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供应商直接配送
在连锁业发展的初期,许多企业都简单地采取了供应商对零售点直接配送的方式来组成配送体系。但是,经营者逐渐认识到,供应商的运输系统适应不了多店铺广域发展的商业需求趋势。配送不到位,缺货断档,时间衔接不上制约了现代化商贸企业的发展。而且面对验货和收货,根本无暇去从事管理。有数据表明,一家经营商品在5000种左右的超级市场,如由供应商直接送货,每天需要接待各类供应商的送货车高达78次。而且最根本的问题是,这种配送模式仅仅简单地解决了“送”的问题,而将“配”的问题完全交给企业去解决。这样,零售店不仅解决了本应由总部承担的“组配”责任,而且基于以上认识,许多连锁零售店实施了总部配送模式,这种配送方式的确立,使中国连锁商业的发展真正与现代化物流接轨。
(二)企业自营配送
企业自营配送是目前商贸企业广泛采用的一种配送模式。商贸企业通过独立组建配送中心,实现对内部各零售店的商品供应配送。作为一种物流组织,配送中心成为企业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其最大的优点是具有灵活性,因为企业可以对其政策和作业程序进行调整,以满足自身的需要。自营配送模式与其他模式相比,可以提供给商贸企业更多的控制权利。因为企业对所有活动拥有绝对的决策权,这种控制能使企业把配送活动与企业内部的其他物流过程结合在一起。
自营配送模式在满足大型商贸企业供应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许多超市都通过组建自己的配送中心来完成对内部各门店的统一采购、统一配送和统一结算。例如,沃尔玛公司所属的自用型配送中心就是公司独资建立的,专门为公司所属连锁店提供配送服务。
同时,采用自营配送模式,还使商贸企业拥有一定的无形利益,尤其是在市场现象方面,配送车辆上有企业的名字,使顾客产生一种响应性和稳定性的感觉,这种感觉有时会使企业拥有优于其他企业的营销优势。
(三)社会化配送
在社会化配送模式中,商贸企业的物流活动由第三方的专业公司来承担,即所谓的第三方物流。商贸企业可以将全部或部分物流活动委托给第三方物流公司来承担。
社会化配送的优势在于专业配送公司更能够通过规模化操作带来经济利益,所以具有较低的成本。另外,专业配送公司能够通过提供更多的物流作业和物流管理方面的专门知识,使商贸企业降低经营风险。在运作中,专业配送公司对信息进行统一组合、处理后,按客户订单的要求配送到各零售店。这种配送的模式,还表现为在用户之间进行交流供应信息,从而起到调剂余缺,合理利用资源的作用。
(四)共同配送
共同配送又称协同配送,最早产生于日本。20世纪60年代中期,随着日本经济的振兴和产品产量及消费量的日益扩大,交通运输量也在迅猛增加。当时,由于交通拥挤,交通混乱曾经严重地困扰了配送活动的顺利展开。特别是在中小企业独立配送的情况之下,配送效率很难提高。面对这种现实,很多企业迫切希望联合行动,共同组织配送活动。经过不断探索,在流通实践中推行了共同配送方式。
按照日本运输省的定义,共同配送是指“在城市里,为使物流合理化,在几个有定期运货需求的货主的合作下,由一个卡车运输者,使用一个运输系统配送”。
共同配送实质上就是在同一个地区,许多企业在物流运动中互相配合、联合运作,共同进行理货、送货等活动的一种组织形式。实际操作时有两种具体做法:①共同投资建立“共同配送中心”,使装卸、保管、发送等职能全面协作化,以求更有效地完成货物分类和理货、发送等工作。②共同(或联合)配送运输、共同发送。后者有两种类型:其一,以物流业者为主体所组织的共同运送;其二,以需要提供运输服务的厂商和批发商牵头组织的共同配送。在日本,企业界曾提出过在整个地区共同进行配送活动的设想,以此谋求解决城市交通问题。
共同配送是以独自进行配送的若干企业,通过共同化将配送的商品集中汇总后进行配送的方式,是共同物流的一方面。为了达到物流合理化的目的,根据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若干个企业的定期配送需要,在这个企业的协助下,采用一家配送企业或两家以上的配送企业共同建立一套配送系统,使配送业务效率化。运输的规模经济要求运输批量越大越好,运输工具要求尽可能满载,否则不利于规模效益的实现。
