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飞鸡崽带来的村庄集体企业新机遇

飞鸡崽带来的村庄集体企业新机遇

时间:2023-05-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有了村民支持,村“两委”成员工作顺达多了,也有了心思转到了村上的经济发展。鸡,不是普通的鸡,是一种会飞的鸡。听了丁雪龙汇报,镇领导认为办“飞鸡”场的想法可行。郎艺珠带领镇、村干部到浏阳参观、学习养“飞鸡”技术,回村后立刻上马养鸡场,这是村办集体企业的新开端。管理“飞鸡”场的老汉介绍说,这些鸡就是从袁风格鸡场购买来的飞鸡崽长大的。

飞鸡崽带来的村庄集体企业新机遇

村西有座小山,在我看来就是一片土岗坡地,丁家垅村人却叫它老头岭。丁家垅村的自然资源并不丰富,地下没有矿藏,地上没有森林,绿水就是白龙江,青山只能是以土岗坡地为元素了。丁家垅村人世代居住在山冈下的平原,自从建村以来,多以水稻种植为主要农作物,丁氏祖上看中的就是土地的实用价值。民以食为天,当社会还在缓慢发展的漫长历史进程中,这片土岗只能植树,如今它已经成长为一片密稠的森林,升为“村中八景”之一。林木财富的象征,这里又成为逝人的安息之地。丁家垅村人不想让它废弃不用,去年就在岭下建起鸡场。这个鸡场里的鸡不圈在院里,它们是可以在树丛中飞来飞去的鸡,人们习惯叫它们“飞鸡”。

这个主意是郎艺珠提出的。她从长沙来到丁家垅,看到丁家垅村天天在变:一条漆黑发亮的柏油路从村头一直通到村中,烂泥塘、垃圾场改造成的村民文化广场,搬来了城市人的休闲生活模式。丁家垅村人还把文化元素通过三维动画表现在墙上。一个生动和谐的丁家垅引起市、县人民政府的注意。

丁家垅这个远近闻名的“告状村”“上访村”“贫困村”变了,从2014年的“两委”选举,到以丁雪龙为带头人的村“两委”连选连任。他们以扎实的工作作风从基础做起,改变人们对丁家垅村的印象。这些年,这些事,这群人,他们一次又一次让外界刮目相看,仅用4年时间还丁家垅一个“美丽乡村”雏形。

县委组织部部长视察来了。

市委组织部部长视察来了。

省委组织部督察组、省农委、省文化厅、省发改委考察来了。

省、市有关部门的领导视察来了。

省、市媒体记者也来了。

他们调查研究丁家垅村改变的成因。老党员、老干部、普通村民,他们几乎异口同声地说,是党和政府“精准扶贫”政策好,是丁家垅村“两委”班子对党的政策落实得好,是村干部们正派无私,一心一意谋村上发展,才会有丁家垅的乡村剧变。

丁雪龙们的努力得到村民的认可,认可了就一定要支持。丁家垅村人各吹各的号、相互间你告我、我告你的日子翻过去了。村“两委”的决定在村民中畅通无阻。

有了村民支持,村“两委”成员工作顺达多了,也有了心思转到了村上的经济发展。丁家垅村没有企业,也没其他经济来源,农民所有的收入依靠每人平均6分[1]的土地。地里刨食无法满足家庭生活需要,更多人选择外出务工。没有梧桐树,引不来金凤凰。丁雪龙他们的想法就是栽种更多的“梧桐树”,这些“梧桐树”就是村办企业。对没有任何亦企业基础的丁家垅来说,引进是最好方式。

攸县是个以农业为主的区域,没有几个可以对接上的合作企业。丁雪龙又外出请教,希望得到“精英”“能人”的指导帮助,郎艺珠却主动来了。

湖南是个农业大省,农业专家众多。许多由专家指导的农业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地在湖南出现了。郎艺珠在省老科技工作者协会工作时,认识了一些“精英”“能人”。只要有利于丁家垅村人的脱贫致富,她都愿意去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一连几天,她和丁雪龙、丁卫东一起分析哪些项目可以引进来。村里没有钱,又想把事做好。所以投资大的,生产周期长的没办法考虑。

郎艺珠把记忆中扶持过的农业企业回忆了一遍,没有得出结果,心里有些烦闷。腿脚又不方便,她让丁雪龙开车在村里走走。车开到村口不远处的老头岭脚下,她突然想起什么来:“走,上山。”

因为是夏季,山上绿荫葱葱,高耸的树木遮天蔽日,有群鸟在头上飞过。望着飞去的鸟群,郎艺珠突然说:“咱先建个养鸡场吧。”

鸡,不是普通的鸡,是一种会飞的鸡。“飞鸡”的特点是多动、生存能力强、肉质鲜美、不易得病。在广州一带,“飞鸡”深受市民欢迎,市场销路应该没有问题。

湘南最大的“飞鸡”饲养场在浏阳,郎艺珠在任省老科技协会常务副会长时,一直帮扶浏阳鸡场的“能人”袁风格,袁风格至今还感激她。因为“飞鸡”销路顺畅,袁风格又在有条件的地方创办了分场。而丁家垅村荒芜的山坡下的树林恰恰符合“飞鸡”的生长条件。

