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丁家垅村人的健康问题与改善建议

丁家垅村人的健康问题与改善建议

时间:2023-05-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丁家垅村人不再畏缩,言语里是挡不住的自豪,这是发自内心的自信。二是困扰丁家垅村多年的白龙江洪水泛滥也被治服了。第三件才是本章讨论的主题:丁家垅村人的健康问题。健康是构成丁家垅村成为“美丽乡村”的重要组成部分。村“两委”急切要找到出现在丁家垅村高发重病的根源。丁雪龙向郎艺珠讲述的丁家垅村人群中这种不正常现象,引起她的关切。造成丁家垅村村民大病发生的主因不外乎空气、水和土壤。

丁家垅村人的健康问题与改善建议

一个党的基层组织站在了村民一边,村民就拥护、爱戴他们。丁雪龙和他的同事们上任后,立志任内完成3件大事。

一是村里修一条通向外界的路,在政府和各界能人志士支持下,不仅修成了,而且还是全县第一条村级柏油路

如同当年“围攻县委”一样,丁家垅村又出名了。这个“名”和那个“名”不同,这个“名”是挂在脸上的笑,是欢欣的笑,是发自内心的笑。久违的自信又回到了人们脸上。以丁雪龙、丁卫东为代表的村“两委”,得到了村民们的认同,那些村民们曾有过的疑惑,这时也悄然地溜走了。许多年了,丁家垅村村民的意见从未如此高度一致:跟着村“两委”走,不会有错。

“回家看看,咱村变化可大了。”这是异地家人经常通话的内容,这是坚定不移的追随,在外的丁家垅村人都感受到了家人思想上的变化。

“我是丁家垅村的人。”丁家垅村人不再畏缩,言语里是挡不住的自豪,这是发自内心的自信。

二是困扰丁家垅村多年的白龙江洪水泛滥也被治服了。白龙江江面并不宽,为何称江不称河,我没找到根据。白龙江担负着泄洪重任,钟佳桥、网岭、大同桥等十多个村下泄洪水,白龙江是唯一的接纳处。我们知道丁家垅处在白龙江下游,两岸有农田600多亩,土地实行承包责任制后,集体共治的防洪设施却成了短板。拦江闸坝日渐陈旧,江堤长期未经整治,坝体损毁严重。一些江堤段垮塌了,加之上游水土流失,河道杂草丛生,河道淤积,行洪能力很弱。新一任村“两委”接任时,江堤有两处开始改道,造成农田作物减产甚至绝收。2016年年底,政府下拨改造项目款,投资10多万元,村“两委”成员带领村民整整奋战了一个冬天,用石块垒筑垮塌江堤,让两处改道江水回到原江道里。同时,村“两委”还贴出公告,严禁采砂石。江道拓宽了,洪水再也没有漫过江堤、卷走田地里的秧苗。沿岸有农田的村民说:“村干部做实事,做大事,做群众着急上火的事,我们就拥护支持这样的村干部。”

村干部回忆说,是党的扶贫政策好,没有各级政府投入、帮扶,就不可能有今日美丽乡村丁家垅。

第三件才是本章讨论的主题:丁家垅村人的健康问题。健康是构成丁家垅村成为“美丽乡村”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让我们来回忆村“两委”解决第三件大事的过程。

不知是从哪一年,也不知是从哪一天后,丁家垅村人突然发现村里重症病人多了起来,而且有蔓延之势。

“怎么回事?”疾病是突然降到一个殷实家庭的,没有任何预兆。

村民找不到生病的成因,恐惧的情绪在增长。更为可怕的是疾病魔爪伸向年轻人。恐惧也会传染的。丁雪龙妻子就不幸中了标。我来采访时,她正在接受第二次放化疗。丁雪龙说,妻子身体一向不错,平日里头疼脑热都很少,妻子也很顾家,家里家外不闲着。突然有一天她感到胸部不适,而且疼痛加剧,妻子并没在意,以为如过去感冒一般小病,抵抗几天就过去了。这次却没有抵抗过去。丁雪龙陪她去医院做检查。医院检测报告出来了,他不相信那个结果,但医院检测报告白纸黑字写得很清楚,怀疑是没用的。好在发现得早,没有对生命构成威胁。更多人就没有丁雪龙妻子这么幸运了,一些人受尽重病折腾,一些人早早离开了这个世界

