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同情不应成为依赖的源泉

同情不应成为依赖的源泉

时间:2023-05-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个有道德的社会会帮助有需要的人们,但有比制造依赖性的补助金更好的方式。外来移民企业家没有政府的帮助也从贫困中走出来了,这也显示了不形成依赖地帮助别人是有可能的。成员们形成一个资金池,借给能够归还的成员,于是大家都有机会。这个社会将互助、责任和自立置于崇高的地位,最终结果是形成了“一个没有犯罪和暴力的社会”。不躺在制造依赖性的政府机构身上可能会发生怎样的情形?

同情不应成为依赖的源泉

一个有道德社会会帮助有需要的人们,但有比制造依赖性的补助金更好的方式。大政府的倡导者们常常想不出更有创意的方式。福利改革的经验表明,“为寻求帮助而工作”的交互式安排取得了成功,这是私营慈善机构一度提供的安排。

外来移民企业家没有政府的帮助也从贫困中走出来了,这也显示了不形成依赖地帮助别人是有可能的。比如,韩国人通过参加一种叫Kye的借贷圈子,就能相互帮忙给做生意提供资本。成员们形成一个资金池,借给能够归还的成员,于是大家都有机会。[62]

很少有人认为阿米绪人(Amish)是一个冷漠的社会。1960年代,这支基督教再洗礼派的一个分支,其信徒住在宾夕法尼亚俄亥俄州的农村地区,由于历史原因可以例外地免收社会保障税。阿米绪人既不用支付也不会拿到社会保障,因而也跟社会医疗保险(Medicare)及社会医疗救助无关,同样也不参加劳工赔偿(Workers Compensation)。除了个别例外情况,他们虽然从事农业,但也不接受农业补贴。唐纳德·克雷比尔(Donald Kraybill)对这一种族进行研究的若干成果见于他的著述,他写道,阿米绪人在1990年代的联邦收购计划中拒绝出售他们的牛,也拒绝接受让农场抛荒的转移支付。这个社会将互助、责任和自立置于崇高的地位,最终结果是形成了“一个没有犯罪和暴力的社会”。它也是一个“没有贫穷的社会”,并且这个社会的财富也还在增长之中。[63]阿米绪人的确是一个拒绝现代社会的、绝世独立的高度宗教化的社会,同时也是个勇于承担责任、给自己赋权并关心他人的社会。不躺在制造依赖性的政府机构身上可能会发生怎样的情形?阿米绪人给出了有力的回答。

[1]尼古拉斯·卡帕尔蒂:“自由市场的伦理基础”,载《私营企业杂志》,第1号,第14页,2011年秋。

[2]威廉·比奇和帕特里克·泰瑞尔:“2012年政府依赖度指数”,《特别报告104号》,传统基金会,2012年2月8日,另见http://www.heritage.org/research/reports/2012/02/2012-index-of-dependence-on-government。

[3]约翰·斯陶赛尔:“政府制造贫困”,理智基金会,2011年4月28日,另见http://reason.com/archives/2011/04/28/government-creates-poverty。

[4]丹尼尔·米契尔:“夸大贫困以收获政治利益”,国际自由(博客),2011年7月19日,另见http://danieljmitchell.wordpress.com/2011/07/19/exaggerating-povertyfor-political-gain/。

[5]迈克尔·简诺夫斯基:“悲观主义再次攫住阿帕拉契亚的穷人”,载《纽约时报》,1998年2月9日,另见http://www.nytimes.com/1998/02/09/us/pessimism?-retains-grip-on-appalachian-poor.html?pagewanted=all。

[6]安德鲁·伯恩斯坦:“资本主义下的黑人创新者和企业家”,载《自由人》,第10号,2001年10月,另见http://www.thefreemanonline.org/featured/black-innovatorsand-entrepreneurs-under-capitalism/。

[7]威廉·比奇和帕特里克·泰瑞尔:“2012年政府依赖度指数”。

[8]保罗·克鲁格曼:“惩罚失业者”,载《纽约时报》,2010年7月4日,另见http://www.nytimes.com/2010/07/05/opinion/05krugman.html_r=1。

[9]丽兹·阿尔德曼:“丹麦为何要收缩其社会安全网络”,载《纽约时报》,2010年8 月16日,另见http://economix.blogs.nytimes.com/2010/08/16/why-denmark-is -shrinking-its-social-safety-net/。

[10]同②。

[11]保罗·克鲁格曼:“惩罚失业者”,载《纽约时报》,2010年7月4日,另见http://www.nytimes.com/2010/07/05/opinion/05krugman.html_r=1。

[12]唐纳德·拉斯金和劳坎·洛克·凯利:“欧洲的供应端革命”,载《华尔街日报》2012年2月17日,第A13版,另见http://online.wsj.com/article/SB1000142405297 0204792404577225301719346924.html。

[13]保罗·罗德里克·格利高里:“美国航空案显示奥巴马政府的通用汽车救赎计划之腐败”,Forbes.com,2012年2月6日,另见http://www.forbes.com/sites/paulroderickgregory/2012/02/06/american-airlines-shows-the-corruption-of-obamasgm-bailout/。

