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江流域的八大特色文化呈带状分布,具有时间上的延续性、空间上的跨越性和地域相对集中性的特征,发展的总体思路是要坚持以汉江为发展轴,以武当山为旅游增长极,以武汉、襄阳、随州、钟祥等历史文化名城为重要旅游集散地,以重点景区为依托,以重要节庆为亮点,整合开发好这八大特色文化资源。
神农文化旅游开发要以随州炎帝故里和“世界华人炎帝故里寻根节”为重点,整合枣阳雕龙碑遗址、谷城神农植五谷的“五谷文化”和神农架神农搭架采药、疗民疾病的“架木为梯,以助攀援”“架木为屋,以避风雨”,最后“架木为坛,跨鹤升天”的神农医药文化,开发出一条沿随州(厉山炎帝故里)、枣阳(雕龙碑氏族聚落遗址)、谷城(五谷农耕园)、神农架(神农坛和宝坪)延伸的“炎帝史迹”祭祖朝拜旅游线。随着康体休闲旅游市场的蓬勃发展,可以充分利用神农五谷、神农百草和神农养生等文化资源,开发具有浓郁汉水文化特色的中医药养生和康体休闲旅游项目。
楚文化旅游开发要以大遗址保护荆州片区为重点,整合宜城楚皇城、宋玉故里,枣阳的九连墩古墓,南漳楚山寨、玉印岩、安乐堰楚国墓地,樊城的古邓城遗址等,开展楚文化遗址游、博物馆游、名人故里游等。收集整理汉江流域流传甚广的楚文化民俗旅游资源,如南漳的端公舞、沮漳巫音、苞茅缩酒,保康境内的沮水巫音和手抄本的《黑暗传》等,通过文化演艺、节庆会展、实景演出的手段进行产业化运作。
三国文化旅游开发要以“中国三国文化之乡”襄阳为重点,以襄阳市区“一江两城三山四人”(即汉江,襄阳古城、老樊城,岘山、鹿门山、隆中山,诸葛亮、释道安、孟浩然、米芾)和古隆中、水镜庄等景区为重点,以诸葛亮在汉江流域的行踪为线索重点开发诸葛亮文化旅游。并以此整合、串联起以当阳关陵、荆州城墙等为依托的关公文化旅游资源和以水淹七军、长坂坡之战、赤壁之战、凤林关之战等为代表的三国战争文化旅游资源,拓展三国文化资源功能,丰富三国文化旅游内涵,做大做强三国文化旅游品牌。
宗教文化要以十堰世界文化遗产武当山古建族群的道教文化为依托,重点开发武当武术文化、真武信仰文化、宗教建筑文化、道家养生文化等。并以此整合、串联起鄂西北重要宗教文化旅游资源,如襄阳的真武山景区、广德寺、谷隐寺、习家池等景区,开发道安文化寻踪游和祖师朝拜游。
民俗文化旅游开发则要以申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为依托,重点收集、整理、考证汉江流域以女娲、汉水女神、牛郎织女、《黑暗传》、沮水巫音、木板年画、古山寨、传统古村落等为代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文化演艺、节庆会展、文化产业创意园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旅游等方式进行适度的开发。(www.daowen.com)
古城池文化则以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明清城墙”和“万里茶道”为依托,重点保护、修复、合理利用襄阳古城池文化。以历史文化名城建设为依托,丰富武汉、随州、钟祥等历史文化名城的城市历史文化内涵,以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为契机,加强保护,开发系列历史文化名城观光体验游。
水利文化旅游开发则主要以丹江口水库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为重点,整合开发那些因汉江梯级开发而形成的诸多水利景观,如谷城汉江国家湿地公园、襄阳长寿岛国家湿地公园和崔家营水利枢纽工程等,将其打造成具有汉水文化特色的水利文化旅游项目。
首义文化旅游开发则要重点开发以武昌辛亥首义文化区为代表的首义文化,深入研究挖掘首义文化内涵、抢救性保护首义文化资源,重点研究首义文化与楚文化、湖北地域文化的内在联系,结合汉口租界等近代历史文化资源开展首义文化体验游。
总之,汉江流域文化旅游开发要以汉江作为旅游发展轴,推动汉江流域旅游发展由“点”状发展模式向“线”状发展模式转变。全面整合武汉城市圈和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各种资源,打造汉江文化旅游品牌,加快国内外重要旅游目的地的建设。为此,我们必须加快推进汉江流域城市之间、两大旅游圈之间的文化旅游协作互动,大力发展“一江两山”旅游发展大格局下的汉江特色文化旅游。我们认为,提升汉江流域、鄂西圈乃至湖北省旅游产业化的发展速度,有利于实现流域经济发展、文化传承和生态保护三共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