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汉江流域襄阳市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汉江流域襄阳市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时间:2023-05-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汉江在老河口市陈家港进入襄阳市境内,流经谷城、襄阳市区、宜城,最后在宜城岛口出境,全长195千米。汉江在襄阳市境内流域面积17357.6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入境水量368.6亿立方米,出境水量436.9亿立方米。襄阳市最主要的河流汉江,有30条支流直接汇入汉江,流域面积17357.6平方公里,占襄阳市总面积的88%。

汉江流域襄阳市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一)襄阳市自然概况

襄阳市位于湖北省西北部,处于汉江中游,其地理范围为:东径110°45′—113°43′,北纬31°14′—31°37′。汉江在老河口市陈家港进入襄阳市境内,流经谷城、襄阳市区、宜城,最后在宜城岛口出境,全长195千米。汉江在襄阳市境内流域面积17357.6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入境水量368.6亿立方米,出境水量436.9亿立方米。

图2 襄阳地区位置概况图

1.地形地貌

襄阳市按照地势特征可以分为三部分:西部山区的谷城县海拔多在400米以上,是用材林、经济林、土特产畜牧业等多种经营的重要生产基地。东部低山丘陵的宜城市海拔多在90~250米之间,丘间河谷开阔,土地肥沃,是重要的粮棉产区。地处中部的广阔地带,属岗地平原,由襄阳市区、老河口岗地和分布在汉水、唐白河、蛮河流域的冲积平原组成,沿河冲积平原海拔在90米以下,起伏和缓,土层深厚,适宜农业机械化作业,是小麦棉花、豆类、油料、烟叶的重要产地,并兼有农林牧副渔多种经营和推广农业高新技术的优越条件。

2.气象气候

襄阳市属亚热带半湿润、半干旱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四季分明,加之复杂多样的地貌类型对气候要素产生明显的再分配作用。年平均气温在15℃~16℃之间,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6%,无霜期在228~249天之间。流域内热量资源不仅丰富,而且具有较明显的过渡性,可以说兼备了南北气候特点。冬季受西伯利亚高压影响,盛行偏北风,天气晴朗少雨雪;夏季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及西南孟加拉湾低压湿气团的影响,盛行偏南风,多阴雨天气。流域内年降水量820~1100毫米,其中夏季占400~450毫米,全年降水期为107~135天。太阳辐射较为丰富,年平均总日照时效为1800~2100小时。

3.水文水资源

襄阳市境内有大小河流600多条,分属长江、淮河两大水系,其中属长江水系的汉江、沮漳河两大河流流域面积为襄阳市河流流域总面积的绝大部分。年均径流总量85亿多立方米,正常年过境水量约400亿立方米。襄阳市最主要的河流汉江,有30条支流直接汇入汉江,流域面积17357.6平方公里,占襄阳市总面积的88%。2013年全市水资源总量40.4481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资源量35.3932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15.6971亿立方米,地表与地下水资源不重复计算量5.0549亿立方米。

4.矿产资源

襄阳矿藏丰富,种类多样,属湖北省重要矿产区之一,现已探明矿产五大类54种,其中金属矿产有铁、钛、锰、钒、铜、铂、铝、铅、锌、金、银、钴、镓等24种;非金属矿产有耐火黏土、磷、重晶石、硫铁矿、石灰石白云石、硅石、金红石膨润土石棉、煤和石油等,耐火黏土、磷、金红石、铝土属大型矿床。襄阳各县市(区)矿产资源见表1。

表1 襄阳市矿产资源

(二)襄阳市生态环境现状

1.水环境

(1)河流水质

2013年襄阳市水资源水环境监测中心布设水质监测站23个,对境内汉江干流及10条中小河流(北河、南河、蛮河、白河、唐河、唐白河、滚河、熊河、小清河、黄渠河)水质进行了监测。全年期水质总评价河长694.8公里,其中:Ⅱ类水河长358.2公里,占51.55%,Ⅲ类水河长84.5公里,占12.16%,Ⅳ类水河长10.0公里,占1.44%,劣Ⅴ类水河长242.1公里,占34.84%。受污染(水质劣于Ⅲ类)河长共有252.1公里,占总评价河长的36.28%,主要污染物有总磷、氨氮、高锰酸盐指数等。