[14]保罗·罗德里克·格利高里:“美国航空案显示奥巴马政府的通用汽车救赎计划之腐败”,Forbes.com,2012年2月6日,另见http://www.forbes.com/sites/paulroderickgregory/2012/02/06/american-airlines-shows-the-corruption-of-obamas-gm-bailout/。

[15]同①。

[16]同①。

[17]迈克尔·简诺夫斯基:“悲观主义再次攫住阿帕拉契亚的穷人。”

[18]“投资者、穷人或者只是一个挂名人物?”载《坦帕湾时报》,2006年4月9日,另见http://www.sptimes.com/2006/04/09/Hillsborough/Investor__or_pauper_o.shtml。

[19]“大学教育的平均成本”,载《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2010年8月24日,另见http://www.usnews.com/opinion/articles/2010/08/24/the-average-cost-of-a-us-college-education。

[20]柯林·伊顿:“经济蹒跚不前时,学生贷款违约率攀升”,载《高等教育编年史》,2011年9月12日,另见http://chronicle.com/article/Student-Loan-Default-Rate/128964/。

[21]马文·奥拉斯基:《美国同情心的悲剧》,第103页,华盛顿特区:Regnery Publishing,Inc.,1992年。

[22]同①。

[23]马文·奥拉斯基:《美国同情心的悲剧》,第57页,华盛顿特区:Regnery Publishing,Inc.,1992年。

[24]同①,第221页。

[25]马文·奥拉斯基:《美国同情心的悲剧》,第189页,华盛顿特区:Regnery Publishing,Inc.,1992年。

[26]克罗克·史蒂芬森:“研究发现,看护工人觉得工作过重,缺乏支持”,载《密尔沃基-威斯康星哨兵报》,2009年5月27日,另见http://www.jsonline.com/news/milwaukee/46266767.html。

[27]约翰·哈盖道恩:《放弃孩子们:官僚机构与儿童福利体系改革》,第49页,芝加哥:Lake View Press,1995年。

[28]莱恩·麦斯摩尔:“提议的慈善免税下调会挤掉公民社会”,传统基金会,2009年4 月10日,另见http://www.heritage.org/research/reports/2009/04/proposed-decrease-in-charitable-tax-deduction-crowds-out-civil-society。

[29]约翰·塔姆尼:“给谨慎美国人的政治课:‘倒闭!’”RealClearMarkets.com,2012年2月14日,另见http://www.realclearmarkets.com/articles/2012/02/14/the_political_class_to_prudent_americans_drop_dead_99515.html。

[30]詹尼佛·布莱耶:“食品券上的嬉皮士”,Salon.com,2010年3月15日,另见http://www.salon.com/2010/03/16/hipsters_food_stamps_pinched/singleton/#comments。

[31]同①。(www.daowen.com)

[32]霍华德·哈索克:“反向作用的住房改革”,载《城市杂志》,2004年夏,另见http://www.city-journal.org/html/14_3_housing_reform.html。

[33]里奇·劳瑞:“一个到处都是‘朱丽亚’的国度”,载《国家评论在线》,2012年5 月4日,另见http://www.nationalreview.com/articles/298936/nation-julias-richlowry。

[34]丹尼斯·普莱格:“福利国家与愚蠢社会”,DennisPrager.com,2011年4月26日,另见http://www.dennisprager.com/columns.aspx?g=b45d81c0-1cd6-4c8c-89bf -a4bc49d84269。

[35]埃文·纽马克:“奥巴马不会讲,但美国人已经道德败坏了”,《华尔街日报》,2011 年1月17日,另见http://blogs.wsj.com/deals/2011/06/17/mean-street-obamawont-say-it-but-americans-are-corrupted/。

[36]“美国侵权成本2008年更新版”,Towers Perrin,2008年,另见http://www.towersperrin.com/tp/getwebcachedoc?webc?=USA/2008/200811/2008_tort_costs_trends.pdf。

[37]“厕所镜子超高2英寸的诉案”,LawsuitAbuse.org的网页,美国商会法律改革研究所,另见http://www.facesoflawsuitabuse.org/2009/03/lawsuit-over-bathroommirror-2-inches-too-high/。

[38]凯西安·邦涅洛:“白色城堡憎恨胖子们的饕餮”,载《纽约邮报》,2011年9月11日,另见http://www.nypost.com/p/news/white_castle_hates_fatty_gut_UQk76R1S8Mbud5aMhaxD3J。

[39]“玫瑰刺扎手,寻求赔偿了1.5万美元”,MyFoxOrlando.com,2011年5月27日,另见http://www.myfoxorlando.com/dpp/news/seminole_news/052611-lawsuitseeks-15k-for-rose-thorn-prick。

[40]史蒂夫·摩尔:“我们已经成为国家的索取者,而不是建造者”,载《华尔街日报》,2011年4月1日,另见http://online.wsj.com/article/SB10001424052748704050204576 219073867182108.html。

