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丹阳眼镜风尚小镇:运河明珠,全球视界

丹阳眼镜风尚小镇:运河明珠,全球视界

时间:2023-05-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运河明珠 全球视界丹阳眼镜风尚小镇位于丹阳老城与新城之间,具备城市门户、城市心脏双重属性,区位优势显著。丹阳眼镜风尚小镇产业规划编制工作委托南京大学长江产业研究院负责编制,目前初稿已经提交,并由专家进行初审,2018年9月完成产业规划终稿。

丹阳眼镜风尚小镇:运河明珠,全球视界

运河明珠 全球视界

丹阳眼镜风尚小镇位于丹阳老城与新城之间,具备城市门户、城市心脏双重属性,区位优势显著。丹阳年产镜架近2亿副,占全国总量的1/3,年产光学镜片和玻璃镜片3亿副,占国内总量的75%、世界总量的50%,已形成“全世界每两个人戴的眼镜中,就有一个人的镜片产自丹阳”的行业佳话。

小镇地址:丹阳市开发区

产业定位创意创业

丹阳眼镜40年:关于“光荣与梦想”的故事

江苏丹阳,自古就是商贾云集之地。唐代诗人李白曾有诗云:“云阳上征去,两岸饶商贾。”诗中的“云阳”就是今日之丹阳。就在这片鱼米之乡,丹阳人用40多年的时间,从路边摆摊到如今形成设计、生产、销售一条龙的产业链及衔接完备的整体产业体系,成为世界最大的镜片生产基地、亚洲最大的眼镜产品集散地。

小小眼镜成为城市名片,成为代表“工匠精神”的中国骄傲,不得不说这是一个“丹阳奇迹”。而“奇迹”的创作者,由一个又一个“眼镜人”组成:他们有深耕这片土地的丹阳人,有因为眼镜落户丹阳的外地人,有从16岁干到61岁的老厂长,有几代传承的工匠……他们一路征程,荆棘和风雨一路随行,艰辛而又辉煌。

丹阳眼镜的40年,是一个关于“光荣和梦想”的故事,一个关于“工匠精神”的故事。

丹阳国际眼镜城(一区)

20世纪60年代末,一穷二白的中国农民开始觉醒,强烈意识到无工不富,在这一背景下,镇村两级开始兴办工业。做什么?怎么做?一帮在苏州、上海眼镜厂上班的老工人决定把在眼镜厂学到的技术带回丹阳,准备办眼镜厂。在社队的组织下,司徒、大泊先后办了一二十家以个人或家庭为主的、将住宅地作为生产场所的作坊式眼镜厂。丹阳眼镜星火燎原,但生产能力和规模十分有限,因厂房简陋破旧,产品质量主要靠工人目测把关,条件十分恶劣。然而,就是这种“窝棚眼镜厂”,制造了第一批丹阳眼镜,也带来了第一批眼镜商人。

本地人彭湘华就是其中之一。她父亲是一名教师,母亲是那时候大队的妇女主任,在当时算得上书香门第了。高中毕业后,一次偶然的机会,她接触到了眼镜,进了100副眼镜,一会儿全卖出去了,一副赚两毛钱,一下赚了20块钱。这让彭湘华很是高兴,因为她那时候一个月的工资才十几块钱。于是她辞职,开始摆地摊。她说,那时候摆摊的多是老头老太,只有她还是个没结婚的小姑娘。父亲很不看好她,甚至一度想和她断绝关系,但她顶着巨大压力坚持下来。因为没有经济来源,只有眼镜卖出去了,那天才有有饭吃。

小摊贩多了之后,一些外地商人也开始进来,温州人洪作东便是其中之一。他从附近的厂家拿货,再卖给全国各地的进货商人,交易地点就是他住的康乐饭店。为了做更多的生意,他与其他人冒着风险在康乐饭店旁边的省道边摆摊卖眼镜,每天下午,在道路边卖眼镜的摊位长达50多米。一张报纸,一块布,摆上片子就是铺,一个热闹的自由市场自然形成。

1986年5月,就在洪作东赚了一点钱准备大干一番时,却因为地下交易,又严重影响了交通,被税务工商罚了5万元。白干不说,还把本钱贴在里面,洪作东一下子绝望了,他决定离开丹阳这个伤心之地。一起走的,还有不少外地的眼镜商人,很多人都是因为“旅馆交易”被罚钱,觉得生意没法做。

就在洪作东被罚5万元,决定罢手回家后,他们听到一个“震撼人心的大新闻”——丹阳要建一个专门的眼镜市场,政府要扶植眼镜产业。1986年,车站、双庙两个村在丹阳火车站附近建起了全国最早的专门用于眼镜交易的“华阳眼镜市场”和“云阳眼镜市场”,组成了最初的丹阳眼镜城,几近夭折的自由市场终于摆到了阳光下。(www.daowen.com)

