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企业内部化的价值网络构建目的

企业内部化的价值网络构建目的

时间:2023-05-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价值网络的内部化成因较为复杂,但了解内部化的目的是理解企业进行价值网络构建时的种种诉求。内部化可以缓冲价值网络的不确定性风险市场或环境的不确定性是一个客观现象,是不以人们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那么,仅仅从交易成本的节约出发来约定内部化的边界,可能并不是主体企业的想法。与传统意义上的交易关系有所不同,内部化后,价值交换双方的关系发展将进入一种新的状态。

企业内部化的价值网络构建目的

价值网络的内部化成因较为复杂,但了解内部化的目的是理解企业进行价值网络构建时的种种诉求。企业常常面临一个基本问题,那就是竞争的恒变性,价值网络中的各个成员时刻在发生变化,由此而来的问题是主体企业在多大程度上愿意稳定和维护其既有的结构体系?传统的经济学内部化理论认为,市场缺陷的存在是企业内部化优势产生的前提,企业可以通过内部交易安排来节约交易费用,从而为企业带来竞争优势。

这种观点如果放在过去,很容易被大家接受,因为现实中存在大量实施内部化成功的企业。但在新经济背景下,就要另当别论了。在相同成本下,企业之间的竞争优势在于创造价值的能力,缺乏内部化的中小企业,它们的价值创造能力或许强于那些所谓的行业领先者。要不要实施内部化是建立在主体对未来价值预期的假设基础上的,如果有好的收益,主体企业则倾向于实施积极的内部化来维持并优化价值网络,如果仅仅只为节约交易成本实施内部化,则显得动力不足,下面几个目的是企业实施网络内部化的主要动因。

(1)内部化可以利用网络中的知识产生价值增值

一般而言,企业所面临的外部市场往往存在信息盲点,由于大部分市场分工是不完备的,企业还存在着一项重要的功能,即弥补市场分工的不完备性。在不完全市场(Imperfect Market)条件下,重要能力和生产要素的拥有者可以通过设立企业组织的方式,利用创新商业模式,获取比市场上其他要素提供者更高的收益,这种收益表现为一种“超额收益(超额租金)”。此外,非均衡市场状态下的信息不对称(A-symmetry of Information)被描述为一部分潜在市场参与者相互无知的状况,这种相互无知体现为信息的分散化和信息的不对称。正是由于相互无知才导致未被发掘而对经济当事人有利的市场机会的存在,[3]当然,企业也就可以通过发现市场机制下的不完备性,通过一定的商业模式创新来获得超额收益。这种客观存在的外部非均衡性促使企业通过内部化手段在网络范围内进行内部化固化来获得超额利润。

在一个价值网络中,内部化是主体企业利用外部隐性知识的一种创新方法,其实质是把存在于企业外部的隐性知识,包括顾客、供应商社会等,内部化到企业内部,成为企业的可控资源,此时,广泛存在于企业与顾客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社会之间的关键知识,被更大程度地共享。企业的知识理论的有关研究表明,企业在其运作过程中,存在对价值链中其他环节的知识需要,这些知识以显性和隐性知识的形态存在于其他组织或个人,如果此时市场不能有效地转移知识,那么企业为使其商业模式能够得以顺利进行,就要采取内部化方式进行知识的获取。日本学者野中郁次郎(Nonaka,1991)曾经强调过企业知识的创造,着重于个人隐性知识与组织显性知识之间的互动。他指出,这一动态的螺旋上升过程中存在着四种机制:社会化、外在化、内在化、联合化。[4]其中,内在化知识在企业价值创造中将起到关键作用。

利用网络获取的知识,可以为企业生产新的知识提供原料,相互共享的知识不仅能够为主体改善价值创造提供可能,也能够为协作企业提高价值产出贡献力量。企业通过对价值网络中的价值交换对象实施内部化,改变了企业拥有的知识配置和知识结构,形成了新的知识集成体系,这些知识和能力的组合就构成了企业价值创造的基础。这样,企业将供应商、客户等组织、个人之间的知识系统进行锁定,并把竞争对手挡在门外,以此获得更大的竞争优势。