[41]同①。

[42]维基百科:“魁北克的历史(英国统治的1956—1760年)”,另见http://en.wikipedia.org/wiki/History_of_Quebec;美国调查局:《一个世纪的人口增长,从第一次人口普查到第十二次,1790—1900年》(1909),第9页,另见http://books.google.com/books?id=H9KwtRkiO1YC?&printsec=frontcover#v=onepage&q&f =false。

[43]阿列克斯·德·托克维尔:《美国的民主》,第621页,纽约:美国图书馆,2004年2月9日。

[44]史蒂夫·马兰加:“工作伦理到底发生了什么变化?”载《城市杂志》,第3号,2009年夏,另见http://www.city-journal.org/2009/19_3_work-ethic.html。

[45]本杰明·富兰克林:《致富之路》,1758年,另见http://www.swarthmore.edu/Soc-Sci/bdorsey1/41docs/52-fra.html 39。

[46]本杰明·富兰克林诞辰三百周年纪念,另见http://www.benfranklin300.org/exhibit.html。

[47]托马斯·爱迪生致B.C.福布斯的手写记录,1920年,福布斯收藏。

[48]约翰·斯陶赛尔和克里斯·基尔默:“中产阶级干得很好,谢谢!”ABC 20/20,2009年3月11日,另见http://abcnews.go.com/2020/Stossel/story??id=7055599&page=1#.T4Hbrr9GijE。

[49]约翰·斯陶赛尔:“政府制造贫困”,Townhall.com,2011年4月27日,另见http://townhall.com/columnists/johnstossel/?2011/04/27/government_creates_poverty/page/full/。

[50]凯瑟琳·丹普西:“本杰明·卡森医生在马丁·路德·金纪念日讲坚持不懈、教育和道德”,《西北日报》,2012年1月17日,另见http://www.dailynorthwestern.com/campus/dr-benjamin-?carson-speaks-on-perseverance-education-and?-morals-on-mlk-day-1.2685849#.T4He9b9GijE;以及本·卡森与坎蒂·卡森详解《美丽的美国:再解什么造就了这个国家的伟大》,大急流城,密歇根州:Zondervan出版社,2012年。

[51]福克斯新闻:“另辟医生处方,以解决国家的病症”,2012年4月1日,另见http://video.foxnews.com/v/1542093260001/trailblazing-doctors?-prescription-to-solve -nations-ills。

[52]比尔·盖茨:《前方的路》,第35页,纽约:维京出版社,1995年。

[53]奥斯·希尔曼:《逆境的有利一面:由深陷泥潭到卓越伟大》,第102页,文图拉,加利福尼亚:Regal Books出版社,2006年。

[54]蒂姆·哈福德:“失败:到处皆然”,魔鬼经济学网站,2011年5月10日,另见http://www.freakonomics.com/2011/05/10/why-is-?failure-a-sign-of-ahealthy-economy-a-guest-post-by-tim-harford/。

[55]克里福德·第斯:“19世纪穷人与乞丐的工作与居住”,载《伊利诺伊不动产通信》,第13页,1993年夏/秋,不动产研究室,厄巴纳伊利诺伊州大学。

[56]夏伦·艾伦斯:“慈善与工业革命的关系”,LearningToGive.org,另见http://learningtogive.org/papers/paper54.html。

[57]格特鲁德·希梅尔法布:“从维多利亚美德到现代价值观”,载《法律与秩序》,1995 年5~6月,美国企业研究所,另见http://www.abuddhistlibrary.com/Buddhism/F -%20?Miscellaneous/General%20Miscellaneous/Modern%20Values/From% 20Victorian?%20Virtues%20to%20Modern%20Values/article_detail.asp.html。

[58]杰森·德帕尔:“福利的废除:一个理念变成了一个原因”,载《纽约时报》,1994 年4月22日,另见http://www.nytimes.com/1994/04/22/us/abolishment-ofwelfare?-an-idea-becomes-a-cause.html?pagewanted=all&src=pm。

[59]比尔·克林顿:“我们如何共同终结了福利”,载《纽约时报》,2006年8月22日,另见http://www.nytimes.com/2006/08/22/opinion/22clinton.html。

[60]理查德·沃尔夫:“福利改革如何改变了美国”,载《今日美国》,2006年7月18日,另见http://www.usatoday.com/news/nation/?2006-07-17-welfare-reform -cover_x.html。

[61]理查德·沃尔夫:“福利改革如何改变了美国”,载《今日美国》,2006年7月18日,另见http://www.usatoday.com/news/nation/?2006-07-17-welfare-reform -cover_x.html。

[62]海伦·荣格:“‘Kye’——解决冲突的钥匙”,载《西雅图时报》,1992年12月27日,另见http://community.seattletimes.nwsource.com/archive/date=19921227&slug=1532125。

[63]唐纳德·克雷比尔:《阿米绪人文化之谜》,第325页,巴尔的摩,马里兰州: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出版社,2001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