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开放式创新不可避免的分析介绍

开放式创新不可避免的分析介绍

时间:2023-05-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开放式创新产生的背景离不开协作网络的形成。封闭式创新之所以能为企业带来成功,是因为具有“持续创新”的效果。在这种传统的封闭式创新中,小企业是没有能力去和大企业竞争的,只能在大企业的市场夹缝中求存。人才流失使得企业对内部创新的控制日益困难。其次,另一个经济现象也会加剧企业对创新控制的难度,这就是范围经济效应。再次,顾客话语权的加强使得封闭式创新越来越不受欢迎。

开放式创新不可避免的分析介绍

开放式创新产生的背景离不开协作网络的形成。美国哈佛大学教授亨利·切斯布鲁(Chesbrough)把20世纪之前企业内部创新模式称为“封闭式创新”,在这种模式下,企业主要依靠自身力量实施技术、组织和运作模式的创新,他们充分信赖自己,认为成功的创新需要企业强有力的控制,只有依靠自身,才能获取最高的超额利润。

在大规模生产年代,封闭式创新有其优势,迄今为止我们看到了许多工业产品和技术就是企业依靠自我创新的产物。封闭的资金供给与专门的研发力量相结合,能够保证技术的先进性,同时通过迅速的专利保护和市场开发,还能实现新技术的独享和市场垄断。这些优势使那些拥有资源和能力的大企业对“创新”带来的超额利润趋之若鹜,垂涎三尺。他们建立了专门的研发机构来从事技术创新,例如,杜邦公司的杜邦实验室、朗讯科技公司的贝尔实验室、IBM公司的沃森实验室、HP公司的中央实验室和施乐公司的帕洛阿尔托研究中心PARC,这些创新技术的成果垄断了行业的大部分专利,例如,1946年美国大企业所获专利占到美国专利总数的64%。

从另一方面看,随着产品所包含的知识含量越来越高,封闭式创新就显露出它的弊端。以自我经营为导向,大企业过分强化和控制自我研究目的,往往导致那些无力承担高额研发投入的企业处于竞争劣势。而大量的技术因过度开发或者与市场需求相脱离而被束之高阁、无法获利,例如,IT业中有大量的硬件专利技术至今无法转化为成果,在封闭条件下,缺乏应有的知识交流,外部众多优秀且廉价的同类创新成果不能被企业所利用,加之如果企业内部承担创新的骨干力量离职出走,企业的创新过程就会前功尽弃。

封闭式创新之所以能为企业带来成功,是因为具有“持续创新”的效果。以技术创新为例,企业通过研发取得突破性的新技术以后,一方面对新技术实施严格保密和申请专利保护;另一方面将新技术迅速推广至市场,推出新产品和服务,从而抢先占领市场,取得超额利润,接着再投资于更多的内部研发项目,这又会导致进一步的技术突破并带来新一轮的产品和服务的市场推广,从而形成良性循环。在这种传统的封闭式创新中,小企业是没有能力去和大企业竞争的,只能在大企业的市场夹缝中求存。典型的例子就是英特尔CPU的研发长期占据行业垄断地位。

环境变化带来的革命性影响如今也蔓延到企业内部,过去一味地依靠自身力量进行的创新,突然间就被行业中的后发者颠覆,封闭式创新的使命也走到了尽头。一些还抱有幻想的企业,仍然不太理解创新模式已经悄然发生了变化,为什么过去赖以立足的创新工具现在都失灵了,而一些远见者已洞悉了其中奥妙。

首先,得益于信息时代的知识革命,大企业对知识的垄断地位被打破,高等教育的普及,学术机构研究能力和研究质量的迅速提高,以及互联网和人类生活中各种社会网络对知识的传播和发展,使得知识由以前富集于大企业研究部门和科研单位,转变为广泛分布于产品价值网络中的各个节点,知识的自然配置打破了只有富裕的企业和富裕的国家才能开展创新的垄断局面,名不见经传的企业也可以入室登堂。一些掌握着关键知识的人才,也不像过去那样唯唯诺诺,他们敢于辞职下海,带走自己的创新成果,自创天地。人才流失使得企业对内部创新的控制日益困难。(www.daowen.com)

现代经济体系的完善也加快了创新成果的转化,例如,在资本市场和政府环节,从天使投资、创业基金、风险投资到公开发行等投融资制度和方式,使得那些拥有创新成果的个人和小型组织有望得到资本的青睐,这大大诱惑了资本与人力,丰富了技术市场的资源供应,使许多商品和服务向市场推广的速度越来越快,企业对创新成果加以全面控制的愿望就有可能是一相情愿。

其次,另一个经济现象也会加剧企业对创新控制的难度,这就是范围经济效应。它的特点是:如果给定足够长的范围半径,总能找到对同一件商品或者同一件事情估值差异极大的人。经济全球化浪潮使得创新资源的配置与流动可以在更大的范围内进行,以前企业内部的研发项目如果不适合于当前的经营业务,项目就往往会被搁置起来,浪费之前投入的大量投资和研发人员的精力,甚至在某些行业中,企业还故意隐藏和消灭一些对原有技术形成威胁的新技术。现在,如果可以把这些未完成的研究成果放到世界范围来看,就有了更多实现价值的机会,企业可以通过外部的途径使研究项目得以继续进行,或者把不适合于本企业当前经营业务的创新产品通过外部渠道进入新的市场,使之商业化,从而减小创新市场的不确定性,提高企业创新的热情。

再次,顾客话语权的加强使得封闭式创新越来越不受欢迎。关起门来搞创新现在遇到了消费力量的挑战,在卖方市场中,企业的研发人员就决定了消费者日后能消费的产品,也就是说,企业的研发人员根据自己的经验和想象力进行创新,生产出新的产品推到市场上,而供应商和消费者由于没有更好的选择,所以只能接受,他们享用“被设计”产品的同时,也在试图寻找更好的理想产品。而随着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消费者专业知识也越来越广博,选择也越来越多,自主性则越来越强。在产品不符合他们的要求时,他们可以转而使用竞争对手的产品,使用替代品,甚至不妥协而放弃类似的消费。在顾客经济时代,企业创新的多少不是重点,重点则在于企业的创新是否对路,闭门造车将导致更大的危害。

知识流动性还造成了技术与产品的生命周期变得更短,这反过来要求创新速度要快。麦肯锡的研究显示: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环境中,超过开发预算而及时将新产品导入市场的项目要比未超出预算而延迟进入市场的项目获得的利益更多。新产品拖后6个月投放市场,5年内的累计收益将会减少17%~35%。如果开发投入超出预算的50%以使新产品快速进入市场,那么收益仅仅减少4%。这也就意味着,最好的创意不一定是最普遍接受的,最快占领市场培养出消费者习惯的创新才是最成功的。例如,微软的操作系统并不比苹果的操作系统优秀,却赢得全球70%以上的份额,这样惊艳的创新表现还是得益于网络化的成果。

由此可以看出,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企业创新的专业分工越来越细化,单个的企业只能在一个方面独占鳌头,想要完成整个产品系统和服务系统各方面的全部创新,就有点勉为其难。而技术创新也从大型企业唱独角戏,逐渐向中小企业和全社会分散。创新的主体逐步由有组织的企业向主体多元化发展,如果企业坚持进行自我封闭式的创新,就无法跟上技术更新换代的节奏,这一切都预示着即将产生一种与封闭式创新模式相对立的新模式——开放式创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