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配送中的重复运输现象分析

配送中的重复运输现象分析

时间:2023-05-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重复运输:如果在从生产地运往消费地的过程中,既不需要加工,也不需要中转,而途中却经过了一次或多次换装作业的现象称为重复运输。

配送中的重复运输现象分析

配送一词是日文对英文“delivery”的意译,是从日语中直接引用到我国流通界来的。日本工业标准JS将配送定义为“把货物从物流据点送到交货人处”,是“从配送中心到顾客之间物品的空间移动”。用最通俗的话来说就是既配又送。“配”包括了货物的分拣和配货活动;而“送”则包括各种运输送货方式和送货行为。按照我国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其中关于配送的解释为:在经济合理区域范围内,根据用户的要求,对物品进行拣选、加工、包装、分割、组配等作业,并按时送达指定地点的物流活动。一般来说,配送是在整个物流过程中的一种既包含集货、储存、拣货、配货、装货等一系列狭义的物流活动,也包括输送、送达、验货等以送货上门为目的的商业活动,它是商流与物流紧密结合的一种综合的、特殊的综合性供应链环节,也是物流过程的关键环节。由于配送直接面对消费者,最直观地反映了供应链的服务水平,所以,配送“在恰当的时间、地点,将恰当的商品提供给恰当的消费者”的同时,也应将优质的服务传递给客户,配送作为供应链的末端环节和市场营销的辅助手段,日益受到重视。

根据配送的定义,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理解配送:

第一,配送的产生和发展既是社会化分工进一步细化的结果,又是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要求。社会分工的细化使企业内部在追求组织机构的优化与重组的同时,开始寻求专业的物流服务,形成对配送服务的需求。

第二,配送是最终的资源配置,属于经济体制的一种形式,最接近顾客。它一头连接着物流系统的业务环节,另一头连接着消费者,直接面对服务对象的各种不同的服务要求。配送功能完成的质量及其达到的服务水准,最直观而又具体地反映了物流系统对需求的满足程度。

第三,配送的主要经济活动是现代送货,与传统意义上的简单送货不同。配送以现代生产力劳动手段为支撑,以现代化作业方法和手段,特别依赖于现代化信息系统和信息作业的高水平的送货服务,离开现代化技术设施,就很难从水平、速度、服务质量上达到一个新的高度,更难以展开社会性流通配送。

第四,配送的实质是从物流终点至用户的一种特殊送货形式,它区别于一般送货,是一种“中转”形式。一般送货通常具有偶然性的特点,而配送则具有经常性和固定性,是一种有确定组织、确定渠道,有一套装备和管理力量,有一套制度的体制形式。

第五,配送以用户要求为出发点。定义中强调“按用户订货要求”,明确了用户的主导地位。配送是从用户的利益出发按用户的要求为用户服务的,“用户至上”,“质量为本”,必须明确配送企业处于服务地位而不是主导地位。

第六,配送企业在满足用户要求的同时也应考虑自身的经济效益,以最合理方式配送,避免过分强调“按用户要求”,否则会降低配送活动的效率和配送企业的效益。配送业务中的无效率或低效率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www.daowen.com)

对流运输:配送业务中的两批同类货物,或具有可替代性的两种不同类货物的同向流动,就是对流运输。

迂回运输:由于物流网的纵横交错,在同一发站和到站之间,往往有不同的运输路径可以供选择。凡不经过最短路径绕道运输,称为迂回运输,即平常所说的“不走近路走弯路”。

过远运输:如果当地或附近生产某种商品而需求者却舍近求远,从外地或远处采购同类商品,则会人为地拉长运输距离,形成过远运输。

重复运输:如果在从生产地运往消费地的过程中,既不需要加工,也不需要中转,而途中却经过了一次或多次换装作业的现象称为重复运输。

无效运输:由于商品的杂质太多而导致运力浪费的不合理运输称为无效运输。

以上各种情况都会导致配送企业提高经营成本,降低经营效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