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优化后标题:襄阳市农业水资源可承载力评价方法分析

优化后标题:襄阳市农业水资源可承载力评价方法分析

时间:2023-05-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三)水资源承载力评价结果通过对襄阳市流域水资源现状、水资源承载力开发的分析、供需水平衡的分析及计算,对襄阳市流域内水资源状况有了系统的了解。通过对流域地区的社会、经济等方面统计数据的查询,根据上述的计算方法及评分标准,对襄阳市流域承载力指标体系中的各项基本指标评分。

优化后标题:襄阳市农业水资源可承载力评价方法分析

在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方法中,确定的权重方法选择AHP法,是因为它可以将定性和定量的方法有机结合,使决策者对复杂对象的思维过程条理化。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涉及众多的因素,可以划分为社会经济、资源和生态等因素,AHP法实用、简明,又有严谨的理论基础,是一种评价的有效科学方法。应用AHP法的主要步骤为:

(1)确立系统的递阶层次关系:分析系统中各因素之间的关系,将复杂系统分解成若干组成因素,然后这些因素按照属性、领域分成不同的层次,同一层的因素作为准则对下一层某些因素起支配作用,这一层元素又受上层元素的支配。一般分为三个层次: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在构建汉江流域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时,最底层中应包括社会、经济、水资源、生态环境等因素。

(2)构造判断矩阵:同一层次中各因素对上一层次中准则的重要性进行两两比较,并按ThomasLsatty标度法对其重要程度进行赋值。比较的结果,即等级度,记作pij,填入两两比较判别表格第i行、第j列的栏目中,表示第i行因素P、对第j列因素Pj的相对重要程度。以此类推,构造成若干个判断矩阵。

(3)求值检验:得到各层指标的判断矩阵后,通过计算该矩阵的最大特征根λax及其对应的特征向量,经正规化后的特征向量即为权重向量,并对结果进行一致性检验。

按照AHP法的计算步骤,通过对数据的处理,得到各级指标权重值(见表3)。

表3 襄阳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指标权重值

(一)襄阳市流域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模型

襄阳市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指标体系的建立,其中每一项指标都是对流域的水资源承载能力状况的不同侧面的反映。综合各个方面的因素,可作出流域总体可承载利用水平的评价而建立一个评价模型。根据流域自身的状况以及本次研究的实际情况,采用多目标线性加权法来获得最后的综合评价结果。这种模型强调的是指标的群体性,个别指标的异常不会对系统功能造成太大的影响,具有一定的科学合理性。

(二)水资源承载力指标评分标准

在襄阳市流域可持续利用指标体系中,各个基本指标评分标准按照可持续发展能力,将指标划分为100分、80分、60分、40分、20分、0分6个基本评分档。各个指标的评分划分标准,是参考国家标准值、发达国家地区的指标实际值及相关研究,再结合襄阳市流域的实际情况来拟定的(见表4)。

对于整个流域可持续利用的评价,可以分成5个等级,代表流域可持续利用的水平,分别是良好、一般、较弱、不可持续、严重不可持续。各个等级的评价标准见表4。

表4 指标的水资源承载力水平评价标准(www.daowen.com)

续表

数据来源:《襄阳市2014年水资源公报》,襄阳市水利局,2015年5月;孙明凤:《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华中师范大学,2007.6。

(三)水资源承载力评价结果

通过对襄阳市流域水资源现状、水资源承载力开发的分析、供需水平衡的分析及计算,对襄阳市流域内水资源状况有了系统的了解。通过对流域地区的社会、经济等方面统计数据的查询,根据上述的计算方法及评分标准,对襄阳市流域承载力指标体系中的各项基本指标评分。流域各项指标值及评分结果见表5。

表5 襄阳市河流流域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值及得分

表6 各系统综合指标得分表

研究报告结合该区域自然、社会经济特点,选择了能够较好反映本区域的自然、社会经济特征对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影响的18个指标,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这些指标的权重,分析表明:人均水资源量、人均供水量、水质达标率居前3位;污染与径流比、林草覆盖率占权重较大,农村年人均纯收入、城市化率、土地垦殖率、人均GDP和人均粮食产量所占权重较大。参照制定的标准对每个指标进行综合评分,结果表明:该区域城市化率、水资源开发率、人均GDP、农村年人均纯收入、单位GDP水耗等指标的分值较低,而人均水资源量、林草覆盖率、污径比、平均侵蚀模数等指标的分值较高。从综合指标计算结果看:水资源系统、生态环境系统分值比较高,分别为56.21、68.63,属于较好状态,而社会系统、经济系统分值比较低,分别为53.54、49.46,属于中等状态,水源区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度为56.04,属于较好状态。

上述结果说明,襄阳市流域从水环境、水量、水质看均较优,是理想的水源地,襄阳市社会经济环境、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好。该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是农业经济快速发展的保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