兴趣相投的人圈在一起,然后经常制造群体活动,进行商业转化,从而产生营收。
在社群商业模式之下,内容如同一道锐利的刀锋,切开一条入口,它能够吸引和满足用户的基本需求,但它无法有效地沉淀粉丝用户,社群就成为沉淀用户的必需品,而商业化变现则是衍生盈利点的有效方式。三者看上去像是三张皮,但内在的商业逻辑是一体化的。未来的商业,是基于人而非基于产品,是基于社群而非基于厂商。社群商业的本质就是用户主导、数据驱动的C2B商业形态,它才刚刚开始。
(1)体验为王
做大众消费品的人可能已经感觉到,今天消费者的话语权越来越大,如果你的产品做得好,大家就会口口相传;如果你的产品做得烂,不久就会骂声一片。所有的这一切在过去是不可想象的,但在今天,每个人都可以发布信息,每个人的声音即使弱小,也总能被别人听到。
产品是否能够成功,用户体验越来越成为一个关键,用户买了你的产品,并非就与你结束了交易。恰恰相反,当用户拿起产品,使用产品的时候,用户体验之旅才真正开始,而用户的体验之旅是否愉快,将直接影响到你的口碑、销售。
用户体验不是我们的体验,而是用户的体验
很多的用户没有用户体验的概念,你的产品设计的好坏并不会引起他们的注意,只有当用户有过类似产品体验的经历之后,用户体验才会在他们的头脑中形成。此时你的产品设计得如何便可以得到充分的验证,因此检验用户体验的不是我们,而是你的真实用户。我们总是希望能够代表用户,能够无限地接近用户,甚至成为用户,但事实上我们根本代表不了用户,更多时候只是我们在一厢情愿罢了,用户体验是用户的体验而非我们的体验。
用户体验的设计应以用户为中心
很多用户体验的设计并不是用户想要的,这主要是前期没有对用户进行研究导致的结果。用户体验的设计应以用户为中心,忠实于用户的真实感受,因此研究和分析用户是做好用户体验设计的第一步。在研究用户之前,一定要明确目标用户,同时不要试图去满足目标用户里的所有用户。在多态的社会形态下,不同区域、文化或信仰等都会产生不同的体验效果。对于一个界定明确的用户群体来说,其用户体验的共性是能够被认知和容易捕捉的,而其非共性则因个体差异较大而无法模拟和再现。
用户体验是感动用户的产品设计
产品设计的本质是创造一连串的体验,使用户能够感知到产品的文化、价值和内涵,我们发现具有非凡体验的设计总是能够赢得更多的用户,比如苹果的产品。好的产品设计是通过信息交互传递感动人的表达,并让用户与产品产生充满感情的有效沟通,从而为用户创造能够感触到的、一体的、系列的、蒙太奇般的体验,它能使用户每次在相似情景下都不由自主地想起你的产品,并付出行动。具备这种体验的产品不会强迫用户去使用他们不想要的功能,但是它会引导有兴趣的用户自发地去使用你的产品,它不是靠花哨的视觉效果和强大的交互能力打动用户,虽然它也具备这些特性。
用户体验是一种新的产品竞争力
用户体验的目的是希望用户最终愿意为这份体验给予我们所期望的回馈,比如购买产品等,可以说用户体验是唯一能够触发用户情感的产品因素。如今,用户体验已经成为一种新的产品价值,当技术已经不再是产品核心竞争力时,产品的竞争实质上就是用户体验的竞争,用户注重的不再是产品的性能,而是产品所带来的愉悦感和价值感。
易用性是可用性的一个重要方面,指的是产品对用户来说意味着易于学习和使用、减轻记忆负担、使用的满意程度等。产品易用性好,很可能是因为产品功能少,界面简单,也可能是用户认知成本低等因素。同样的产品,功能、界面和环境都相同,对于不同的用户而言,易用性也是不同的,因为用户的认知能力、知识背景、使用经验等都不同。比如说Microsoft Office 2007,有的人认为很好用,很顺手,但是也有人觉得很复杂,没有Microsoft Office 2003易于使用。
(2)社群商业变现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移动设备对于个体的赋权以及互联网基础服务设施的有力支撑,不仅让社群概念走进了我们常人的生活,也让社群成为诸多商业活动中绕不开的主题词,更让社群商业成为炙手可热的社会热点。
我们身边诸如i黑马、罗辑思维等社群组织,以其独具特色的运作逻辑,充分验证了社群商业的价值,也为我们提出了新的课题:社群商业价值到底该如何开发?除了i黑马模式、罗辑思维模式,是否还有其他模式,能够让社群商业变现。社群商业价值挖掘的普适性路径究竟在哪里呢?
