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云南天麻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

云南天麻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

时间:2023-05-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表2-4自然资源条件SWOT分析2.产业发展条件云南天麻历史悠久,驰名中外。2005年6月7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国家标准委批准发布了《原产地域产品 昭通天麻》国家标准。表2-5产业发展条件SWOT分析3.区位条件2016年,云南彝良建设天麻博物馆,该馆是集天麻培植、历史、文化、教育、科研、科普、休闲、旅游为一体的原生态园林式博物馆,是全国首家以展示天麻为主题的专题类博物馆。

云南天麻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

1.云南省红花产业发展的优势(S—Strength)

(1)自然资源优势

红花属长日照植物,在长日照条件下易开花结果,植株生长健壮分枝多,产量高;同时红花喜光喜热,耐旱怕涝。云南省红花主要种植区为云南怒江、澜沧江、元江、红河金沙江及其支流的河谷地带,海拔1000~1600m的地区及同类型生态区域。尤以澜沧江流域的漾濞、巍山、南涧、昌宁、红花上游的弥渡、南华及金沙江流域的宾川等地种植历史悠久。这些地区干旱少雨,热量丰富,光照充足,四季分明,多为排水良好的中性沙质和黏质土壤。红花主要种植区年均气温20℃,≥10℃的年积温达到6000℃,终年基本无霜,年降雨量615.1mm,雨量占年降水量的90%以上;该区光热资源丰富,年日照时数2670h,日照百分率62%,空气湿度小,气候条件极适宜种植红花。

(2)品质优势

云南红花种植区远离工矿区,大气、水源、土壤无污染,加之在红花生产过程中,多不使用农药,红花生产符合农业持续发展的需求。同时云南红花生育期长,营养物质累积多,生产的红花色泽鲜亮,通过测定云南主栽品种的红花籽油的亚油酸含量均达到80%以上,含油率也基本高于30%,是加工红花油及系列产品的上等原料。同时红花花瓣中药用成分羟基红花黄色素A及山柰素的含量远远超过2020版中国药典规定(HSYA不得少于1.0%,山奈素不得少于0.05%),相比药典分别提高2倍和1.5倍以上。

(3)区位优势

云南是一个山区农业省份,地处中国经济圈、东南亚经济圈和南亚经济圈的结合部,是中国连接南亚、东南亚的国际大通道和面向印度洋周边经济圈的关键枢纽,拥有面向三亚(南亚、东南亚、西亚)、紧靠两湾(东南方向的北部湾、西南方向的孟加拉湾)、肩挑两洋(太平洋、印度洋)通江达海沿边的独特区位。是我国唯一能从陆路通过东南亚直接沟通印度洋沿岸国家的省份,也是云南高原地处长江、珠江、红河、怒江、澜沧江和伊洛瓦底江等六大国际国内水系的源头或上游,是全国乃至东南亚地区的重点生态保护区域。云南国境线长4000多km,有24个国家一类口岸、2个国家级开发开放试验区、正在推进建设的跨境经济合作区、4个边境经济合作区和诸多沿边各类产业园区,交通便利,便于农副产品出口,优越的区位条件,有利于发展外向型红花产业。

(4)种植优势

红花从国外引入中国已有2100多年的历史,云南自唐代永徽年间(650~655年),已有红花药材出售,而在明朝初年洪武至正统年间(1368~1449年),云南地方当局向朝廷进贡的药物中就有红花,故云南种植红花的历史已达千年以上,近些年的种植面积在1.4万hm2左右,种植规模已达全国的五分之一。同时云南是全国重要的红花良种繁育基地,育成的红花新品种在云南覆盖率达到95%以上,在全国达到70%以上。此外,结合地理优势条件,红花能够促进云南干热河谷地区、民族地区和三区三州的山区、半山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是脱贫致富、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主要作物。云南红花生育期长,营养物质累积多,品质好,平均产量也比西北(新疆、甘肃等)高。从最近几年的市场价格来看,云南红花均高于北方;新疆等西北红花产区是春播秋收,云南红花是秋季播种,春夏季采收,二者的新品上市时间刚好错开。因此,每年红花收获季节,总有来自日本、中国台湾、中国香港、广西、广东等地的客商云集云南省各主产区,争相收购云南红花。

(5)资源优势

种质资源是育种的基础,任何一个新品种的培育都是在原有的植物资源基础上通过选择、杂交、回交、诱变等方法修饰、加工、改良后培育出来的。云南省红花资源丰富,共有来自世界52个国家的4700余份种质资源。近些年通过对这些资源进行整理研究,筛选鉴定出一大批具有高产、高含量、抗旱、耐盐碱、抗病耐瘠等特点的优质红花种质资源,极大丰富了我国的红花基因库,对我国红花的科研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