百年古老村落为何成为重病高发区?村“两委”急切要找到出现在丁家垅村高发重病的根源。

这几年,丁家垅村大病超常暴发了,政府疾控中心工作人员也注意到了这个异常现象,他们不知道丁家垅究竟发生了什么,丁家垅村与邻村同饮一江水,邻村重症病人出现是正常的,却不似丁家垅村来的这么凶猛,他们也在帮助丁家垅村查找重病出现的原因。面对严峻的生存环境,丁家垅村“两委”,没有别路可选择,只有勇敢地迎上去,想出对策和解决方案

丁雪龙向郎艺珠讲述的丁家垅村人群中这种不正常现象,引起她的关切。有这样一家人,父亲癌症晚期,儿子又被查出患上同样的病。病床前,父子隔床相望,默默无语。等待他们的是熬过生命的最后时光;一家人,父亲患上重病,花掉家庭成员多年所有积蓄,保住了父亲的生命,但这个殷实家庭已经一贫如洗,进入了贫困家庭。还有……

郎艺珠沉默了。直面这样的家庭,她不能无动于衷,也不能黙然走过。那情那景历历在目,说起来还心酸。

那些天,她走进一个这样家庭就会落一次泪。她知道自己的一点点钱都掏给了他们,也是杯水之薪,爱莫能助,只是尽自己心意而已。这些低保户大多因病致贫或因病返贫。近些年党和政府给农村户口居民上了医疗保险,仍不能彻底解决自费药品花销问题。

找出致病诱因,是丁雪龙和他的团队一点不敢耽搁的又一项重要工作。(www.daowen.com)

这一块渗透劳动者血汗土地,怎么会出现不正常的众多病人呢?郎艺珠心情是沉重的。人命大于天,不能任由其发展下去。阻止,怎么阻止?敌人在哪?没有人能说出原因,她也是茫然的。还没有深入摸清情况,她不能武断下结论,以免引起村民的恐慌。

从村前走到村尾,从岭上走到田埂,从村南走到村西,郎艺珠心中的猜测越来越靠近她最初的想法。

郎艺珠辗转反侧多日,她分析是土壤中重金属超标惹的祸,这是怀疑,也是追查的方向。这个怀疑,她和一些专业人员讨论过,专家肯定了她的判断。目标越来越接近。她印象中曾有过这样的报道,湖南某地从稻米中发现重金属超标数倍,好米成为毒米,接受方忍痛割爱,只能全部焚烧。村民不懂,而管理者也是一脸茫然:年年都用同一种方法耙地、插秧、施肥、除草、收割,并没有施加什么重金属,他们甚至不知道什么是重金属。

造成丁家垅村村民大病发生的主因不外乎空气、水和土壤。空气是流动的,丁家垅一个小小村庄没有制造污染的企业甚至没有企业,空气污染之说显然是不成立的,且相邻村镇并无这种严重疾病蔓延。郎艺珠把关注点放在水质、土壤上,她坚信是这两个因素或是一个或是两个一并出现了问题。疾病发生也非一日或几日生成,一定是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大学时,她学习的专业就是化学,毕业后她服从党的召唤,从北京去了“大三线”,她在化工厂工作了几十年,在那里奉献了自己的青春年华,成为化工行业专家。高度发达带来了高科技生产力,任何事情都有两极的结果。有利就有弊,她对此有过忧虑。化肥农药的推广应用是农业科技一场革命,促进了农业生产的稳产高产,但化肥、农药的副作用也显现出来了,表现最多的是重金属元素超标。同样都用化肥、农药种庄稼,都会有重金属的危害问题,同属一块田,同饮一江水,为什么邻村没有这种现象?