丁雪龙、丁卫东认同她的建议。

丁雪龙把建“飞鸡”场的想法报告给了新市镇人民政府。当丁家垅村村容村貌、民风改变了之后,扶贫目标也已有所改变。扶贫的目的不是政府给多少补贴,而是通过政府扶持,培植自身造血功能。此前,镇领导也想通过多种渠道引进外援,但都没有成功。听了丁雪龙汇报,镇领导认为办“飞鸡”场的想法可行。(www.daowen.com)

村、镇都对办“飞鸡”场有信心,郎艺珠就把电话打给浏阳“飞鸡”场老板袁风格,细细说明了丁家垅村情况,请他给予支持。袁风格一口应承下来,当即表态:“在我最艰难时候,是您老人家带着老专家帮助我、扶持我,才会有我的今天。您提出的要求,我哪有不同意的?”

郎艺珠提醒说:“小袁啊,我可跟你说,他们养鸡是外行,需要你给予技术扶持。他们也没有销路,都要你带着他们走。”

袁风格保证道:“场址我帮选,技术我包教包会,饲料我给供应,防疫我负责,销路也不是问题,前期带帮他们,引上道他们自己就会干了。”

听了这些话,郎艺珠很是感动。农民朴实啊,你当年帮了他们,他们总是记得你的滴水情分。郎艺珠问袁风格:“一万只鸡规模需要多大投资?”

袁风格想了想说:“我成本价供给鸡苗,加上修鸡场、鸡舍,至少30万元。”

有了袁风格的承诺,郎艺珠把与袁风格的讨论结果告诉了丁雪龙。这毕竟是村里的第一家企业,大家都很兴奋。高兴之余,人们犹豫了:投资那里来呢?这是横在眼前的又一只拦路虎。

村里拿不出钱了。郎艺珠说:“个人凑吧,我也算一份,拿出2万元。”

郎艺珠的行为再一次感动了大家。通过多方筹集资金32万元,作为村集体入股资金,开始了“飞鸡”场的建设。

郎艺珠带领镇、村干部到浏阳参观、学习养“飞鸡”技术,回村后立刻上马养鸡场,这是村办集体企业的新开端。

我来到鸡场时,是一个秋末的傍晚。地处湘东攸县的丁家垅村被夕阳笼罩着,余晖花花点点洒在老头山山脚,满山的树木似乎被镶嵌着一层层金粉似的,格外耀眼夺目。负责“飞鸡”场的,是一位60岁的老汉和他的老伴,他们的脸上露出和蔼微笑。几百只鸡在鸡场里悠闲地踱来踱去。老汉和他的老伴张开双臂,嘴里不停地吆喝着。正在山上大片林地里啄食的“飞鸡”,听见呼唤声,从四面八方飞奔而来,这是鸡入窝前补食的信号。几千只鸡从天而降,太壮观了。

管理“飞鸡”场的老汉介绍说,这些鸡就是从袁风格鸡场购买来的飞鸡崽长大的。这种鸡肉质细嫩,营养价值高,但是它们和其他鸡不一样的地方,就是喜欢飞到树上睡觉。

“竟然还有飞到树上栖息的鸡?”我惊讶不已地问老汉。

老汉见我满脸狐疑,一个劲儿地冲着我笑:“那你可以亲眼看看啊!”

为了验证老汉的话,我驻足在鸡场,观看它们是怎样飞上树的。夕阳坠入云谷,天暗下来了。一只黄色的母鸡,一边发出“咕咕咕”的呼唤,一边用眼睛盯着面前约有3米长距离的一棵柳树,突然炸开翅膀,准确地飞到柳树枝杈上。站在枝杈上,它继续发出“咕咕”的呼唤。很快,4只小鸡齐刷刷地站在树下盯着母鸡。一只小鸡蓦然扑腾着翅膀飞到树上,另外3只小鸡也不甘示弱先后飞到母鸡身边。挨挤在母鸡身边的小鸡,露出脑袋张望着鸡场工人,甭提多萌了。

大群鸡已经陆续归窝。黑影里,隐约中会发现还有一些鸡在树下绕来绕去。老汉说,它们在寻找上树的角度。果然,不一会儿,它们都纷纷展开翅膀准确地飞到它们认为的理想树杈上。仔细观察,鸡场里已空荡荡的,没有鸡影在走动了。借着灯影,发现鸡场大小树杈上都蹲着三五只飞上树的鸡。

丁雪龙说,鸡场建起2年多,目前存栏达2万多只,开始有了收益。明年(2019年)鸡场鸡的数量将发展到3万只,存栏“飞鸡”达到这个数量,就是中等鸡场了。

“飞鸡”名声在外,丁家垅村养“飞鸡”被外界关注了。“能人”袁风格没有失言,帮助丁家垅弄起了“飞鸡”场,还帮助建起外销渠道。县、市里的一些大饭店也都指定要丁家垅的“飞鸡”。

丁家垅村还在不断总结在饲养“飞鸡”经验基础上,进一步扩大鸡场规模。离开鸡场的路上,丁雪龙还在津津有味地说着鸡场的前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