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雪龙不是完人,有着常人的喜怒哀乐,当外界不公力量压得他喘不过气来时,人性弱点也会冒出来,他会发泄内心的不满,风雨过后,责任感又会回到他身上,又把丁家垅一村人的事务扛在肩头。
也正是丁雪龙领导下的村“两委”班子,扛着外界压力,坚守了内心信念,丁家垅村才会用了不到5年时间,从贫困落后、矛盾丛生的丁家垅村,名列县、市、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
株洲市党报认为,“这是一个基层党组织迸发出的活力”。
丁家垅村的快速发展,让人刮目相看。村民说,这是因为有一个负责任的村支书。
打通农田灌溉最后一公里、解决低电压的难题,只是以丁雪龙领导下的村“两委”做的第一件实事。他们信心满满,接下来,还有许多的事情要去解决。村“两委”成员不会停下前行的步伐,他们要一件件去完成。
一连几天缠绵的秋雨,泡透了村街心的土路。这条路从打有丁家垅村名时就存在着,几辈人,都想改变它,也曾修缮过它,终因雨水或是难以承受的负荷而被破坏。现在,它又回到了初始状态。天晴时它还是条路,雨天时污水又任性地在路上横流。前些年,政府和村民共同出资硬化了水泥路,成为了通往邻村交通要道。丁震西在《丁家垅水泥大道胜利告竣记》中这样写道:
“1998年冬,兴伯公族裔良玉等倡导族众子孙及全村村民出钱出力,修筑丁家垅村水泥大道,以实现建设美丽新农村宏伟目标。此举得到了乡及村委会各级领导的重视,经县规划局办公室协助勘察设计,一条长3.5公里、宽4米的丁字形水泥大道。经过6个月的努力,于1999年5月1日竣工,并举行隆重的竣工通车典礼。与此同时,不到两个月,继续修成6条水泥支路,贯通丁家垅村全境。在水泥大道兴修过程中,界溪丁氏子孙积极参与,建议每人出资40元,但捐资50元以上的有501人。在外工作的族裔启初、宗娥、润高、端其、桂初等贤达之士对家乡建设关心,解囊捐资,谱委会(修谱委员会)界溪分会也捐了5000元。村主道工程共集资金50万元。6条支路修成,主要靠农户出钱出力,村里按每立方米20元标准进行补助。”
村老书记丁良玉在任期间举全村之力修成的水泥大道,使用不到10年,硬化路又退变回到了泥巴路。这不是一村一地的问题,几乎所有水泥硬化路的寿命都会如此。丁家垅村民呼吁重修道路,久久没有回声。他们曾在路中间设置障碍,阻止公交或其他村庄汽车通行,目的不是搞破坏,只为引起政府有关部门关注,尽早修整破损村道。所有的努力都无法达到修路的终极目的,来往公交车辆没有一天停止运行,破烂的村道更破烂了。
新的村“两委”上任后,所有问题成串成堆地又被提了出来,等待他们来解决。这些多年悬而未决的问题成堆,处理起来需要有个轻重缓急,不可能眉毛胡子一把抓。丁雪龙明白心急吃不了热豆腐的道理,事情要一件件去做才行。
“咱们被推到这个位置上了,想退都退不下来了。”丁卫东说。他性格稳重,看问题全面。他是和丁雪龙一块被推举出来的“两委”成员,也和丁雪龙一块被匿名大字报列有“十恶不赦、劣迹斑斑”的人。经历了选举风波,让他一下子成熟起来。他和丁雪龙一样,没有怨言也没有理由,带领村民艰难前行。
在经历这么多事情后,他敬佩丁雪龙坚定的决心以及他负重前行的意志力,自愿与他同甘共苦,带领村民一路奔小康。他理解丁雪龙的想法,不单是一家一户上门劝导村民跟着“两委”同步走,还要做好几件影响人们生活的事情。人们只看行动结果,不会在意行动中的酸甜苦辣过程。这对刚刚上任,没有任何农村工作经验的人来说,也是对意志力的磨炼。
从哪里入手呢?
丁雪龙说:“办法总比困难多。”
未经风雨,哪里会见彩虹?
当丁家垅村晚稻灌溉解决后,村“两委”在群众中的威信上升,他们的努力被肯定,他们的行动被信任,这就是丁雪龙和丁卫东团队的希望,是他们要达到的目标。(www.daowen.com)
村“两委”又根据村民代表提出的内容进行疏理,列出了村“两委”要做的三件大事。“两委”成员认为,这三件大事是阻碍丁家垅村致富的主要因素,也是前任想过,因多种原因,想了却未能做成的大事。
第一件大事就是改造村里通向村外的道路。
村里的路虽修过,但它被压烂了,烂得一塌糊涂,一条村路坑坑洼洼,晴天尘土飞扬,雨天泥泞不堪。随着近年车辆增多,路也显得窄巴了,连双向会车都很困难,行人在路边也要躲着车子走,不方便也不安全。上届“两委”不是没向政府反映过,村民还多次去县人民政府提出修路要求,都没有成功。是啊,县人民政府辖下乡(镇)十多个,村庄几百个,都需要用钱,钱从哪里来?攸县主业是农业,随着国家对自然资源开发的严令限制,曾作为主导副业的煤矿大都被关停了。政府资金来自国家拨款,专款专用。
路还是那条破路,车还是在村道上颠簸前行,晴天一地灰,雨天一身泥,村民意见很大。
要想富,先修路。
路是一定要修的。
现在提出修路,需要解决的关键是钱。
与此同时,修整泛滥的白龙江,查找村民大病致贫成因,是这届村“两委”面临的又必须寻找突破解决的重要问题,丁雪龙把它们与修路并列为当务之急的三件大事。
毛泽东主席有句名言,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丁家垅村“两委”抓住村民反映强烈的、关乎生计民生的大事优先解决。
“两委”成员统一认识,共同商量,深入研究,找出问题,想办法解决。丁雪龙说:“贫困从来就不是一件光荣的事,没人愿意受穷,贫穷总有这样那样原因。摆脱贫困,是我们这届‘两委’成员的使命。村民在看着我们的一言一行。说千遍誓言,不如做一件实事。只解决晚稻灌溉、电排两件事,村民就改变了对我们的看法。所以丁家垅的改变不能停止,还要继续下去。”
作为“两委”掌舵人,丁雪龙给大家勾勒出一幅丁家垅明天的构想和蓝图。干,蓝图才会变为现实。
丁雪龙的想法很简单,既然当上一村“父母官”,就要负起责任,实现自己的承诺。他的承诺并不多,就一句话:“让丁家垅变个样。”
一句话,千金重。他知道接下来的路,同样泥泞难行,还会有许多突发情况出现。走一步就要走好一步,村看村,户看户,村民看干部。他想到,既然自己选择了这件事,他必须不妥协地走下去。因为他承诺过,他也必须为自己的承诺负责。
“我知道面临问题很多,解决起来很难,难题不解决还是难题,难题绕开走还在那儿搁着。”丁雪龙抽着烟,辛辣的烟雾让他眯缝着眼睛。这些困难每天都在他的脑海里盘旋、挥之不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