“问题出在哪?”许多人都这样问。

近些年,食品安全专家们多次呼吁关注农作物的农药残留、重金属超标问题。郎艺珠在省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工作期间,曾与农业专家专题探讨、研究解决农作物的农药残留和重金属超标问题,并有了突破性进展。她虽不是专家组成员,却很关注这项关系民生的调研,她主持编写了《硒望在田野上》一书,是对农药残留、重金属超标解决方案的回应,这部学术著作虽不是公开出版,却在业内引起强烈反响,一些外省、市的专家学者纷纷向她们取经研讨。成果关乎民生,她从不拒绝,大多伸出双手欢迎。

数年前,就有人报告了丁家垅村人的健康问题,并没有引起有关部门关注。不能责问相关部门,也不能推卸自己的责任,这是社会发展进程中遇到的难题。有了问题,不是回避,必须以积极的态度去研究,并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那些日子,郎艺珠带着丁雪龙等人来往于丁家垅村与株洲长沙之间,得到的结论果然如郎艺珠怀疑的那样,是土壤里的金属镉等元素严重超标。超多少?丁雪龙说,测检单位都不敢签发报告单。镉元素非原土地里存有的,原因是长年施用化肥、农药造成的残留。丁家垅地处平原盆地,在日积月累中,化肥中的镉等重金属元素就留在了土壤里。饮用的地下水也同样被污染了,种植的庄稼也会从土壤里吸收镉,这些镉等重金属元素是通过水、粮食进入村民的身体里,这就造成了村民得大病、重病。

为了验证这些数据的真实性,郎艺珠亲自带人去检测机构落实、核准检测结果。年轻时,她腿有过风湿症,前几年不小心拉伤关节,之后拐杖没有离过手。丁雪龙劝她坐镇,他们年轻人去跑检测,她不放心,一定要跟着一块去。同去检测机构的丁卫东向我讲述这件事时,仍然心存感动:“正是七月酷夏,她非要一块儿去。她说,不亲自去她不放心。湖南七月‘桑拿天’,热得喘不上气来。到了中午结果还没出来。她跟大伙坐在走廊长条椅上吃盒饭等结果。那情景,让每个人都很受感动。”

检测结论让丁雪龙、丁卫东他们下决心从土壤改造入手,这是解决土壤中镉等重金属残留的唯一方法。

怎么改造?土地是搬不走的,住宅也搬不走。有决心还不行,还要拿出可行办法。无疑,这个重担又落在了郎艺珠肩上。

化工专家又开始了她艰辛的旅途。湖南夏季的炎热,连年轻人都忍受不了,况且一位年近80岁腿脚又有疾病的老人呢。是丁家垅村那些病人无助的眼神让她无法停下脚步,她奔走于科研院所、医院,寻找疗方良药。

全湖南省这样的情况并不少,农业专家们也日夜寻找解决方法。专家们的一致意见是,土壤里的镉等重金属是残害人类健康的主要元凶,他们找到了元素硒来抵制它。硒是农作物里重金属的克星,实验证明了硒对土壤中重金属有抑制作用。近些年,硒正从实验基地快速地进入推广阶段。经分析,丁家垅村土地里的硒是贫瘠的、微量的,而镉等重金属超标,只有通过外力干预,科学治理,才能保证谷物及地下水重金属含量不超标,达到国家规定标准。

专家提供了国内外大量资料和临床实践,证明了人体缺硒会造成重要器官机能失调,导致许多严重疾病的发生。硒还有增强人体免疫功能、增强解毒性、抗衰老性等作用,科学补硒与人体健康有直接关系。

郎艺珠在土壤分析结果出来后,明确地对村“两委”成员说:“硒元素进到农业领域许多年,并且越来越受专家的关注。硒是镉等重金属的天敌,硒元素被庄稼吸收后,可以阻止植物对镉的吸收。村民所患的重症,主要是土壤和饮用水不合格引起的。”

省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专家早在2006年就已经从事硒作用研究与推广,并得到省委、省人民政府领导的批示与支持。任何一项科技成果的推广,都不会一蹴而就,都会是个长期的、缓慢的过程。硒在许多省份得到应用,而湖南却还没有大面积推广,技术是个难题。她在走访省农业科学院专家后,建议丁家垅村“两委”成员:“咱先种植富硒水稻,阻止水稻对镉吸收。人们吃了富硒稻谷,能抵抗和预防疾病发生,这是造福子孙后代的大事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