研究团队经40年历史传承,如今已成为全国最大的红花新品种研发中心,选育的红花新品种覆盖省内95%以上,覆盖全国的70%以上。目前,云南红花育种者已培育出高色素品种云红一号;花油两用(药油兼用)品种云红二号~云红花十号;药用红花新品种滇红花一号和滇红花二号;观赏用红花品种花容1号和花容2号,是国内选育红花品种最多的省份,其中,云红花七号被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列为2021年乡村产业振兴“十大品种”之一。

(6)良种优势

云南已发展成为全国重要的红花良种繁育生产基地,云南红花新品种的产量、质量和抗逆性等受到全国红花种植者的好评和认可,选育的红花新品种覆盖省内95%以上,覆盖全国的70%以上。在永胜、弥渡和鹤庆县建立了良种繁育基地,良种经繁育后广泛应用于云南及西北(新疆、甘肃等)等红花产区,受到农户的好评。新疆、甘肃自2011年从云南引进我们选育的品种进行种植,生育期比新疆主推品种“裕红1号”提早15天左右,花瓣产量比裕红1号高10kg左右,云南品种在新疆得到迅速推广,种植面积也得到扩大。

2.云南省红花产业发展的劣势(W—Weakness)

(1)品种混杂退化

近年来随着红花花瓣及油价格不断升高,云南红花种植规模在不断加大,导致良种供需矛盾突出,生产上,直接自留种或是使用榨油的红花籽来替代种子,导致红花品种的退化,制约了红花产量及品质的提高。同时新品种选育、繁育与示范推广体系不完善,导致优良红花新品种选育进程较慢,培育出的优良花红新品种推广速度也相对滞后。

实施产学研合作,建立红花种质资源圃及育种试验基地,依托科研单位加强对现有的种质资源进行评价、筛选和创新利用,筛选出适合云南省不同种质区域种植的无刺、高产、高抗的优良新品种,加大良种繁育基地建设,进行种子提纯复壮,提供优质、高产种子,为我国红花产业化提供良种支撑。并迅速加以推广利用,以改变目前生产上红花品种混杂退化等问题。

(2)栽培管理不规范,质量参差不齐

随着红花种植规模扩大,出现许多种植新区,当地农户由于消息闭塞、对红花高产栽培技术掌握不够、种植以分户零星种植模式为主、管理粗放和投入不足等原因,造成红花单产低、质量参差不齐。相关调查表明,同一品种在不同种植地产量不一致,如云南红花,在元谋种子亩产为147.06kg,花瓣产量为31.91kg;在弥渡种子亩产量为245.36kg,花瓣产量为28.02kg;在鹤庆种子亩产量为130.70kg,花瓣产量为38.78kg;在永胜种子亩产量为224.56kg,花瓣产量为36.76kg。南涧县红花样品羟基红花黄色素A含量为66.52mg/g,弥渡县为90.51mg/g,永胜县为78.68mg/g,鹤庆县为82.97mg/g。由此可见,红花花产量及品质地域间有差异,种植红花增产增收的效益尚未充分发挥出来。

开展红花高产稳产栽培技术的研究、集成与示范,以发挥红花的增产增收潜力。根据云南省红花产区不同的地力、水肥、气候条件,开展多点、多因素、多水平的栽培试验,总结出高、中、低肥力水平下最适种植密度及配置方式,同时采用间套作模式,从整体上提高山区、半山区农民红花种植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红花种植效益。

(3)产业链短,深加工及资源利用率低(www.daowen.com)

云南省从事红花生产经营加工的企业较少,存在许多“私人作坊”。加工企业普遍具有“生产规模小、企业实力弱、管理水平低、精深加工能力不强”的特点,大多数企业仍处于收购花瓣、色素提取、红花油压榨等的初加工阶段。缺乏深加工企业,云南红花产品以出售原材料为主,尚未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科技含量和附加值高的“拳头产品”。这些因素制约了云南省红花产业链延伸和产品附加值的提高。

通过招商引资,引进红花深加工企业,丰富红花加工产品。如红花种子用来榨油,生产精制红花油、红花调和油、红花色拉油等;红花花丝用来提炼色素、生产红花茶化妆品、糖果等系列食品及保健食品和中成药产品;红花饼粕提取蛋白,生产高蛋白食品、饲料、氨基酸口服液等系列产品。最终通过实施产后初深精加工及建立质量控制体系,不断提高红花产品的附加值。

