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智能制造的主要特征

智能制造的主要特征

时间:2023-05-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智能生产是智能制造的主线,智能工厂是智能生产的主要载体。智能制造的特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人在智能制造中仍处于核心地位。业务组织管理和生产流程再造是实现智能制造的前提。智能制造追求精益生产的理念。这是智能制造实现工业4.0的基础。智能制造是对传统制造工厂的革新,其革新的重要手段是信息化和网络化的集成,主要包括纵向集成、横向集成以及端到端的集成。生产数据自动采集是实现智能制造的关键环节。

智能制造的主要特征

智能制造是一个大系统,主要由智能产品、智能生产及智能服务三大功能系统,以及工业智联网和智能制造云两大支撑系统集合而成。智能生产是智能制造的主线,智能工厂是智能生产的主要载体

智能制造的特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人在智能制造中仍处于核心地位。

智能制造不是无人制造,同样,智能工厂不是无人工厂。德、美、日等国都是传统制造业强国,我国是制造业大国。然而,德国制造企业的发展实践证明,工业3.0并不需要达到100%的自动化,并非所有生产业务都能靠机器来完成,未来智能工厂里,人依然将发挥重要的控制和决策作用。人与机器和谐相处,人有丰富的经验和更高的灵活性,机器则在某些方面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人与机器各有所长,要充分发挥各自的长处。因此,中国制造企业应将生产自动化程度提高到70%~80%,作为工业3.0的实现目标,但迈进思路要以智能制造业的理念为指导。

(2)业务组织管理和生产流程再造是实现智能制造的前提。

智能制造追求精益生产的理念。与传统的生产方式相比,精益生产的特色是“多品种”“小批量”。精益生产是通过系统结构、人员组织、运行方式和市场供求等方面的变革,使生产系统能很快适应需求的不断变化,并能消除生产过程中无用、多余的环节,最终达到包括市场供销在内、各方面最为精简的一种生产管理方式。

当然,由于不同行业生产特点不同,其业务组织管理和生产流程也不尽相同。比如,对于流程行业(如化工、医药、金属等),由于需要运用一系列的特定设备,这些设备的运行状况,极大地影响着产品的质量,因此,流程行业的组织管理和生产流程更多偏重于生产工艺设备的管理。对于离散行业(如机械、航空、航天、船舶电子等),由于工厂布局、产线排布及生产工序,都是影响生产效率和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离散行业注重生产管理标准化、准时制生产(Just In Time,JIT)、看板管理以及零库存管理等。

(3)信息物理系统是实现智能制造的基础。

信息物理系统包括智能机器、仓储系统以及生产设备的电子化,并基于通信技术,将其融合到整个网络,涵盖内部物流、生产、市场销售、外部物流以及延伸服务,并使得它们相互之间可以进行独立的信息交换、进程控制、触发行动等,以此达到全部生产过程的智能化,从而将资源、信息、设备以及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从而创造物联网及服务互联网,并将生产工厂转变为一个智能环境。这是智能制造实现工业4.0的基础。

(4)人、机器和产品互联互通是实现智能制造的前提。

传统生产模式下,工厂、车间内的信息流通只发生在人与设备、人与人之间,且人只能与本工位设备或者上下道工位的人进行信息交流。而在智能制造模式下,机器之间可以直接进行信息交互,人与机器之间的通信结构为扁平网状,这样就大大提高了工厂内部生产信息交互的效率,为多品种、小批产或个性化定制生产提供了更有效的生产模式。

(5)信息化和网络化集成是实现智能制造的重要手段。

智能制造是对传统制造工厂的革新,其革新的重要手段是信息化和网络化的集成,主要包括纵向集成、横向集成以及端到端的集成。

①纵向集成。

纵向集成又称为“纵向集成和网络化制造系统”,其实质是将各种不同层面的IT系统集成在一起(如执行器与传感器、控制、生产管理、制造和执行及企业计划等不同层面的连接),通过将企业内不同的IT系统、生产设施(以数控机床机器人等数字化生产设备为主)进行全面的集成,建立一个高度集成化的系统,为将来智能工厂中的网络化制造、个性化定制、数字化生产提供支撑。(www.daowen.com)

纵向集成是解决信息孤岛问题的基础。纵向集成将企业内部各单元进行集成,使信息网络和物理设备之间进行联通,以解决信息孤岛的问题。纵向集成中,企业信息化的发展经历了部门需求、单体应用到协同应用,伴随着信息技术与工业融合发展。换言之,企业信息化在各个部门发展的里程碑,就是企业内部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的集成,是生产环节上的集成(如研发设计内部信息集成),是跨环节的集成(如研发设计与制造环节的集成),是产品全生命周期的集成(如产品研发、设计、计划、工艺到生产、服务的全生命周期的信息集成)。智能制造追求的,就是在企业内部实现所有环节信息的无缝链接,这是所有智能化的基础。

②横向集成。

横向集成是指“将各种应用于不同制造阶段和商业计划的IT系统集成在一起。这其中既包括一个公司内部的材料、能源和信息的配置,也包括不同公司间的配置(价值网络)”(《德国工业4.0战略计划实施建议》),也就是以供应链为主线,实现企业间的三流合一(物流、能源流、信息流),实现社会化的协同生产。

③端到端的集成。

端到端的集成是指“通过将产品全价值链和为满足客户需求而协作的不同公司集成起来,现实世界与数字世界完成整合”(《德国工业4.0战略计划实施建议》),即集成产品的研发、生产、服务等产品全生命周期活动。最典型的例子,如小米、苹果手机围绕产品的企业间的集成与合作。端到端集成的终极目标是消灭中间环节。

(6)生产数据自动采集是实现智能制造的关键环节。

在智能制造生产中,通过对采集到的生产数据,运用大数据的分析方法进行分析,结合故障以及寿命预测算法,对设备的寿命进行预测分析。同时,可以通过对设备状态的检测,实时了解设备的运行状态,为任务的动态调度提供依据。

生产数据的采集是实现生产故障预测的前提。生产故障预测主要包括故障检测、故障定位和故障隔离。一般而言,故障诊断就是指故障检测和故障隔离的过程。其中,故障检测是指利用检测方法,判断生产系统和设备是否存在故障的过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确定故障所在大致部位的过程,是故障定位;要求把故障定位到实施修理时、可更换的产品层次(可更换单位)的过程称为故障隔离。通常,故障检测和故障定位同属网络生存性范畴

(7)标准化、模块化和数字化是实现智能制造的重要技术基础。

标准化是为适应生产组织的需要,在产品质量、品种规格、零部件通用等方面,规定统一的技术标准。当前,国内的智能制造设备更多是系统集成,设备指标、性能、规格及差异性较大,国内智能制造设备商首先应建立行业联盟,建立标准化体系,然后结合应用的具体场景,提升工艺装备的模块化、自动化水平。

模块化是指解决一个复杂问题时,自顶向下,逐层把系统划分成若干模块的过程,具有多种属性,分别反映其内部特性。

数字化是指将许多复杂多变的信息,转变为可以度量的数字、数据,再基于这些数字、数据,建立起适当的数字化模型,并把它们转变为一系列二进制代码,引入计算机内部,进行统一处理。

基于标准化、模块化和数字化的生产流程和业务管理,将极大规划生产过程,提高生产效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