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一条路,见证美丽村庄的成就

一条路,见证美丽村庄的成就

时间:2023-05-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攸县电视台记者彭亮霞等抓住丁家垅村的变化,走近丁家垅村人内心世界,在《一条路成就一个美丽新村庄》中这样写道:新市镇丁家垅村,这个曾因省级贫困村和村子里的大龄青年找不到老婆而远近闻名的村庄,如今不仅脱去了省级贫困村的帽子,村里的男青年也成了姑娘们眼中的香饽饽,这是为什么呢?在上级党委、政府支持下,2016年,村路面全部铺上柏油。这是全县第一条水泥路改建为柏油路的乡村道路,耗资400多万元。

一条路,见证美丽村庄的成就

丁家垅村的变化是惊人的,有目共睹的。这种变化从进村那一刻我就深深地感受到了。

如果你不是亲临其境,你也不会想到这里是湘东农村。很多人在都市蜗居习惯了,对映入眼帘的一座座农居,有种耳目一新的感觉。丁家垅村人下田的脚步是轻松的,悠闲的,他们扛着农具遇到村邻打着招呼。雨后天晴,田地里晚禾开始变黄,没有鸡鸣,也没有狗吠,村庄里很安详。安详得照在身上的秋阳你都会体会出它的温暖来。站在白龙江桥头,眼前是绿色植被与金黄色稻田交织的图画,村庄则是画中的静物。还没到收割时间,田畴里少有人来往。一条黝黑发亮的柏油路很显眼,从脚下一直铺到村里看不见的尽头。信步进村,你才发现村民大都在自家庭院做着秋收的准备。他们忙碌手中活儿,无有声息,不像感情豪放和张扬的北方农民把幸福表现在高亢的笑谈里,哪怕是隔着一条街也会大声地、毫不掩饰地对话。

不仅仅是我,所有第一次来过丁家垅村的人,都会有这样的惊异和感受。丁家垅,你真的变了。

在一篇《攸县丁家垅,这次该你上头条了》的文章中,我们也找到了身在外乡的丁家垅村人对变化的欣喜,仅仅一条路就是惊喜的理由。文章这样写的:

回家过年的时候,终于见到了传说中攸县第一条村级柏油路面。年前就从父辈口中听闻这条消息,刚开始我有点儿咋舌。2016年11月左右,还回家了一趟,那时路面确实拓宽了不少,但柏油路只是传说,未见踪影,以为是不了了之。过年回家了,偌大的柏油路面,映入眼帘。路旁成荫的绿树,耸立的路灯,甚是一惊,有种置身于国家二级公路之感。坦白说,村级公路能够做到这个样子,实属不易,而对于出行人来说,着实为一大幸事。今后再也不用远远地望着迎面车来时,早早避让,也不用担心因年久的路面失修,人车都置于坑洼中。

不用怀疑,这是土生土长的丁家垅村人写的。人在外,心在老家,不论走出多远,走出多少年,这里都是无法割舍的情怀;丁家垅村环境、人心的丁点儿变化,都会让他们惊喜。他可以骄傲地说:“这是我的村庄。”

家乡,是心灵的归宿地。

家乡,是融入血脉的精神图腾。

家乡,是灵魂朝拜的圣地。

龙头、龙江、龙井、龙台、龙塘、龙池、龙前、龙桥,星罗棋布在丁家垅的不同角落,那些散布在全国各地的丁氏后人心中都有一个龙的影子。那些年,他们无法改变丁家垅村人的纷争,纷纷离开故土寻找新生活。那些年,这厚重的崇文土壤曾经是育人的精神圣地,却在不经意中塌陷了,成为后进村。丁雪龙践行当选时的承诺,带领全村重新铺展生活、共谋发展,让丁家垅村人找回了曾经拥有的自信和尊重。丁家垅村环境改变了,人心强大了,丁家垅村人也会发出豪迈的声音。攸县电视台记者彭亮霞等抓住丁家垅村的变化,走近丁家垅村人内心世界,在《一条路成就一个美丽新村庄》中这样写道:

新市镇丁家垅村(乡镇合并前归属大同桥镇),这个曾因省级贫困村和村子里的大龄青年找不到老婆而远近闻名的村庄,如今不仅脱去了省级贫困村的帽子,村里的男青年也成了姑娘们眼中的香饽饽,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的丁家垅村不仅村道坑洼不平,而且村里的经济结构单一,基础薄弱,是远近闻名的省级贫困村,丁家垅村“两委”干部,团结村民共同努力,用自己的双手日日月月地改变着家乡的面貌。

