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高比例、高增长的科技投入是推动经济发展模式实现更高层次转型跨越的有力保证。甘肃政府支持产业创新化发展的政策支持能力很弱,区域投融资体制机制不健全,科技风险投资机制尚未形成,创新化发展的资金来源渠道单一,导致创新平台和研发资金比较短缺。
2008年以来,甘肃逐步加大了科技投入,与全国其他省市相比,科技投入总量还是落后的,落后的原因是科技投入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偏低。甘肃研发经费投入总量从2006年的23.86亿元增长到2011年的48.53亿元,年增速15.2%,但研发经费投入占GDP的比重仅为0.97%,远低于1.84%的国家平均水平,在全国排名第25位,而2011年全国排名第一位的江苏省R&D研发经费为1065.5亿元。
从科技投入的强度上看,2012年甘肃科技活动投入指数为38.54%,远低于全国科技活动投入指数60.54%的平均水平。2006—2011年,甘肃地方财政累计科技投入43.3亿元,年均增长18.74%,但甘肃的财政科技投入始终低于西部12个省区,不及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
研发投入不足是制约甘肃科技创新实力提升的重要因素。研究与发展投入占GDP的比重、财政科技拨款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两个投入指标,甘肃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研发投入、创新要素和创新网络是企业开展研发活动的必要条件。由于甘肃企业规模发展相对滞后,导致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发挥不明显,直接影响了研究开发投入、财政科技投入、创新要素流动集成和创新网络整体功能的发挥。(www.daowen.com)
(四)科技与经济结合薄弱,制约从科技到创新的转化
甘肃在全国具有不弱于中等省份的科技实力和成就,形成了深厚的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科技“潜势”。但是,甘肃科技与经济相结合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还没有完全建立和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结合双赢长效机制还没有形成,科技与经济“两张皮”的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创新要素不活跃、创新机制不健全,宏观决策体制、机制不适应创新发展的需要,科学创新、技术创新以及产业化活动缺乏有效协调和合作,难以把甘肃已经具有的科技“潜势”转化为创新“动能”,难以促进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加快发展。目前,从产、学、研三个要素来看,甘肃省在“产”方面科技创新活动与能力较弱,直接影响了产、学、研的有机结合和区域创新体系的建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