商业活动流程和形态的改变
在工业化时代,商业活动的起点源自生产出来的产品:对产品进行营销,再借助终端渠道,最终到达客户,如有需要,可以通过售后服务的方式实现后续的跟进服务。“产品、营销、渠道、客户、服务”是一个基本的流程体系。
而在当下的互联网社群经济模式下,要实现商业活动的运行,已经无法从产品的提供开始。因为富足的产品供给已经让社会群体的基本需求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满足,标准化的产品提供的规模化经济已经渐渐失去了活力。(www.daowen.com)
与此同时,用户更多时候追求的是一种个性化的需求。有些突发性的需求,或者基于一群人的组织内部、基于一个场景触发的需求而引发的消费,进而带动商业活动的展开。消费行为被大大地后置,前置的已经不再是产品而是社群,发生的场所已经不再集中于我们传统观念中的商店、市场,而是无处不在的场景、情景之中。
当下移动互联网时代,商业活动的起点往往源自一个社群,一个基于兴趣爱好或者各种垂直细分需求标签而形成的社群。
在社群中,能够抓住机会的参与者或者运营者,会在其中发现自己的潜在用户,并且通过各种类型的活动和社交互动,形成这群潜在用户的特定集中或者个性化分散的需求,最终借助互联网基础设施所提供的便利,组织满足用户的产品和服务的提供,从而形成了当下商业流程的新路径。
“社群、用户(潜在)、需求、服务”,商业互动流程和形态发生了重大变化,这或许就是移动互联网经济模式,或者说社群经济模式的新特征。
在此模式下,社群商业价值的发挥拥有了一个基础的环境,那就是社群。
社群商业价值变现的基本逻辑
社群商业要实现其价值首先必须具备1.0层次,也解决社群的存无问题。保证拥有一个社群,一个垂直细分的、具有一定特色的社群组织,即社群1.0,在此基础上才可以实现进一步的商业运营,升级到2.0。
升级到2.0的前提是:这样的一个社群中,能够找到潜在的运营对象,或者说未来商业运营的潜在用户,并且能够实现一定的商业闭环。
例如一个拥有10万人规模的母婴社群,此社群内一定拥有诸多的妈妈、准妈妈,以及诸多闻风而来的对该群体提供服务的供应商。在一个简易的微信群或者QQ群中的人群,已经能够借助微信群的信息传播功能和社交功能,进行供求信息的提供和交换,并且通过各种线上或者线下的沟通合作,最终创造价值。
如此一来,这样的一个社群就具备了可以进行商业运营的初步条件,进行2.0模式的升级理所当然。
此时,有必要构建或者借助一个统一的平台,将分散在微信群或者QQ群中的用户需求在一个线上平台上实现。如果这个社群中的用户需求集中体现在标准化的商品消费需求,则一个微店系统就可以实现此功能。如果不只是直接电商的需求,还有更多的信息发布交互需求,则需要一个社区连带一个可以进行电商交易的微店系统等,这就是所谓的商业闭环再次上线的过程。
无论需求的产品技术形态如何,最终要实现的都是对接社群组织内部人和服务的连接需求,即以社群为支撑,技术工具为手段,连接社群内比较集中的需求和服务提供商,并实现需求和服务配对的过程。这样一个最简单的社群运营平台就搭建完成,并且实现了基本的交易,从而完成了从松散社群运营到社群运营2.0的升级。
在此基础上,要实现社群运营的更大价值,必须通过扩大工具平台供给双方的数量和质量以及品类来实现更大商业价值的挖掘,包括像服务自有社群的工具平台向服务同类或者更为广泛的人群的扩大。真正对外开放,实现从工具平台到真正意义上的开放服务交易平台的升级,即所谓的社群经济3.0。
以一个母婴社群为例,在完成一个技术产品开发之后,可以满足社群内部部分用户的需求。这时可以搬到一个自己开发、改造的工具平台上,实现更多人需求的满足,并整合和匹配相应的服务。在此基础上,必须开放对外、横向推广这样的一个工具平台,让更多的母婴社群用户能够用上,并最终从一个内部的社群运营平台升级为开放的社群运营平台,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社群运营平台的建立。
社群商业运营3.0实现的核心点
首先,社群运营必须坚持自然生长、循序渐进的原则。社群运营要遵循从社群本身特色出发,从拥有社群、发现社群中用户的共同需求出发,进行初级的社群需求个性化满足。形成闭环之后,再决定进一步社群运营模式的升级,包括借助技术平台实现规模化效率的提高。
其次,要始终坚持MVP最小化实验原则。在未直接展开独立统一的技术平台打造前,需要借助互联网通用的工具平台,实现最小化商业闭环的实验,才能够确定社群商业运营需求的刚性和可行性。
最后,要始终坚持社群运营从简单工具开始。简单工具辅助社群内部需求满足后,再实现工具向平台的升级,扩大服务对象范围,增加服务提供商的数量等,进而实现社群商业的价值。
以基础的社群用户需求为引子,通过各种方式实现用户集中的需求满足,借助互联网通用技术工具完成最小化商业闭环的实现,再形成统一的工具平台,将需求的匹配过程规范化,以升级社群运营的等级,再实现从工具平台向社会化开放平台的升级,这就是实现社群商业价值的基本路径。
循序渐进的模式选择源于社群的垂直细分化。垂直社群拥有相对规模小、用户群体精准细分定位的特征,在没有大量的用户需求集中和入口流量、不容易形成需求集中度和体量规模的前提下,循序渐进式地推进,便于实现低成本高效率运作。
在社群商业运营的过程中,始终要坚持人群的垂直细分,和真正意义上的特殊社群的形成。同时,商业运营的前提是社群用户拥有较为集中统一的刚性需求,而在操作过程中,要实现商业运作的起步,必须借助资本的投资杠杆,来支撑工具平台实现最后商业回报期间的运营成本。
社群是当下的一个人群分类的普遍形式,其商业价值的发挥和挖掘,直接决定了未来商业竞争的成败。今天的逻辑模式或许还未必那么成熟,但已经是当下被无数人验证的有效方式,顺之用之,其乐无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