(2)内部化可以缓冲价值网络的不确定性风险

市场或环境的不确定性是一个客观现象,是不以人们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经济学家钱德勒(Chandler,1977)主张用科层制的企业和职业经理人这只“看得见的手”(The visible hand),去应对亚当·斯密(Smith,1776)“看不见的手”(The invisible hand)所带来的不确定性。[5]企业所采用的价值网络应当被看成是针对不确定的经营环境而设立的商业模式。(www.daowen.com)

现代竞争已经不是产品和服务的竞争,也不单纯是价值链的竞争,而是价值网络的竞争。主体企业对价值网中的其他价值交换对象实施的内部化过程,不一定取决于某个时点上的交易成本高低,而在于企业对其商业模式结构稳定的需要和对未来收益的预期。在内部化初期,企业在网络中的交易成本完全有可能高于其他外部市场的交易成本,但是整个价值网络运行带来的预期收益使企业存在内部化冲动,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用交易成本来评判企业的内部化行为。

企业作为商业模式创新的主体,是基于对市场机会的认知,但是这些环境不确定性的表现之一就是潜在交易伙伴的不确定性——生产性组织并不清楚它们是否可靠,不清楚它们的行为方式是否是机会主义。如果将交易行为纳入企业的内部化,就可以通过双方约定的界面机制来控制、调整和监控整个网络的交易行为,当这些交易行为出现问题和障碍时,内部化形成的特定机制可以起到调节作用,以维持或者优化相互之间的价值交换活动,基于有效的价值交换,内部化状态可以缓冲各种可能出现的不确定性,因此,内部化后的网络可以极大地消除不确定性带来的结构破坏。

(3)内部化可以获取更大的协同价值

主体企业在价值网络中实施内部化,可以节约交易成本,但内部化优势的增长具有一定极限,当越来越多的交易纳入企业内部运行时,企业的组织结构将变得非常复杂,内部化的组织成本将不断上升,而外部市场决定了交易的边际费用至少可以维持不变。因此,企业不可能无限地通过内部化来增大其竞争优势,会在边际成本与边际收益一致时达到最高点。

那么,仅仅从交易成本的节约出发来约定内部化的边界,可能并不是主体企业的想法。当企业与其协作企业或者个人(包括顾客、股东及利益相关者)的价值交换处于交易状态时,单次的价值交换既有可能成功,也有可能失败,而基于不断优化的内部化模式,则可以持续性地获取协同价值。与传统意义上的交易关系有所不同,内部化后,价值交换双方的关系发展将进入一种新的状态。由于双方的关系是一种协作型的内部关系,通过不断地沟通、协调与谈判,促进了双方对专用资产的投入,而专用资产降低了成员企业的生产成本,加速了产品开发,避免了冲突行为,有助于在与协作伙伴的长期持续的交易中,形成知识、经验与技巧的协同和共享,价值交换的双方都可以降低交换过程的成本支出。

从另一角度看,内部化后的协同价值还表现在关系资本产生的关系租金效应。董俊武等认为(2003),可将建立在个人或组织层次上的相互信任、友好、承诺等为战略联盟各伙伴所专有的独特性关系资源定义为战略联盟的关系资本。企业网络中各成员如果都能进行关系性资产的投资,并以一种特定的方式将各种资源结合起来,就能产生一种大于单个企业收益之和的超额利益,即关系性租金,正是这种关系性租金成为战略联盟提高网络竞争力的源泉。[6]也就是说,主体企业通过内部化,在网络中拥有了独特的伙伴关系资源,成为其占有的关系资本,这种关系资本能够为网络带来其他企业无法复制和模仿的竞争优势,并使关系双方获得关系租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