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的问题与思考

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的问题与思考

时间:2023-05-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近年来,重庆市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也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创新人才数量不足和结构不够合理,高层次人才偏少;高端创新平台、新型研发机构数量不足,产学研合作渠道不够畅通,以及政策活力、市场资源配置、用人自主权等都制约着创新人才队伍的建设。必须找准问题,以问题为导向,以政策为导向,推动创新人才队伍建设,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的问题与思考

近年来,重庆市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也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创新人才数量不足和结构不够合理,高层次人才偏少;高端创新平台、新型研发机构数量不足,产学研合作渠道不够畅通,以及政策活力、市场资源配置、用人自主权等都制约着创新人才队伍的建设。必须找准问题,以问题为导向,以政策为导向,推动创新人才队伍建设,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一)创新人才数量不足,结构不合理,高层次人才偏少

重庆市高层次人才的数量和结构,与承担的建成西部创新中心的要求差距还很大。北京有院士531人,进入“千人计划”的1190人;重庆只有院士13人,而且其中还有6名是柔性引进的,不在重庆生活和工作,单位有事时他才来。进入国家“千人计划”的人才也只有30多个人,拥有的创新人才无法和周边的四川、陕西、湖北等省相比。四川有55个院士,陕西有53个院士,湖北也有50多个院士。再看科技创新人员的总量,重庆的创新人才有9.32万人,四川是20万人,陕西14万人,深圳19.5万人。深圳虽然院士少,但他们的创新人才多。在技能人才方面,重庆的技能人才只占总人口的3%,而北京已达到9%。技能人才缺口达八九万人,有的岗位根本招不到人。“十三五”期间,重庆市技能人才需求总量在200万左右,但能提供的只有100万左右,缺口很大。高端研发平台、科研机构、产学研合作等,都不能完全适应创新驱动发展的需要。

(二)高端创新平台、新型研发机构不足,产学研合作渠道不够畅通

重庆市的985、211重点大学只有2所,而四川有5所,陕西有8所。重庆的国家级高新区只有2个,四川则有7个,陕西也有7个。国家级研发平台重庆有46个,而四川多达92个,陕西多达138个。这些国家级的孵化器,各种研发平台,能够培养出最顶尖的人才。如果没有一个好的培养基础,没有良好的社会环境,没有土壤,就不可能成长出我们需要的真正的顶尖人才。马云能够在浙江迅速成长起来,跟整个浙江民营经济的大发展不无关系。(www.daowen.com)

市场经济条件下,很多留学人员回国创业。他们把重庆和沿海进行比较,还是觉得重庆有很多方面的不足,尤其是企业的结构不合理,影响了创新能力。把重庆和深圳进行对比,就会发现重庆的科技型企业还不到1万家,而深圳已有3万多家;重庆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有1000多家,而深圳有5500多家;重庆的科学发现、技术发明、产业发展的一体化研发机构几乎一个都没有,深圳有70多家。重庆有博士后创新平台298个,深圳有276个,虽然数量上比深圳多一点,但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重庆只有1.7%,深圳则达到4%,仅华为一家2015年投入研发的资金就达到了500亿元人民币。华为的路由器已经是世界第一,手机世界第三,都是研发、长期持续投入和国际化引才的结果。华为的老总任正非有一句话,说如果一个人一周只工作40小时,就绝对不可能成为企业家,因为你一天只工作8小时,而华为所有的人都在奉献,所有的人都全身心地投入到推动企业的发展上。重庆市同期的研发投入只有200多亿元,连华为的一半都没有。“十三五”期间,重庆市的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要达到2.5%,总量能够达到500亿元或者600亿元,才可能适应发展的需要。

(三)政策活力与市场资源配置还有差距

过去,重庆的人才管理习惯于项目的评审、人才的评价,然后以人才定义项目,给专家各式各样的称号。另外,对二级教授的岗位编制管理较死,工资潜力挖掘不够灵活,离岗创业自由度缺失等,使政策活力不够,资源配置不合理,以致很多人才不愿意到重庆来。有一些可以干事创业,既能实现经济效益也可实现自身价值的人,包括一些年轻人,毕业以后愿意到北京、上海、深圳去,而不愿意回重庆,他们觉得重庆还是差了点什么。归根到底,还是人才环境有问题,当然待遇不够高也是因素之一。企业的需求不是很旺盛,也是重要因素。我们对人才需求进行了统计,发现很多企业都统计不出来。没有想到自己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这就是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