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从单打独斗到协同竞争:合作是胜利的关键

从单打独斗到协同竞争:合作是胜利的关键

时间:2023-05-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协作网络以某一大型企业为主体企业,周边的其他组织通过价值交换活动进行联结,为核心的主体企业提供支持,主体企业则注重网络之间的知识创造、信息共享、关系价值提升的协同增益,通过相互补充各自的竞争力,构建起更具竞争性的经营结构。

从单打独斗到协同竞争:合作是胜利的关键

传统经济体制下的企业经营活动与市场结构密切相关,从西方国家企业的成长历史可以看到,在20世纪的大部分时间内,企业依托资本的力量进行市场拓展,当市场从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时,企业的发展依赖实物投资,它们常常为争夺消费者打得头破血流,这种传统经济体制下的企业竞争为对抗性竞争。正如迈克尔·波特的五力分析模型展示的那样,传统经济体制下的企业面临着来自供货商、消费者的讨价还价能力、市场已有竞争对手、替代品生产商和潜在进入者的五重挑战。企业一方面要运用各种市场手段同已有的对手展开竞争,另一方面还要设置市场进入壁垒以防止潜在进入者的侵入,体现出“先行者优势”并维护已有的市场地位。

在企业的眼里,供应商和企业只是契约关系,并且供应商是一个成本因素,因为它们会千方百计地压价以获取更多的利润;在企业的眼里,消费者和企业只是买卖关系,并且消费者也是成本主体,他们永远不想为商品多花一分钱。而企业自身则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与其他企业的竞争就意味着你死我活、有你无我,企业只考虑自身利益,只依赖自身所拥有的资源和能力。在这种经营理念指导下的企业,把供应商和竞争对手都看做自己的敌人,把消费者看做为企业生产活动买单的“提款机”,这种狭隘的价值观排他性的竞争造成了资源的大量浪费,所有的市场参与者都抱有同样的想法,都在做同样的事情。于是,它们进行着重复的投资,这必然导致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竞争可能导致单个企业的效率提高,但从社会资源的角度看,却造成了资源配置的低效率。这种低水平的竞争导致企业间的恶性竞争、过度竞争,最终带来的是两败俱伤,社会整体利益受损。产业产品同质、经营定位雷同、低水平重复建设等现象成为自由竞争观点的托词。然而,随着时代进步的要求,残酷的事实最终上演。

新时代带来的巨变终于使企业之间的竞争从竞争淘汰过渡到了协同竞争,产生协同竞争的原因主要有二:

第一个原因是由于知识经济的迅速发展。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知识、技术、智能等非物质条件在企业经济中的地位进一步凸显,加之知识的物化周期大为缩短,知识创新的频率日渐加快,随着21世纪的来到,知识经济经过世纪初的10年发展已颇具规模。在这个崭新的经济时代,信息传播速度异常快捷,企业间的界限更趋模糊,企业将进入一个无界的竞争时代,这就意味着彼此之间联系的加强和孤军作战可能性的降低。企业战略联盟的形成、全球化企业的并购浪潮以及虚拟组织的运作等都是在这一历史背景下产生的协同竞争新模式,从分离走向融合,从对抗式的独立竞争走向协同式的联合竞争,在利益目标一致的前提下,达成长期合作。(www.daowen.com)

第二个原因体现在快速的市场变化上。在知识经济中,市场需求的变化越来越快,消费者的多样化、个性化需求越来越难以满足,单个企业无论规模多大也不可能拥有市场竞争所需要的全部资源和能力优势,随着竞争的加剧,一个企业很难长期保持某项竞争优势。网络及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信息的传播达到前所未有的迅速,市场环境是瞬息万变的,企业的优势很容易就被竞争对手模仿和超越。在这种超竞争的市场中,如果企业以一定的方式建立某种协作关系,企业就可以利用合作伙伴的技能和资源进行互补,一方面可以解决资源和能力不足无法满足市场需求的困难;另一方面借助合作伙伴的资源和技能以及智慧,企业能够更为迅速地培育新的竞争优势。

在协同竞争的推动下,关联企业之间成长出一种网络形态的组织,这个组织与其他类型的组织并不一样,它没有明确的边界,也没有一套固定的行政指挥系统,它的职能体现在协调各个企业围绕共同的目标展开必要的经营活动,这种网络看似无形,被称为“协作网络”,网络中的企业关系不同于传统经济下的企业之间间发性的、缺乏长期合作的交易关系。在此网络中的企业组织之间建立有长期性的合作结构,通过契约和信任关系保障组织间合作的持续性。协作网络以某一大型企业为主体企业,周边的其他组织通过价值交换活动进行联结,为核心的主体企业提供支持,主体企业则注重网络之间的知识创造、信息共享、关系价值提升的协同增益,通过相互补充各自的竞争力,构建起更具竞争性的经营结构。同时,这种结构也减少了组织之间不必的交易费用,使处于网络核心地位的主体企业不必通过规模的扩张来节约交易成本。

协同竞争造成了企业之间的关联发生改变,原来依靠一个企业主导的价值创造活动来参与竞争,现在已经不合时宜,更多的是由多个企业来共同完成,企业间的关联也具备了新的特征:这些企业具有不同的能力要素,各自精专某项业务,结合在一起后,可以完成经营运作的各个环节,它们遵守共同的价值逻辑,并按照一定的“规则”联结在一起,而不是按照价值链中的企业之间上下游序列关系。这些企业既可以是并行的关系,也可以是交错关系,所以在产品运作过程中可以同时开展各种业务,节约了时间,提高了效率。以上的这些特征正是企业之间的关联逐渐由价值链转变为价值网络而表现出来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