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配送合理化的判断标志
对于配送合理化与否的判断,是配送决策系统的重要内容,目前国内外尚无一定的技术经济指标体系和判断方法,按一般认识,以下若干标志是应当纳入的。
1.库存标志
库存是判断配送合理与否的重要标志。具体指标有以下两方面:
第一,库存总量。库存总量在一个配送系统中,从分散于各个用户转移给配送中心,配送中心库存数量加上各用户在实行配送后库存量之和应低于实行配送前各用户库存量之和。
此外,从各个用户角度判断,各用户在实行配送前后的库存量比较,也是判断合理与否的标准,某个用户上升而总量下降,也属于一种不合理。
库存总量是一个动态的量,上述比较应当是在一定经营量前提下。在用户生产有发展之后,库存总量的上升则反映了经营的发展,必须扣除这一因素,才能对总量是否下降做出正确判断。
第二,库存周转。由于配送企业的调剂作用,以低库存保持高的供应能力,库存周转一般总是快于原来各企业库存周转。
此外,从各个用户角度进行判断,各用户在实行配送前后的库存周转比较,也是判断合理与否的标志。
为取得共同比较基准,以上库存标志都以库存储备资金计算,而不以实际物资数量计算。
2.资金标志
总地来讲,实行配送应有利于资金占用降低及资金运用的科学化。具体判断标志如下:
第一,资金总量。用于资源筹措所占用流动资金总量,随储备总量的下降及供应方式的改变必然有一个较大的降低。
第二,资金周转。从资金运用来讲,由于周转节奏加快,资金充分发挥作用,同样数量资金,过去需要较长时期才能满足一定供应要求,配送之后,在较短时期内就能达此目的。所以资金周转是否加快,是衡量配送合理与否的标志。
第三,资金投向的改变。资金分散投入还是集中投入,是资金调控能力的重要反映。实行配送后,资金必然应当从分散投入改为集中投入,以能增加调控作用。
3.成本和效益
总效益、宏观效益、微观效益、资源筹措成本都是判断配送合理化的重要标志。对于不同的配送方式,可以有不同的判断侧重点。例如,配送企业、用户都是各自独立的以利润为中心的企业,则不但要看配送的总效益,而且还要看对社会的宏观效益及两个企业的微观效益,不顾及任何一方,都必然出现不合理。又例如,如果配送是由用户集团自己组织的,配送主要强调保证能力和服务性,那么,效益主要从总效益、宏观效益和用户集团企业的微观效益来判断,不必过多顾及配送企业的微观效益。
由于总效益及宏观效益难以计量,在实际判断时,常以按国家政策进行经营,完成国家税收及配送企业及用户的微观效益来判断。
对于配送企业而言(投入确定了的情况下),则企业利润反映配送合理化程度。
对于用户企业而言,在保证供应水平或提高供应水平(产出一定)前提下,供应成本的降低,反映了配送的合理化程度。
成本及效益对合理化的衡量,还可以具体到储存、运输具体配送环节,从而使判断更为精细。
4.供应保证标志
实行配送,各用户的最大担心是害怕供应保证程度降低,这是一个心态问题,也是承担风险的实际问题。
配送的重要一点是必须提高而不是降低对用户的供应保证能力,才算实现了合理化。供应保证能力可以从以下方面判断:
第一,缺货次数。实行配送后,对各用户来讲,该到货而未到货以致影响用户生产及经营的次数,必须下降才算合理。
第二,配送企业集中库存量。对每一个用户来讲,其数量所形成的保证供应能力高于配送前单个企业保证程度,从供应保证来看才算合理。
第三,即时配送的能力及速度。是用户出现特殊情况的特殊供应保障方式,这一能力必须高于未实行配送前用户紧急进货能力及速度才算合理。
特别需要强调一点,配送企业的供应保障能力,是一个科学合理的概念,而不是无限的概念。具体来讲,如果供应保障能力过高,超过了实际的需要,则属于不合理。所以追求供应保障能力的合理化也是有限度的。
5.社会运力节约标志
末端运输是目前运能、运力使用不合理,浪费较大的领域,因而人们寄希望于配送来解决这个问题。这也成了配送合理化的重要标志。
运力使用的合理化是依靠送货运力的规划和整个配送系统的合理流程及与社会运输系统合理衔接实现的。送货运力的规划是任何配送中心都需要花力气解决的问题,而其他问题有赖于配送及物流系统的合理化,判断起来比较复杂。可以简化判断如下:(www.daowen.com)
第一,社会车辆总数减少,而承运量增加为合理。
第二,一家一户自提自运减少,社会化运输增加为合理。
6.用户企业仓库、供应、进货人力物力节约标志
配送的重要观念是以配送代劳用户,因此,实行配送后,各用户库存量、仓库面积、仓库管理人员减少为合理;用于订货、接货、供应的人员数量应减少才为合理。真正解除了用户的后顾之忧,配送的合理化程度才可以说到达了一个高水平。
7.物流合理化标志
配送必须有利于物流合理。这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判断;
第一,是否降低了物流费用。
第二,是否减少了物流损失。
第三,是否加快了物流速度。
第四,是否发挥了各种物流方式的最优效果。
第五,是否有效衔接了干线运输和末端运输。
第六,是否不增加实际的物流中转次数。
第七,是否采用了先进的技术手段。
物流合理化的问题是配送要解决的大问题,也是衡量配送本身的重要标志。
(二)配送合理化可采取的做法
国内外推行配送合理化,有一些可供借鉴的办法,简介如下:
1.推行一定综合程度的专业化配送
通过采用专业设备、设施及操作程序,取得较好的配送效果并降低配送过分综合化的复杂程度及难度,从而追求配送合理化。
2.推行加工配送
通过加工和配送结合,充分利用本来应有的这次中转,而不增加新的中转求得配送合理化。同时,加工借助于配送,加工目的更明确和用户联系更紧密,更避免了盲目性。这两者有机结合,投入不增加太多却可追求两个优势、两个效益,是配送合理化的重要经验。
3.推行共同配送
通过共同配送,可以以最近的路程、最低的配送成本完成配送,从而追求合理化。
4.实行送取结合
配送企业与用户建立稳定、密切的协作关系。配送企业不仅成了用户的供应代理人,而且承担用户储存据点,甚至成为产品代销人。在配送时,将用户所需的物资送到,再将该用户生产的产品用同一车运回,这种产品也成了配送中心的配送产品之一,或者作为代存代储,免去了生产企业库存包袱。这种送取结合,使运力充分利用,也使配送企业功能有更大的发挥,从而追求合理化。
5.推行准时配送系统
准时配送是配送合理化的重要内容。配送做到了准时,用户才有资源把握,可以放心地实施低库存或零库存,可以有效地安排接货的人力、物力,以追求最高效率的工作。另外,保证供应能力,也取决于准时供应。从国外的经验看,准时供应配送系统是现在许多配送企业追求配送合理化的重要手段。
6.推行即时配送
即时配送是最终解决用户企业担心断供之忧,大幅度提高供应保证能力的重要手段。即时配送是配送企业快速反应能力的具体化,是配送企业能力的体现。
即时配送成本较高,但它是整个配送合理化的重要保证手段。此外,用户实行零库存,即时配送也是重要手段保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