(2)水库水质

2013年对刘桥(中型)、北郊(中型)和三道河(大二型)3座水库水质进行了监测,全年期水质达到Ⅲ类标准的有2座水库,占评价水库总数的66.7%。刘桥水库因2013年干旱缺水,从唐河引水,导致水库水质比上年有所下降,营养化状况加剧。

表2 2013年襄阳水库水源地水质状况和营养化程度

(3)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状况

2013年监测了本市9个国家考核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和7个省级水功能区(含1个排污控制区,无水质目标,不进行水质达标评价),按照双因子(高锰酸盐指数和氨氮)评价,有8个水功能区达标,达标率为53.3%;按照全因子评价,有6个水功能区达标,达标率为40%。

(4)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状况

2013年对全市8个饮用水水源地的水质进行了监测评价。全年水质合格率(全年水源地水质合格次数/全年水源地水质监测评价次数)大于等于80%的水源地为年度水质合格水源地。按Ⅲ类水质标准评价,8个饮用水源地中,合格水源地7个,水源地合格率为87.5%。水源地主要超标项目为总磷、高锰酸盐指数。

表3 2013年襄阳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状况表

2.空气环境

襄阳市区2014年有效监测天数为359天,空气质量为优良的天数有282天,占有效监测天数的78.6%,较上年度下降了8.1%。 2014年首要污染物为可吸入颗粒物。统计表见表5。与2013年相比,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浓度分别增加了13.8%、35.7%、13.1%。

表4 2014年度襄阳市大气统计结果

续表

3.污染物排放

(1)废水排放

2014年全市废水排放总量26838.29万吨,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8412.31万吨,占废水排放总量的31.3%;城镇生活污水排放量18399.25万吨,占废水排放总量的68.6%;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废水排放量为26.74万吨,占废水排放总量的0.1%。

全市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9.73万吨,其中工业化学需氧量排放量0.98万吨,占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的10.5%,排放主要集中在纺织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排放量分别是2408.78吨、1617.71吨、1448.61吨,占工业化学需氧量排放量的55.8%;生活污水中化学需氧量排放量3.25万吨,占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的33.4%;农业源排放的化学需氧量5.42万吨,占总量的55.6%;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排放的化学需氧量0.09万吨,占总量的0.9%。

氨氮排放总量1.18万吨,其中工业氨氮排放0.08万吨,占氨氮排放总量的7.2%;生活污水中排放氨氮0.44万吨,占氨氮排放总量的37%;农业源排放的氨氮量0.65万吨,占总量的54.8%;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排放的氨氮量0.0104吨,占总量的0.87%。

废水中重金属(汞、镉、六价铬、总铬和铅)排放量0.94吨,石油类排放量94.7吨,砷排放量为0.41吨,挥发酚排放量0.41吨。

(2)废气排放

2014年,全市煤炭消费总量为851.53万吨,其中工业煤炭消费量809.46万吨,占总量的95%,生活煤炭消费量42.75万吨,占总量的5%,全市工业废气排放总量1251.89亿标立方米。

全市二氧化硫排放总量4.07万吨,其中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为3.67万吨,占二氧化硫排放总量的90.2%,工业二氧化硫排放主要集中在电力、热力生产及供应业2.48万吨,占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的60.9%;生活二氧化硫排放量0.39万吨,占总量的9.7%;集中式治理设施二氧化硫排放0.00015万吨。(www.daowen.com)

氮氧化物排放总量5.78万吨,其中工业氮氧化物排放量3.46万吨,占总量的59.8%,主要集中在电力、热力生产及供应业1.98万吨;机动车氮氧化物排放量2.22万吨,占总量的38.4%;生活氮氧化物排放量0.09万吨,占总量的1.6%;集中式治理设施氮氧化物排放量0.0008万吨。

烟粉尘排放总量2.07万吨,其中工业烟粉尘排放量1.63万吨,占总量的78.5%,主要集中在水泥制造业0.66万吨、电力、热力生产及供应业0.31万吨;生活烟粉尘排放量0.34万吨,占总量的16.2%;机动车总颗粒物排放量为0.11万吨,占总量的5.1%;集中式治理设施烟粉尘排放0.0008万吨。

(3)工业固体废物

2014年,全市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538.61万吨,综合利用量312.62万吨,处置量213.88万吨,处置利用率97.7%,工业固体废物产生主要分布在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分别是296.26万吨、161.85万吨,占工业固体废物产生总量的85%。

