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智能工厂的生产全流程相关业务中,生产工艺处于基础与先导地位。如果说,设备是工厂的肌肉,传感器和网络是工厂的神经,那么,工艺则是智能工厂的灵魂。因此,智能工厂硬件条件建设的同时,生产工艺改进工作必须同步进行。
军工企业现有工艺路线是基于现有的设备,工序十分分散,还有大量的手工工序,严重依赖工艺人员的技能。这种工序过于复杂的现象,不适用于自动化生产线的加工。智能工厂的加工工艺必须重新编制,对现有工序进行大幅整合,充分利用智能制造线的自动化设备优势,采取工序集中原则,大幅减少工序,减少装夹次数;利用设备的功能优势保证加工的一致性及加工质量,减少对操作技能的依赖,实现零件在线内的高效加工与流转。
(1)改进思路。
第一,智能工厂中生产线的设计基础是进线零件的加工工艺设计,工艺设计应先行开展,并要经过充分讨论。在这里,工艺将起到如下作用。
——设计了零件的加工工艺流程,零件在线内各设备之间的流转顺序。
——工序种类直接影响生产线的设备种类,设备是最大的投资。
——设计了各工序的加工内容,工序的加工时间决定了设备的需求数量。
——切削参数决定了加工的质量及节拍、刀库容量、托盘缓冲站数量。
例如,某液压关键件结构复杂、加工精度要求高,现工艺路线工序十分复杂,有大量的非数控加工及非机加手工工序穿插其中。这种复杂工序的传统工艺显然不适合智能制造,必须使制造工艺模式有大的变革,需要大幅工艺优化甚至推倒重来,向具有“基于CPS系统支持、智能生产调度、大量采用自动化智能设备、大量采用高精度快换工装、自动装夹、自动物流配送、工序集中的智能加工”方式转换。智能制造工艺与传统工艺的差别在于极大减少对人工技能的依赖,发挥高档设备优势。经过重新设计的智能制造工艺,将原来40多道工序压缩为10道,把毛坯粗加工、热表处理及特种检验都放在线外,这样就较适合智能制造的工艺了。(www.daowen.com)
第二,智能制造工艺必须考虑自动化运行所带来的新问题及特殊性,主要是对加工过程中的异常情况能够及时判断并处理。例如,刀具的寿命管理,因为无人加工,所以刀具必须在崩刃或断裂前进行自动更换,或者在加工过程中监测到刀具异常后立即处理。这在工艺规程中主要是严格控制切削参数,控制数控程序的加工时间,规定刀具的使用寿命并进行管理,对所涉及的数控程序名称、刀具类型、刀具规格、切削参数、加工时间、设备选择、装夹方案等都务必详细准确。
第三,智能制造生产线的投资巨大,需要考虑投资回报率。例如,某些零件的某些工序加工量很小,造成某些设备利用率很低,工艺设计需要平衡。再如,发动机机匣加工线,绝大部分是铣工序,车削的工作量很小,因此选择铣车复合加工中心,以铣为主,兼顾车削;若选择数控立车,此设备利用率将很低。智能工厂的终极目标是要实现“批量定制”的武器装备需求,因此,智能工厂的生产工艺设计,也要考虑到批量定制的加工需求,还要考虑到产品的系列化及兼容问题。
(2)改进内容。
第一,智能工厂的生产工艺改进,要从精益优化现有工艺开始,实行工艺标准化,推广工艺精益化,研究工艺稳健化。智能制造环境下的智能工厂,需要有精益稳定的制造工艺,这也是解决目前效率和质量问题的根本途径。所谓智能工厂的“智能”,是工艺人员将一系列的判断因素、思考逻辑,根据具体业务流程进行提炼而形成的,与人类的智能不可相提并论。因此,其对制造工艺的要求比传统的生产方式要高很多,不完善的工艺在目前的状况下只会导致生产效率低下、产品质量不稳定,但在智能制造环境下,不稳定的工艺规程则会出现预测外错误,使智能工厂终止运行,造成重大损失。
第二,为使工艺精益稳健,不能再使用依靠实际生产进行验证的方式,而要引入“数字双胞胎”。即将现实中的环境与状态,在虚拟的数字空间中模拟出来,创造一个与真实工厂一模一样的虚拟数字工厂,虚拟现实环境,对工艺、流程、规划等进行验证、反馈和完善。无论是加工过程中的细节,还是宏观工艺布局规划的运行情况,都可以在虚拟的数字工厂中进行验证测试,这将极大地提高工作的成熟度,节省大量的时间与资源。在工艺中,如铸造、焊接、钣金、加工等专业,已经开始采用模拟仿真,但目前使用范围较小,规范性也不够,应制订详细计划,建立好模拟仿真环境,拓展模拟仿真领域,使模拟仿真真正起到作用,逐步实现全环境的实时模拟。
第三,转变工艺思想。一切变革最开始都是源于思想的转变,传统工艺人员的主要工作,是编制单一流程的工艺规程。在智能工厂里,工艺技术人员的主要工作将是提炼工艺思考逻辑,不断地补充、完善、优化庞大的工艺数据库,维护工艺知识数据,而实际的工艺设计工作将可能由计算机来完成。工艺规程也将不再是单一流程的形式,而是多流程离散型的工艺流程——在保证产品质量的情况下,使工艺路线尽可能地灵活,以便为智能工厂的决策系统提供尽可能多的选择,通过统筹分析各影响因素,安排最优的路线。不合时宜的传统工艺思想也要摒除,最典型的是装夹找正和入体公差的标注习惯。在目前的生产过程中,机床上的装夹找正浪费了大量的机床工作时间,严重影响了生产效率。由于机械加工精度的不断提高和机床功能的增多,装夹找正问题已经可以通过精密定位夹具和机床的自找正功能实现。入体公差的标注习惯则是因为过去以普通机床加工为主,为了降低人为加工超差概率,提高产品合格率而采取的手段,这使得产品的实际加工尺寸偏离了正态分布,不利于保证批量产品的质量稳定性。目前数控加工设备已大范围应用,加工精度较以前也大为提高,不必再要求工艺尺寸采用入体公差标注。
第四,研究机器人和快换夹具的应用。智能制造要实现的智能化并不是要取代人,智能工厂并不是无人工厂,而是为了使人和机器更好地配合,实现更高的劳动生产率。为此,在智能工厂中,要努力消除人的不稳定因素。根据制造业目前的状况,想要实现高度的无人自动化生产,既不现实,也不经济,在适合的环节引入机器人,是提高稳定性和效率最好的选择。机器人与快换夹具的配合使用,可以适应多品种、少批量的生产,在保证柔性的情况下提高生产效率与稳定性。
第五,对现有的各工艺信息系统进行集成,实现单一数据源,保证互联互通。实现所有业务在统一平台下的运作是智能制造的重要目标之一。此前,在信息化建设方面投入了很多资源,尤其是工艺信息化,在各项业务中,工艺信息化的水平是比较高的,但现有的信息化建设缺乏整体的统筹策划,各信息系统相对独立,没有共享信息资源,形成了一个个信息孤岛,对于提升整体业务效率造成了很大障碍。因此,现在需要站在军工企业整体的层面,对工艺信息系统进行统一平台的集成工作,将信息化系统的作用真正发挥出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