(4)组织化程度低,产业发展具有盲目性

由于缺乏红花产区专业的合作社,云南红花多数是农民的分散经营,面对千变万化的药材大市场很难应付,同时带动力弱;种植户在生产交易中由于不掌握市场行情,经常会出现盲目种植、价格下跌、影响收益和互相压级压价、相互倾销等问题。

红花作为一种经济价值很高的特色经济作物,进行品牌培育创建是实现其产业化经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企业发展壮大,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的关键。品牌创建后,加大品牌宣传力度,实行生产加工一条龙,产供销一体化,拓展品牌产品市场规模

3.云南省红花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O—Opportunity)

(1)政策扶持

在省委省政府和国家的高位推动下,先后出台了《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中医药特色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门中药材保护和发展规划(2015~2020年)的通知》《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的通知》《“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药材产业扶贫行动计划(2017~2020年)》《全国道地药材生产基地建设规划(2018~2025年)》《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中发〔2019〕43号)《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贯彻落实中药材保护和发展规划(2015~2020年)的实施意见》《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云南省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2020年)的通知》《云南省加快中医药发展行动计划(2014~2020年)》《云南省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等一系列指导中药材、高原特色农业和油料发展的重要文件。这些政策文件的出台为云南省红花产业发展带来了发展机遇。同时,在全省常规种植中药材品种约145种,其中规模以上种植品种约30种(红花为其中之一);大宗药材品种10种(红花为其中之一)。

(2)市场需求持续增长带来的机遇

近年来随着人们保健、养生意识的增强以及大健康产业的发展,对药食同源的品种需求越来越大。红花作为药用、食药兼用、色素用和观赏用品种,被广泛用于传统方剂、新型药剂、保健产品、油料、食品色素、化妆品、染料及花卉等,是出口创汇的品种之一,周期短、投入少、见效快、市场需求量大,前景广阔。

(3)疫情影响

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对各个国家提出前所未有的挑战,中医药的及时介入,极大缩短了病程,有效降低了新冠肺炎轻症、重症发展为危重症的发生率,减轻了患者后遗症,提高了临床疗效。其中以红花、赤芍等活血化瘀药组成的血必净注射液对新冠肺炎重型、危重型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或/和多脏器功能衰竭有很好的效果,能增强临床整体疗效,促进患者症状改善,且用药安全可靠。突出的抗击疫情作用进一步提升了全国对红花的认知度。

(4)产业跨界创新,为中药材产业发展增添持续动力

采用“科研单位+企业+基地+农户”的创新模式,科研单位负责红花的品种选育、良种繁育和技术指导;企业负责收购、加工和销售等;科研单位和企业共同建立基地;农户负责红花种植和采收。形成了生产合理、有效分工的产业链,提高了科技成果的创新性和转化率,形成了多方共赢的局面。有效促进了云南干热河谷地区、山区、半山区红花产业的发展,大幅提升了云南红花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为打造云药大品牌、夯实产业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具有较好的辐射带动能力和广阔的应用前景。同时继续探索“中草药+旅游”“中草药+种植园观光”“中草药+文化科普”等多种创新模式,把红花种植加工、乡村旅游、休闲度假、知识科普、等融为一体,促进红花产业与旅游文化等支柱产业融合发展。

4.云南省红花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T—Threat)

(1)其他省份红花产业发展的竞争

红花在我国已有2100多年的栽培和药用历史,主要集中在新疆、云南、甘肃、四川、河南、河北、山东、浙江、江苏等地。其中新疆是我国红花的最大产区,自然生态条件非常适合红花生长,种植面积和产量常年均占全国70%以上。近年来,由于红花需求量加大,种植红花能够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河南、四川等地种植面积也在不断扩大,红花产品加工企业不断增多,这些对云南省的红花产业带来了一定的冲击。

(2)农产品质量安全不断升级

世界各国和地区都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对进出口的农产品原产品及加工制成品增加了农药残留、重金属污染、有害微生物污染等检测项目。对红花生产各个环节进行严格把控,提高红花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才能在市场中增强竞争力。

(3)产品营销体系缺乏

目前,云南省红花产品的销售大多是企业或商贩从各家各户和集市上收购,再加工或销往异地,缺乏较为完善的交易市场以及相对畅通、稳定的营销体系,产品抵御市场风险能力较弱。另外,在收购红花过程中存在不按照合同收购价及谈判价履行或是讲好收购又违约的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民利益。有些年份还存在过量生产,使得红花产品过剩,经济效益差,影响了生产者的积极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