如今走在宽阔整洁的村道上,出行方便了,村民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讲文明、讲卫生,村风村貌焕然一新。村子里建起了休闲广场。晚饭后,三三两两来到音乐广场,或跳舞或唱歌或交谈,这已成为丁家垅村人一天不可或缺的生活一部分。

破烂的路是丁家垅村人多少年来的心结,闹腾了许多年,也期盼了多少年,终于在新的村“两委”任期内完成了村民的心愿。就凭这一条,村民就理应拥护、支持他们。

“丁家垅村点滴变化的背后离不开政府、村民的全力支持。”村支书丁雪龙平静地说。

丁雪龙讲述了村民如何支持“两委”修道扩道的故事。

为了按照规划布局建立好“美丽乡村”,村里需要拆除部分老旧房屋,村民给予了有力支持。丁偕大的房子就是其中之一。村委找丁偕大商量拆屋让路事宜。丁偕大先是犹豫,但还是同意了村委会的意见。丁偕大说:“村干部为谁?还不是为村里建设,为咱村民过上好日子。我很支持村里的建设,舍小家为大家,我没有什么意见。”

沿街的村民没有一家硬扛不搬,这出乎“两委”的预料。

这就是变化,变在人思考问题的角度。前些年,人心涣散,无风还三尺浪呢,试想一下,修路拆除自家老宅院墙,可能吗?

村干部们无私奉献,辛勤工作。人无私了,就有了话语权,也有了令人服气的领导权,这就是榜样的力量。丁家垅村人是礼仪之村,从建村那天起,立下讲理的族规:有理的事,大家都会支持。

建设柏油路只是个契机,它动员起了全体村民的力量。搞好丁家垅各项工作不是一个人或几个人的事,是村民共同的、不可推脱的责任和义务;也不是一个人或几个人能做到的、必须做的,必须有你、我、他共同参与,才能共享利益,这样的号召其实是一种精神感召;人心所向,才能在前行的路上遇到困难和挫折时能够所向披靡。丁家垅村人在大事记中有这样一些记录:

丁家垅村主干道属乡道,始建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系攸县最早硬化的乡村道路。筑路资金全部由老百姓集资筑成。这条道路是网岭镇的涟滩村、宏市村和新市镇的龙家场、桐梓、吕家陂、福寿湾、观背、罗谭、丁家垅等村通往县城的客运班车必经之路。由于年久失修,路面损坏严重,且过于狭窄,影响会车,导致老百姓出行困难,严重影响村级经济发展,也制约着村里脱贫致富。

要想富,先修路是村里干群的共识。为此,2014年至2015年,村民集资一部分,在外争取一部分资金,共筹集资金100万元,完成3.1公里、8米宽的路基拓宽和两边排水沟渠硬化以及两边栽树绿化。在上级党委、政府支持下,2016年,村路面全部铺上柏油。这是全县第一条水泥路改建为柏油路的乡村道路,耗资400多万元。由村组分支乃至各户门口的道路全部水泥硬化,都能通小车及农用车。村级道路畅通无阻,打破了交通道路瓶颈,相应带动了村组及农户的经济发展。

新市镇以丁家垅为点,按照‘五美’乡村标准,以点带面,点面结合,丁家垅村走在了前面。加强基础党建为源头,以‘美丽乡村’创建为抓手,从基础设施改善、景观人文打造、文化氛围营造等方面入手,着力打造‘一村一品’多村联合,抱团发展,使新农村的振兴走出更大的步伐。

按照布局美、环境美、产业美、生活美、风尚美的“五美”乡村格局,丁家垅村制定了30年的村庄规划蓝图。按照村里规划,丁家垅村建设了丁香园等4个村民休闲广场,一个儿童娱乐广场,一个老年活动中心,一个村级图书馆,3D打印体验室和丁氏立体电影体验馆等。

宽阔的柏油路迎接在外创业的“能人”归来。这里不再是旧模样,他们感受到了党的温暖照进了丁家垅村,也照在了自己身上。

和一些村民聊天时,他们无不兴奋地表示“第一条攸县村级水泥硬化路面是在丁家垅,而第一条村柏油路面也在丁家垅”,幸福之感溢于言表。这句话很真实,无需去考证,带来的荣誉感是真切存在的,听者能感受到村民的温度和热度。

日新月异的变化,增强了人们自信心、责任感。久违的宗亲又成为人们交流的话题,那些老死不相往来的狠话变软、变淡甚至消失,大家又能坐在一条板凳上聊天、喝酒、吃饭。他们开始商议宗祠翻修、礼拜内容。我们看到了醴陵、茶陵、更远的外地的丁氏族人回来,认祖归宗,血浓于水,重温旧话题。

美在丁家垅,不是我捏造的,是丁家垅村人的感受“有一种幸福叫美在丁家垅。”这句话写在丁家村网站上,被上千人点击,这是家乡人的感同身受,网站小编有这么几句话:

田园牧歌,

美丽乡村,

带上家人呼吸新鲜空气,

长期忙碌在城市车来人往的你,

是否在内心安放着一个“悠悠见南山”的乡村梦?

