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配送在日本的高效发展和多样化形式

配送在日本的高效发展和多样化形式

时间:2023-05-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据介绍,在日本,有的配送中心的人均搬运作业率每小时可达到500个托盘,分拣能力已达到1.45万件。日本资生堂配送系统每天可完成管区内4200个商品的货物配送任务,其配送能力已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在配送实践中,除了存在着独立配送、直达配送等一般配送形式,人们又推出了许多新的配送方式,如“共同配送”“即时配送”“交货代理配送”等。

配送在日本的高效发展和多样化形式

配送(或配送方式)和其他新生事物一样,是伴随着生产的不断发展而发展起来的。其发展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即萌芽阶段、发育阶段和成熟阶段。

(一)萌芽阶段的配送

配送的雏形最早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初期。在这个时期,物流运动中的一般性送货开始向备货、送货一体化方向转化。从形态上看,初期的配送只是一种粗放型、单一性的活动,其范围很小,规模也不大。这个阶段,企业开展配送活动的主要目的是促进产品销售和提高其市场占有率。因此,在这个时期,配送主要是以促销手段的职能来发挥其作用的。

(二)发育阶段的配送

20世纪60年代中期,随着经济发展速度加快,以及货物运输量的急剧增加和商品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配送在一些发达国家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在这个时期,欧美一些国家的实业界相继调整了仓库结构,组建或设立了配送组织(配送中心),普遍开展了货物装配、配载及送货上门活动。在这期间,不但配送的货物种类日渐增多(除了种类繁多的服装、食品、药品、旅游用品等日用工业品,还包括不少生产资料产品),而且配送活动的范围也在不断扩大。例如,在美国已经开展了洲际的配送,在日本配送的范围则由城市扩大到了区域,从配送形式和配送组织上看,这个时期曾试行了“共同配送”并且建立起了配送体系。

(三)成熟阶段的配送(www.daowen.com)

20世纪80年代以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配送有了长足的发展。在这个阶段,配送已演化成了广泛的、以高新科技为支撑手段的、系列化、多功能性的供货活动。具体表现如下:

第一,配送区域进一步扩大。近几年,实施配送制的国家已不再限于发达国家,许多发展中国家(如中国等)也按照实施流通社会化的要求试行了配送制,并且积极开展配送活动。就发达国家而言,20世纪80年代以后,配送的活动范围已经扩大到了省际和国际。例如,以商贸业立国的荷兰,货物配送的范围已经扩大到了欧洲共同体诸国。

第二,劳动手段日益先进。技术不断更新,劳动手段日益先进,是成熟阶段配送活动的一个重要特征。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发达国家在开展配送活动的过程中,普遍采用了诸如自动分拣、光电识别、条形码先进技术,并且建立了配套的体系和先进的设备(如无人搬运车、分拣机等),由此,大大提高了配送作业效率。据介绍,有的工序因采用先进技术和先进设备,工作效率提高了5~10倍。

第三,配送的集约化程度明显提高。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及企业兼并速度的明显加快,配送组织(企业)的数量在逐步减少;但是,其总体实力和经营规模却与日俱增,配送的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据有关资料介绍,1986年,美国GRP公司共有送货点3.5万个;到了1988年经过合并后,送货点减少到了0.18万个,减少幅度为94.58%。此间,美国通用食品公司用新建的20个配送中心取代了以前建立的200个仓库,以此形成了规模经营优势。据介绍,在日本,有的配送中心的人均搬运作业率每小时可达到500个托盘,分拣能力已达到1.45万件。日本资生堂配送系统每天可完成管区内4200个商品的货物配送任务,其配送能力已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第四,配送方式的日趋多样化。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由于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发生变化(亦即由于生产和市场需求日趋多样化),不但配送规模和配送活动的范围在明显扩大,而且配送作业方式(或形式)也逐渐多了起来。在配送实践中,除了存在着独立配送、直达配送等一般配送形式,人们又推出了许多新的配送方式,如“共同配送”“即时配送”“交货代理配送”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