(4)污染物排放演变情况分析

表5 襄阳市2008—2014年污染物排放情况

图3 2008—2014年废水和COD排放演变趋势

图4 2008—2014年废气和工业固废排放演变趋势

图5 2008—2014年二氧化硫和烟尘排放趋势演变

由图3可知,2008—2014年,废水排放量总体比较平稳(2011年除外);COD排放量,2008—2014年总体呈比较平稳的减少趋势,由2008年的11.47万吨减少到2014年的9.73万吨。

由图4可以看出,2008年—2014年,废气和工业固废排放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废气排放量从2008年的710.24亿标立方米增加到2014年的1251.89亿标立方米,年均增加108.33亿标立方米;工业固废排放量从2008年的252.41万吨增加到2014年的538.61万吨,年均增加57.24万吨。

由图5可知,2008年—2014年,全市2008—2014年烟尘排放量总体呈波动下降趋势。二氧化硫排放量总体下降趋势明显,有明显的减排效果,由2008年的8万吨下降到2014年的4.07万吨,年均降低0.786万吨。

(三)襄阳市经济社会发展现状

1.襄阳市社会经济综合实力

2014年全市常住人口560.0万人(指常住本市半年以上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6.01%。人口出生率为11.04‰;死亡率为3.88‰,人口自然增长率为7.16‰。

初步核算,2014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129.3亿元(现价),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9.8%。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401.6亿元,增长5.0%;第二产业增加值1804.7亿元,增长10.2%;第三产业增加值923.0亿元,增长11.0%。

全市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553.5亿元,增长22.4%。

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30.6亿元,增长13.4%。分城乡看,城镇消费品市场实现零售额936.3亿元,增长13.5%;乡村消费品市场实现零售额94.1亿元,增长12.6%。

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196572万美元,增长21.5%。其中,出口总额173843万美元,增长21.2%;进口总额22729万美元,增长23.5%。

襄阳市2005—2014年地区生产总值呈逐年上升趋势,由2005年的601.54亿元增长为2014年的3129.3亿元,年均增长率为20.1%。 2005—2014年襄阳市GDP增长率总体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由2005年的12.8%增加到2010年的16.2%,2011—2014年又逐渐下降,2014年降到9.8%。 2005—2014年襄阳市人均GDP总体呈现出快速上升的趋势,由2005年的10407元增长到2014年的55968元,年均增长率约为20.6%。

表6 2005—2014年襄阳市经济发展数据

图6 襄阳市2005—2014年GDP总量及GDP增长率变化趋势

图7 襄阳市2005—2014年人均GDP变化趋势

2.襄阳市产业结构演变

襄阳市2005—2014年三次产业全面发展提升,三次产业结构由2005年的20.3∶40.1∶39.6调整为2014年的12.8∶57.7∶9.5,产业结构整体表现为“二、三、一”,第一产业比重下降7.5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上升17.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下降10.1个百分点。具体来看,2005—2014年期间,襄阳市一产比重逐年降低,二次产业结构比重逐年增加,三产比重在波动中呈先减小后增加的趋势,从2005年的39.5%减少为2012年的28.7%,再增加为2014年的29.5%。总体而言,2005—2014年襄阳市三次产业结构总体在逐步趋于优化(见表7、图8)。

表7 2005—2014年襄阳市三次产业结构演变

图8 2005—2014年襄阳市三次产业结构演变趋势

3.人民生活水平变化

2005—2014年襄阳市人均收入水平得到显著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变化趋势总体一致,都呈现出平缓的指数上升曲线。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率约为12.8%,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率为16.4%,比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较快。总而言之,襄阳市人民生活水平越来越好,小康社会建设的步伐越来越快(见表8、图9)。

表8 2005—2014年襄阳市人民生活水平变化 (元/人)

图9 2005—2014年襄阳市人民生活水平变化趋势

4.能源消费情况

从单位产值能耗来看(见表9、图10),2008—2014年襄阳市单位GDP能耗由2008年的1.67吨标煤/万元降低为2014年的0.97吨标准煤/万元,年均降幅为5.9%。节能减排成效较显著。

表9 2008—2014年襄阳市单位GDP能耗 吨标煤/万元

图10 2008—2014年襄阳市单位GDP能耗变化趋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