也正是因为“地下”转“地上”,洪作东决定东山再起。洪作东与父亲租下了一间门市部,由此开始在丹阳批发眼镜。

栽得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华阳、云阳眼镜市场吸引了浙江温州、台州、江苏、江西等地的商家在此落户,而丹阳眼镜生意好做的消息也在圈内不胫而走。亲戚带亲戚,朋友带朋友,一家几十口都来的也不足为奇,丹阳眼镜市场在不断做大。到20世纪末,经过四期改造,丹阳两个市场连成一片,占地25亩,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拥有门面房400多间、摊位180多个,拥有眼镜经营户500多户,经营眼镜架、镜片、成品眼镜、眼镜专用工具、眼镜零配件等近千个品种,交易量超过10亿元,成为当时全国最大的眼镜交易批发市场,并开始“走出国门”。

小镇规划不断完善。丹阳眼镜风尚小镇产业规划编制工作委托南京大学长江产业研究院负责编制,目前初稿已经提交,并由专家进行初审,2018年9月完成产业规划终稿。此外,交通组织专项规划也于9月提交,概念性规划和控制性规划更加完善。

小镇项目逐步落地。2018年初,与水木清华公司签订小镇客厅改造工程协议,并在2018年5月顺利完成建设工作;完成双庙邹家、大小聂家的拆迁工作;老火车站站房改造项目总投资约1.6亿元,其中老火车站新站房已竣工验收,站前广场也已完工并投入使用;滨河风光带建设工程已全面竣工,运河风光带两边的拓宽及景观建设工程现已全部完工,景观带及骑步行道已投入使用;小镇北区主干道(北二环路)建设,2017年6月,开始实施北区主干道(北二环路)建设、下沉隧道建设及道路改建工程,现已建成机动车车道并通车,两侧绿化带正在施工。这项工程建成后,双向共8车道,其中下穿主线四车道,路面辅道四车道,是丹阳市首条隧道式道路,它对整个城市的品质提升具有积极的助推作用。

小镇活动精彩纷呈。丹阳眼镜指数已于2018年8月10日正式对外发布,发布会邀请了国家发改委价格检测中心领导及业内知名人士参加,并邀请省级多家媒体进行了集中报道;丹阳眼镜风尚小镇全民视觉公益筛查活动井然有序开展,结合6月6日爱眼日活动,组织多辆验光车按照计划进入社区进行全民视觉公益筛查活动,得到了广大市民高度赞赏;小镇组织对外参观海宁皮革城、义乌小商品城,学习类似小镇如何运营,同时小镇旅游推介也走进杭州,用便捷优质的配镜体验让杭州市民感受丹阳眼镜风尚小镇的风采。

小镇宣传有声有色。上半年共完成微信推送24期,官网推送20余次,共发表文章110余篇,微信粉丝4.8万余人,在《丹阳日报》《镇江日报》等媒体发表稿件约30余篇,省特色小镇官网发稿20余篇。

小镇招商如火如荼。先后与万科绿地、苏州华城、中交集团、中铁建、保利集团等各类社会资本就小镇建设进行多轮谈判磋商。

结合全国眼镜产业发展的整体趋势和丹阳市眼镜产业的现实产业基础,丹阳眼镜风尚小镇产业的未来发展定位将是“力争成为中国眼镜产业全产业链的主导者”。这就要求自主掌握该产业链的核心环节,即生产环节的研发和销售环节的品牌。

第一,全力打造技术研发高地。加强光学研发中心建设,集合优质人才和团队,遵循新产品研发、模具管理、工艺维护更新、设备维护评审、生产等核心使命,积极推进新材料、新工艺、新产品等的创新,围绕行业需求,面向消费者,打造领先的技术和服务,力求全面提升产品核心竞争力。

第二,积极培育品牌时尚中心。布局多品牌战略,丹阳眼镜小镇着力于时尚潮牌、隐形眼镜和老视镜三个板块的品牌培育,逐步占据国内市场份额,积极培育或引进时尚设计和工业设计人才,建设眼镜时尚设计的公共平台,加强眼镜外观设计的专利保护和专利交易。

第三,大力构筑视光学诊疗基地。小镇已经与全国高等院校的视光专业建立了长期合作的产学关系,开展校企互动,实施人才互培计划,进一步加强复合光学眼镜产品与视光学理论研究,进行光学设计、产品临床试验的全面技术合作,研制面向各个年龄群体的健康眼镜产品。围绕行业技术的需要,开展相应的技术攻关,推广共性技术,促进产业技术不断进步。

第四,重点强化电商销售平台。积极探索,以O2O方式完成消费者购镜全流程,改善消费者在线购买体验,从中真正培育出销售环节的当地企业品牌。

第五,持续完善集群生态体系。在眼镜产业链衍生环节,未来小镇会着力于文化旅游、智能仓储、物流设施、销售管理、验光人员素质、从业人员培训等方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