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新型城镇化中民俗体育公共服务的需求特征

新型城镇化中民俗体育公共服务的需求特征

时间:2023-05-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汉江流域民俗体育就是根植于民俗文化之中的,随着新型城镇化发展,汉江流域民俗体育文化作为一种地域文化现象越来越多的引起人们情感的共鸣,民俗体育需求特征明显。新型城镇化要求对民俗体育项目进行保护,恢复民俗体育文化原生态环境,复活这些极具地方民俗特色的体育活动。

新型城镇化中民俗体育公共服务的需求特征

文化的发展层面讲,其核心层的“心”即精神层面,对人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汉江流域民俗体育就是根植于民俗文化之中的,随着新型城镇化发展,汉江流域民俗体育文化作为一种地域文化现象越来越多的引起人们情感的共鸣,民俗体育需求特征明显。

(一)汉江流域璀璨的民俗体育

民俗体育是民俗文化传承的结果。汉江流域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悠久的历史文化,在长期的民族融合中逐渐形成了丰厚的民俗文化资源,其民俗体育就是在这样的民俗文化背景中形成并留传下来并在民间得到充分发展的体育文化项目。

汉江流域民俗体育项目种类繁多,根据其水流走向及所流经城市分类,民俗体育项目包括汉中13项、商洛5项、南阳6项、房陵6项、襄阳11项、荆州5项、汉属8项,共计54个项目。按地域文化特色分类,上游地处陕西秦岭地区,多高山丛林,属梯田稻作农业文化区域,形成多以鼓舞为形式的民俗体育,如汉中的打锣镲、安康的花鼓坐唱、天水的旋鼓舞、商洛的花鼓舞等;中游地区主要以丘陵为主,属丘陵稻作农业文化区域,经济相对发达。由于此地集中了周朝的“汉阳诸姬”古方国,是中原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长久以来形成了富有古城风韵的多以灯舞形式为主的民俗体育项目,如郧县的凤凰花灯舞、十堰的秧歌舞、南阳的云彩灯舞、襄阳的双人旱船舞,宜城麒麟送子舞、赶象舞以及随州的花鼓舞等;下游以江汉平原为主,多湖泊,属平坝稻作农业文化区域,因而形成与大地湖泊紧密联系的民俗体育项目,如荆州的滚灯舞、潜江的草把龙灯、安陆的麒狮舞、云梦的三节龙·跳鼓舞、武汉地区的高龙舞等。按民俗体育起源分类,汉江流域的先民以农耕和渔猎活动为主,依山傍水的生活环境造就了他们对神山圣水的崇拜。西乡打锣镲、地围子、石泉火狮子、钟祥海马舞、汉阳舞高龙等是宗教祭祀一种表现形式;先民们在劳动生活中必须依靠强健的体魄和坚强的勇气同自然抗争、与猛兽搏斗,同时丰收后用舞蹈等表达喜悦之情。蜀河双彩车、武当武术、郧阳凤凰灯舞、板凳舞、宜城赶象、京山拉犟驴子、五虾闹鲢等就是用来强身健体、娱乐身心的。

汉江流域民俗体育丰富多彩,色彩斑斓,是我国浩瀚的民俗体育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汉江流域民俗体育文化与当地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并影响着当地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今后也仍然会对人们生活生产产生巨大的影响。(www.daowen.com)

(二)民俗体育保护与传承

汉江流域民俗体育保护刻不容缓。受南水北调移民”等工程的影响,汉江流域民俗体育原生态的生存环境和文化空间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外在生存环境的改变,导致民俗体育项目原生地发生转型,加速了汉江流域民俗体育生态环境的破坏,有些对原生态依赖极高的民俗体育项目已经出现消失迹象。如流行于十堰地区的凤凰花灯舞、玄武灯舞以及南阳地区的丁河高台、云彩灯、打春牛等,在原住居民搬迁后生存处于奄奄一息状态。新型城镇化要求对民俗体育项目进行保护,恢复民俗体育文化原生态环境,复活这些极具地方民俗特色的体育活动。

汉江流域民俗体育传承岌岌可危。民俗体育传承包括表演技艺的传承者和制作工艺方面的传承者,传承方式大多是以血缘为纽带、以地域为基点的师傅带徒弟的方式进行。目前许多项目的传承人大都年事已高,据调查,西乡打锣镲最年轻的传承人韩世清72岁、地围子的传承人刘银花70岁、石泉火狮子的传承人郭学典67岁、海马舞的传承人罗忠鼎也70岁有余。许多民俗体育项目的传承人已经承认自己力不从心了,最典型的比如海马舞表演,不仅需要娴熟的音乐技巧,更需要强壮的体力,老年艺人基本已很难胜任了。而大部分年轻人对“传承人”不感兴趣,不愿学艺。随着这些老传承人更加老去,民俗体育项目就会后续无人,不可避免的就会出现衰退或消亡的局面。当前汉江流域民俗体育公共服务具有公益性,而新型城镇化要求考虑公共利益的社会效果,政府应该免费提供,因此,政府要加强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使民俗体育传承呈良性循环局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