共同配送的目的是增大企业中有限的物流量,是寻求大量化最有效的途径。由于对共同化的对象相互补充利用,能够追求商品配送的大量化并缩短配送距离,最有效地使物流效率化和降低成本,并可能通过大量储存、大量输送、大量处理使单位物流成本大幅度下降。共同配送对社会也是有利的,首先节约了社会运力,降低了对交通道路的压力,其次减少了空气及噪声污染。
1.共同配送的特征
第一,技术设备先进,共同配送服务质量要求高,需要有高新技术的支撑,且配送规模较大,资金流动充足。
第二,多网络的有机结合。共同配送不仅是多家连锁企业的多种配送网络的机械组合,而且是多家连锁企业的多种配送网络的有机整合,使其产生递增的规模效益。
第三,长距离高密度的聚集与发散。共同配送的服务范围一般较大,涉及的领域一般较广。
第四,工作人员较少且素质较高。由于共同配送技术含量高,所以所需工作人员较少,但是要求工作人员有较高的文化水平和工作技能。(www.daowen.com)
2.共同配送的类别
共同配送按照其主体的不同可以分为以下两种:
第一,以货主为主体的共同配送。以货主为主体的共同配送是由有配送需要的厂家、批发商、零售商以及由他们组建的合作机构为主体进行配送,避免个别配送的低效率。该种配送方式对货主而言,可以在不增加物流成本的情况下,实现小批量多批次的配送。
第二,以物流业者为主体的共同配送。以货主为主体的共同配送是由有配送需要的厂家、批发商、零售商以及由他们组建的合作机构为主体进行配送,避免个别配送的低效率。该种配送方式对物流业者而言,可以提高配送效率,改善服务,提高市场竞争力。
共同配送按照配送形态的不同可以分为以下两种:
第一,水平式的共同配送:在批发商店及代理商店之间进行的是一种水平式的共同配送。
第二,垂直式的共同配送:由制造商主导来汇整批发业的配送,或由连锁店总部主导来汇整供货厂商的配送,属于垂直式的共同配送。
3.实施共同配送应注意的问题
为了使共同配送健康发展,实施共同配送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参与共同配送的双方应签订较为正式的合同或协议。
第二,承担配送的货主或物流主体应具备较为完善的信息系统作为技术支持,在物流信息管理方面应具有一定的基础。
第三,在客户分布、商品特性、操作方式及经营系统方面应遵循相似性和趋同性,便于组织管理和相互协调。
第四,货主或物流主体在物流配送方面应为共同的利益相互合作,相互配合,尽管他们在其他方面或许是竞争对手。
第五,对于配送收益的分配在合同或协议内应有明确的规定,以免以后引起不必要的争端。
4.共同配送的发展
共同配送的发展过程经历了很多变化。近年来共同配送逐渐为大型企业采用的同时也有许多中小物流企业介入,包括医药和冷冻食品也参与共同配送,同行业的共同配送呈现增加的趋势。配送的工作对象由原来的针对一部分商品的配送转向对全部商品的配送,并且也不再局限于远距离地区的共同配送,近距离地区的配送逐渐增加。共同配送的目的除了降低成本,还越来越注重提高服务质量。共同配送是在日本等发达国家兴起并迅速发展起来的,这些国家实行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必然存在多家配送企业并存的情况,因而会出现市场分割和重复配送的现象,造成不必要的浪费,所以共同配送便成了扬长避短的好方式。近几年来,发达国家出现“人性化产品”和“个性化消费”的趋势,许多产品都要准时送达,因而运送车辆和工作人员使用的频率较高,方便用户的同时也造成了许多社会问题,如交通拥挤和环境污染。而共同配送的形式是多家配送中心协同作业,原来需要几辆或几十辆车,现在只需要一辆车即可以解决问题,有助于减少环境和噪声污染。
现在物流企业对建立共同配送十分积极,以不同行业为对象进行共同化。日本通运公司在全国范围内开发了进行共同配送的“共配网络”,即全国共同配送网络,在完善北海道、关东、关西、九州等各个区域为单位集货,建立库存据点的同时,配置了以县为单位24小时运营的共同配送中心,从若干个厂家的工厂和物流中心来的共同配送中心集中,建立了第二天中午之前进行共同配送的体系。
社会化配送和共同配送两种配送模式,是商贸企业配送中心发展的未来趋势。商贸企业将在更大层面和范围上普遍摒弃传统的“小而全”的做法,接受社会化的新理念。这种理念的接受和普及来自商贸企业经营利益的驱使,来自对社会资源共享追求更大范围的社会化协作原则的认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