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改革开放以来襄阳市城市化与产业结构的协调发展:回顾与考察

改革开放以来襄阳市城市化与产业结构的协调发展:回顾与考察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城市化发展阶段划分改革开放以来襄阳市城市化水平发展速度快、城市化建设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从图1中可以看出,襄阳市城市化水平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二)产业结构转变历程襄阳市一直着力加大对传统产业改造的力度,产业结构深化调整。图2襄阳市产业结构发展历程从整体来看,现阶段襄阳市逐步完成二、三产业共同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局面,不过,工业仍然占据主导地位,呈现出城市经济发展阶段性的工业时代特征。

(一)城市化发展阶段划分

改革开放以来襄阳市城市化水平发展速度快、城市化建设取得了较大的成就。2015年襄阳市年末常住人口(指常住本市半年以上人口)561.4万人,城市化水平达57.3%,除此之外城市建成区面积、城镇人均收入平和生活质量都有显著的提高。

从图1中可以看出,襄阳市城市化水平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图1 襄阳市城市化进程(1984—2015年)

1.快速增长阶段(1984—1996年)

襄阳市城市化水平从1984年的18.65%提高到1996年的39.54%,城市化水平年平均增长速度为6.46%,增长速度较快。改革开放后,特别是国务院1984年11月29日转发民政部《关于调整建制镇标准的报告》之后,使镇的行政特点发生了变化,放弃了点状建制镇和面状建制乡的区别,把镇转变为同乡一样的广域型建制。镇和乡成为相同一级的基层行政单元,开始从传统的农村型行政区划向城镇型经济社会转化。国家在把许多县改成市的同时,众多的乡直接改为镇,通过“撤乡建镇”、“撤乡改镇”、“并乡建镇”或“撤乡并镇”等手段,不仅市镇的数量大大增加,而且市镇的规模迅速扩大。

2.平稳增长阶段(1997—2009年)

襄阳市城市化水平从1997年的40.98%提高到2009年的45.80%,城市化水平年平均增长速度0.93%,城镇人口由532.54万人增加到544.61万人。这一时期,襄阳市积极推进以中心城市为重点的区域城市化战略,既满足了较高层次的经济、政治、文化活动在大中城市集中的需要,又能通过一般的非农产业在小城市、城镇的集中,直接联系和服务农村;既避免了人口在大城市的过度膨胀,又减少了农村人口的转移成本,有利于分层次地充分实现农村人口的城市化。从社会经济发展看,以襄阳市为中心城市的区域城市化战略,既实现了产业宏观布局的合理化,充分发挥了襄阳市所辖区域的资源、地理交通等方面的优势,避免分散布局、重复建设造成的损失,又实现了区域内生产要素跨行政区划和城乡界线的优化组合,形成具有区域特色、区域优势和整体性的区域经济体系。(www.daowen.com)

3.持续增长阶段(2010年至今)

襄阳市的城市化水平从2010年的50.04%提高到2015年的57.3%,城市化水平年平均增长速度2.75%,城镇人口由2010年的550.03万人增加到2015年的561.40万人。目前,襄阳正由过去以城市建成区的面积和人口为特征的大城市,逐步转向以城市功能和城市竞争力为特征的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中心城市在综合经济、科技创新、国际竞争、辐射带动、交通通达、信息交流、可持续发展等能力方面必须明显优于其他城市,以高效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引领区域发展方向。“南城北市”,是襄阳千百年来形成的城市格局,也是襄阳人难以割舍的历史情结。但是襄阳现有的城市能级,与周边城市相比,无论是城市功能还是辐射带动力,核心优势尚不突出。以东津新区建设为引领,襄阳将在城市骨架规模、特色功能、品位形象等诸多方面,推进襄阳中心城区实现跨越发展,成为名副其实的区域中心城市。

(二)产业结构转变历程

襄阳市一直着力加大对传统产业改造的力度,产业结构深化调整。1984—2015年,襄阳市第二产业比重上升较快,第三产业也有明显提高,出现了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两业并举”的新局面(如图2所示)。1984年产业结构:第一产业47.03%,第二产业32.16%,第三产业20.81%;2015年产业结构:第一产业11.9%,第二产业56.9%,第三产业31.2%。2015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8%(可比价)。其中:轻工业增加值增长9.3%;重工业增加值增长10.1%。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个数达到1764家,比上年净增110家。其中,产值过亿元的企业1110家,过10亿元的企业102家,过50亿元的企业7家,过百亿元的企业3家。汽车产业实现产值2011.4亿元,增长16.6%;农产品加工业实现产值2044.4亿元,增长12.2%;装备制造、医药化工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产业分别实现产值931.2亿元、590.4亿元、447.0亿元、238.8亿元和71.8亿元,分别增长15.2%、12.9%、9.7%、11.5%和63.1%。2015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白酒产量14.6万千升,下降16.5%;纱产量76.1万吨,增长13.6%;布产量26.7亿米,增长14.1%;服装产量15761.6万件,增长11.0%;化肥产量26.2万吨,下降5.1%;水泥产量1080.7万吨,下降1.6%;汽车产量12.3万辆,下降14.4%;钢材产量150.2万吨,增长17.2%。全市全社会用电量124.3亿千瓦时,增长0.2%,其中,工业用电量82.1亿千瓦时,下降1.5%。2015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180.1亿元,增长11.4%。实现利税418.6亿元,增长10.8%,其中利润总额282.4亿元,增长12.7%。全市建筑业完成产值757.8亿元,增长12.6%。第二、第三产业突飞猛进的发展,使产业结构从“一元”走向“二元”,二、三产业共同支撑国民经济的发展。

图2 襄阳市产业结构发展历程(1984—2015年)

从整体来看,现阶段襄阳市逐步完成二、三产业共同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局面,不过,工业仍然占据主导地位,呈现出城市经济发展阶段性的工业时代特征。这种产业格局对城市房地产业发展格局的影响将是多方面的,一方面,产业经济发展为房地产市场提供了更强劲的购买力支撑;另一方面,由于商贸、服务业等还处于发展期,还没有催生出一大批中产阶层和富豪阶层,高档住宅的有效市场需求有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