天然恬静园的净土乡村,

能给精神回归的愉悦和生活体验的欢乐。

文字纯美,也很亲切,表达了丁家垅村在外游子的心音。

我在丁家垅采访时,从丁家垅村走出来的青年歌手谢佳卿的歌声飘荡在这个有两千多人口的村庄上空。谢佳卿演唱的歌曲叫《不忘来时路》,不是专门写给丁家垅村人的,但是谢佳卿是丁家垅村人的外甥女,丁家垅村人也把她当做全村人的外甥女。她唱出了丁家垅村人内心深处的感受,也是对常年在外亲人的召唤。

经历了近10年人心不拢的丁家垅村人,深刻感受到了村里的变化。在丁家垅村人看来,来这里学习参观的人多了,这是难得的荣誉。从前见瘟神一样躲着走,到现在涌到这里来学习,丁家垅村人的心理发生质的变化,他们的自尊心得到释放。远在澳大利亚的丁孜山教授是丁家垅村人,听了谢佳卿的歌,感叹家乡变化,这位海外游子心潮澎湃,写出载满思乡之情的诗文:

看尽繁花似锦

最爱还是我家乡

走遍五湖四海

最爱还是我家乡

有温度

有情怀

思乡的

浓浓喜悦

散发出迷人的

玫瑰芬芳(www.daowen.com)

天籁之音

飘在

浩渺的星空

宛如

清风与莺鸣

袅袅天音

落凡尘

莫说乡路长

长不过我的思念

莫说天涯远

远不过我的渴望

最爱

还是我的家乡

这是浓浓的乡情,这种情是融合在血液里的,不论走出多远,乡情都会跟随他,直到终老。

青年歌手谢佳卿回应了丁孜山,她在自己创作的歌曲《最爱还是我家乡》中深情地唱道:

站在那个田间诶,

我放声诶唱咯,

还是哟我家乡诶。

碧绿的荷塘回荡欢快的鸣唱,

金黄的稻田散发着丰收的芬芳,

我家就在这攸水河旁。

宽广的大路,

奔向了幸福的小康

你看那清风阵阵吹来了新的气象

你看那一排排新房再不是旧模样。

山还是那样清,

水还是那样绿,

看尽繁花似锦,

最爱还是我家乡。

孝亲的美德传承祖辈的榜样,

琅琅的书声孕育着明天的栋梁。

崭新的科技描绘美好向往,

小小的乡村迸发出奋进的力量。

你看那温暖阳光,

洒满了田间小巷;

你看那一张张笑脸,

写满了舒心的欢畅。

人还是那么亲,

心还是那样近,

走遍五湖四海,

最爱还是我家乡。

在丁家垅采访时,我见到了回村探亲的谢佳卿。谢佳卿现在军队做宣传工作,是一位活跃在部队里的优秀文艺工作者。

她在丁家垅的姥姥家长大,十多岁外出就学。她说:“这里是我长大的地方,这里的山,这里的水,这里的人都是我人生中的一部分,深深地嵌在记忆里。”

谢佳卿有一副天生甜美的歌喉。在母亲陪伴下,谢佳卿北漂进到京城,吃过所有北漂人吃过的苦,后考入军艺研究生,拜著名声乐教育家金铁霖、马秋华为师。她的歌声清脆、甜美,很快在艺术界崭露头角,成为丁家垅村人的骄傲。

我第一次来到丁家垅村时,上空飘荡着谢佳卿的《不忘来时路》歌声。歌声是醉人的,丁家垅村人陶醉在歌声里。半年后再到丁家垅村时,天空中飘荡着的是谢佳卿唱的《最爱还是我家乡》。丁雪龙欢欣地说道:“你听听,谢佳卿唱的,我们丁家垅村出去的青年歌唱家。”

谢佳卿告诉我,下部队演出任务很重,只要能在假期抽出时间,她一定会回到丁家垅,这是她梦转千回的地方。那些年,她进城读书、唱歌,母亲经常带她回乡下看望姥姥,后来北漂不常回来,心里也惦念家乡,就像歌里唱的:最爱还是我家乡。写这首歌就是她看到丁家垅村变化才有感而发的。

丁家垅村的变化有目共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